列傳·卷八十六
作者:張廷玉等
楊一清 王瓊 彭澤 毛伯溫(汪文盛 鮑象賢) 翁萬達
楊一清,字應寧,其先雲南安寧人。父景,以化州同知致仕,攜之居巴陵。少能文,以奇童薦為翰林秀才。憲宗命內閣擇師教之。年十四舉鄉試,登成化八年進士。父喪,葬丹徒,遂家焉。服除,授中書舍人。久之,遷山西按察僉事,以副使督學陝西。一清貌寢而性警敏,好談經濟大略。在陝八年,以其暇究邊事甚悉。入為太常寺少卿,進南京太常寺卿。
弘治十五年用劉大夏薦,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陝西馬政。西番故饒馬,而仰給中國茶飲以去疾。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馬,資軍中用。久而浸弛,奸人多挾私茶闌出為利,番馬不時至。一清嚴為禁,盡籠茶利於官,以服致諸番,番馬大集。會寇大入花馬池,帝命一清巡撫陝西,仍督馬政。甫受事,寇已退。乃選卒練兵,創平虜、紅古二城以援固原;築垣瀕河以捍靖虜;劾罷貪庸總兵武安侯鄭宏;裁鎮守中官冗費,軍紀肅然。武宗初立,寇數萬騎抵固原,總兵曹雄軍隔絕不相聞。一清帥輕騎自平涼晝夜行,抵雄軍,為之節度,多張疑兵脅寇,寇移犯隆德。一清夜發火炮,回響山谷間。寇疑大兵至,遁出塞。一清以延綏、寧夏、甘肅有警不相援,患無所統攝,請遣大臣兼領之。大夏請即命一清總制三鎮軍務。
尋進右都御史。一清遂建議修邊,其略曰:
陝西各邊,延綏據險,寧夏、甘肅扼河山,惟花馬池至靈州地寬延,城堡復疏。寇毀牆入,則固原、慶陽、平涼、鞏昌皆受患。成化初,寧夏巡撫徐廷璋築邊牆綿亘二百餘里。在延綏者,餘子俊修之甚固。由是,寇不入套二十餘年。後邊備疏,牆塹日夷。弘治末至今,寇連歲侵略。都御史史琳請於花馬池、韋州設營衛,總制尚書秦紘僅修四五小堡及靖虜至環慶治塹七百里,謂可無患。不一二年,寇復深入。是紘所修不足捍敵。臣久官陝西,頗諳形勢。寇動稱數萬,往來倏忽。未至,徵兵多擾費;既至,召援輒後時。欲戰,則彼不來;持久,則我師坐老。臣以為防邊之策,大要有四:修浚牆塹,以固邊防;增設衛所,以壯邊兵;經理靈、夏,以安內附;整飭韋州,以遏外侵。
今河套即周朔方,漢定襄,赫連勃勃統萬城也。唐張仁願築三受降城,置烽堠千八百所,突厥不敢逾山牧馬。古之舉大事者,未嘗不勞於先,逸於後。夫受降據三面險,當千里之蔽。國初舍受降而衛東勝,已失一面之險。其後又輟東勝以就延綏,則以一面而遮千餘里之沖,遂使河套沃壤為寇巢穴。深山大河,勢乃在彼,而寧夏外險反南備河。此邊患所以相尋而不可解也。誠宜復守東勝,因河為固,東接大同,西屬寧夏,使河套方千里之地,歸我耕牧,屯田數百萬畝,省內地轉輸,策之上也。如或不能,及今增築防邊,敵來有以待之,猶愈無策。
因條具便宜:延綏安邊營石澇池至橫城三百里,宜設墩台九百座,暖譙九百間,守軍四千五百人;石澇池至定邊營百六十三里,平衍宜牆者百三十一里,險崖峻阜可鏟削者三十二里,宜為墩台,連線寧夏東路;花馬池無險,敵至仰客兵,宜置衛;興武營守御所兵不足,宜召募;自環慶以西至寧州,宜增兵備一人;橫城以北,黃河南岸有墩三十六,宜修復。帝可其議。大發帑金數十萬,使一清築牆。而劉瑾憾一清不附己,一清遂引疾歸。其成者,在要害間僅四十里。瑾誣一清冒破邊費,逮下錦衣獄。大學士李東陽、王鏊力救得解。仍致仕歸,先後罰米六百石。
安化王寘鐇反。詔起一清總制軍務,與總兵官神英西討,中官張永監其軍。未至,一清故部將仇鉞已捕執之。一清馳至鎮,宣布德意。張永鏇亦至,一清與結納,相得甚歡。知永與瑾有隙,乘間扼腕言曰:“賴公力定反側。然此易除也,如國家內患何。”永曰:“何謂也?”一清遂促席畫掌作“瑾”字。永難之曰:“是家晨夕上前,枝附根據,耳目廣矣。”一清慷慨曰:“公亦上信臣,討賊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今功成奏捷,請間論軍事,因發瑾奸,極陳海內愁怨,懼變起心腹。上英武,必聽公誅瑾。瑾誅,公益柄用,悉矯前弊,收天下心。呂強、張承業暨公,千載三人耳。”永曰:“脫不濟,奈何?”一清曰:“言出於公必濟。萬一不信,公頓首據地泣,請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為公動。苟得請,即行事,毋須臾緩。”於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何惜餘年不以報主哉!”竟如一清策誅瑾。永以是德一清,左右之,得召還,拜戶部尚書。論功,加太子少保,賜金幣。尋改吏部。
一清於時政最通練,而性闊大。愛樂賢士大夫,與共功名。凡為瑾所構陷者,率見甄錄。朝有所知,夕即登薦,門生遍天下。嘗再帥關中,起偏裨至大將封侯者,累累然不絕。饋謝有所入,緣手即散之。大盜躪中原,一清疏請命將調兵。前後凡數上,皆報可。盜平,加少保、太子太保,蔭錦衣百戶。再推內閣,不用。用尚書靳貴,而進一清少傅、太子太傅。給事中王昂論選法幣,指一清植私黨,帝為謫昂。一清更申救,優旨報聞。乾清宮災,詔求直言。一清上書言視朝太遲,享祀太慢,西內創梵宇,禁中宿邊兵,畿內皇店之害,江南織造之擾。因引疾乞歸,帝慰留之。大學士楊廷和憂去,命一清兼武英殿大學士入參機務。
張永尋得罪罷,而義子錢寧用事。寧故善一清,有構之者因蓄怨。會災異,一清自劾,極陳時政,中有“狂言惑聖聽,匹夫搖國是,禁廷雜介冑之夫,京師無藩籬之託”語,譏切近幸,帝弗省。寧與江彬輩聞之,大怒。使優人於帝前為蜚語,刺譏一清。時有考察罷官者,嗾武學生朱大周訐一清陰事,而以寧為內主。給事御史周金、陳軾等交章劾大周妄言,請究主使,帝不聽。一清乃力請骸骨歸,賜敕褒諭,給夫廩如制。帝南征,幸一清第,樂飲兩晝夜,賦詩賡和以十數。一清從容諷止,帝遂不為江浙行。
世宗為世子時,獻王嘗言楚有三傑:劉大夏、李東陽及一清也,心識之。及即位,廷臣交薦一清,乃遣官賜金幣存問,諭以宣召期,趣使有言。一清陳謝,特予一子官中書舍人。嘉靖三年十二月戊午詔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改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總制陝西三邊軍務。故相行邊,自一清始。溫詔褒美,比之郭子儀。一清至是三為總制,部曲皆踴躍喜。亦不剌竄西海,為西寧洮河害,金獻民言撫便,獨一清請剿。土魯番求貢,陳九疇欲絕之,一清則請撫。時帥諸將肄習行陣,嘗曰:“無事時當如有事堤防,有事時當如無事鎮靜。”
會張璁等力排費宏,御史吉棠因請還一清內閣。給事中章僑、御史侯秩等爭之。帝謫秩官,召一清為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既入見,加少師,仍兼太子太傅,非故事也。亡何,《獻皇帝實錄》成,加太子太師、謹身殿大學士。一清以不預纂修辭,不許。王憲奏捷,推功一清,加特進左柱國、華蓋殿大學士。費宏已去,一清遂為首輔。帝賜銀章二,曰“耆德忠正”,曰“繩愆糾違”,令密封言事。與張璁論張永前功,起為提督團營。給事中陸粲請增築邊牆,推明一清曩時議,一清因力從臾之。帝為發帑金,命侍郎王廷相往,然久之亦竟止。《明倫大典》成,加正一品俸。
初,“大禮”議起,一清方家居,見張璁疏,寓書門人喬宇曰:“張生此議,聖人復起,不能易也。”又勸席書早赴召,以定大議。璁等既驟顯,頗引一清。帝亦以一清老臣,恩禮加渥。免常朝日講侍班,朔望朝參,令晨初始入閣視事。御書、和章及金幣、牢醴之賜甚渥。所言邊事、國計,大小無不傾聽。
璁與桂萼既攻去費宏,意一清必援己。一清顧請召謝遷,心怨之。遷未至,璁已入內閣,多所更建。一清引故事稍裁抑,其黨積不平。錦衣聶能遷訐璁,璁欲置之死,一清不可。璁怒,上疏陰詆一清,又嗾黃綰排之甚力。一清疏辨,言璁以能遷故排己,且傍及璁他語。因乞骸骨。帝為兩解之。一清又因災變請戒飭百官和衷,復乞宥議禮諸臣罪,璁益憾。柱萼入內閣,亦不相能。一清屢求去,且言:“今持論者尚紛更,臣獨主安靜;尚刻核,臣獨主寬平。用是多齟齬,願避賢者路。”帝復溫旨褒之。而給事中王準、陸粲發璁、萼招權納賄狀,帝立罷璁、萼,且暴其罪。其黨霍韜攘臂曰:“張、桂行,勢且及我。”遂上疏力攻一清,言其受張永、蕭敬賄。一清再疏辨,乞罷。帝雖慰留之,而璁復召還,韜攻益急,且言法司承一清風指,構成萼罪。帝果怒,令法司會廷臣雜議。出刑部尚書周倫於南京,以侍郎許贊代。贊乃實韜言,請削一清籍。帝令一清自陳。璁乃三上密疏,引一清贊禮功,乞賜寬假,實以堅帝意俾之去。帝果允致仕,馳驛歸,仍賜金幣。明年,璁等構朱繼宗獄,坐一清受張永弟容金錢,為永志墓,又與容世錦衣指揮,遂落職閒住。一清大恨曰:“老矣,乃為孺子所賣!”疽發背死。遺疏言身被污衊,死且不瞑,帝令釋贓罪不問。後數年復故官。久之,贈太保,諡文襄。
一清生而隱宮,貌寺人,無子。博學善權變,尤曉暢邊事。羽書旁午,一夕占十疏,悉中機宜。人或訾己,反薦揚之。惟晚與璁、萼異,為所軋,不獲以恩禮終。然其才一時無兩,或比之姚崇雲。
王瓊,字德華,太原人。成化二十年進士。授工部主事,進郎中。出治漕河三年,臚其事為志。繼者按稽之,不爽毫髮,由是以敏練稱。改戶部,歷河南右布政使。正德元年,擢右副都御史督漕運。明年入為戶部右侍郎。衡府有賜地,蕪不可耕,勒民出租以為常,王反誣民趙賢等侵據。瓊往按,奪旁近民地予之,賢等戍邊,民多怨者。三年春,廷推吏部侍郎,前後六人,皆不允。最後以瓊上,許之。坐任戶部時邊臣借太倉銀未償,所司奏遲,尚書顧佐奪俸,而瓊改南京。已,復改戶部。八年進尚書。
瓊為人有心計,善鉤校。為郎時悉錄故牘條例,盡得其斂散盈縮狀。及為尚書,益明習國計。邊帥請芻糗,則屈指計某倉、某場庤糧草幾何;諸郡歲輸、邊卒歲采秋青幾何,曰:“足矣。重索妄也。”人益以瓊為才。
十年代陸完為兵部尚書。時四方盜起,將士以首功進秩。瓊言:“此嬴秦弊政。行之邊方猶可,未有內地而論首功者。今江西、四川妄殺平民千萬,縱賊貽禍,皆此議所致。自今內地征討,惟以蕩平為功,不計首級。”從之。帝時遠遊塞外,經歲不還,近畿盜竊發。瓊請於河間設總兵一人,大名、武定各設兵備副使一人,責以平賊,而檄順天、保定兩巡撫,嚴要害為外防,集遼東、延綏士馬於行在,以護軍駕。中外恃以無恐。孝豐賊湯麻九反,有司請發兵剿。瓊請密敕勘糧都御史許廷光,出不意擒之,無一脫者。四方捷奏上,多推功瓊,數受蔭賚,累加至少師兼太子太師,子錦衣世千戶。及建設乾清宮,又蔭錦衣千戶者二,寵遇冠諸尚書。十四年,寧王宸濠反。瓊請敕南和伯方壽祥督操江兵防南都,南贛巡撫王守仁、湖廣巡撫秦金各率所部趨南昌,應天巡撫李充嗣鎮京口,淮揚巡撫叢蘭扼儀真。奏上,帝意欲親征,持三日不下。大學士楊廷和趣之,竟下親征詔,命瓊與廷和等居守。先是,瓊用王守仁撫南、贛,假便宜提督軍務。比宸濠反,書聞,舉朝惴惴。瓊曰:“諸君勿憂,吾用王伯安贛州,正為今日,賊旦夕擒耳。”未幾,果如其言。
瓊才高,善結納。厚事錢寧、江彬等,因得自展,所奏請輒行。其能為功於兵部者,亦彬等力也。陸完敗,代為吏部尚書。瓊忌彭澤平流賊,聲望出己上,構於錢寧,中澤危法。又陷雲南巡撫范鏞、甘肅巡撫李昆、副使陳九疇於獄,中外多畏瓊。而大學士廷和亦以瓊所誅賞,多取中旨,不關內閣,弗能堪。明年,世宗入繼,言官交劾瓊,系都察院獄。瓊力訐廷和,帝愈不直瓊,下廷臣雜議。坐交結近侍律論死,命戍莊浪。瓊復訴年老,改戍綏德。
張璁、桂萼、霍韜用事,以瓊與廷和仇,首薦之,不納。至嘉靖六年有邊警,萼力請用瓊,不果。帝亦憫瓊老病,令還籍為民。御史胡松因劾萼謫外任,其同官周在請宥松,並下詔獄。萼復言瓊前攻廷和,故廷臣群起排之。帝乃命復瓊尚書待用。明年遂以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代王憲督陝西三邊軍務。土魯番據哈密,廷議閉關絕其貢,四年矣。至是,其將牙木蘭為酋速檀滿速兒所疑,率從二千求內屬。沙州番人帖木哥、土巴等,素為土魯番役屬者,苦其徵求,亦率五千餘人入附。番人來寇,連為參將雲昌等所敗。其引瓦剌寇肅州者,游擊彭濬擊退之。賊既失援,又數失利,乃獻還哈密。求通貢,乞歸羈留使臣,而語多謾。瓊奏乞撫納,帝從兵部尚書王時中議,如瓊請。霍韜難之,瓊再疏請詔還番使,通貢如故。自是西域復定,而北寇常為邊患。初入犯莊浪,瓊部諸將遮擊之,斬數十級。俄由紅城子入,殺部餉主簿張文明。明年以數萬騎寇寧夏。已又犯靈州,瓊督游擊梁震等邀斬七十餘人。其秋,集諸道精卒三萬,按行塞下。寇聞,徙帳遠遁。諸軍分道出,縱野燒,耀兵而還。
先是,南京給事中邱九仞劾瓊,帝慰留之。及璁、萼罷政,諸劾璁、萼黨者鹹首瓊,乃令致仕。俄寢前詔,遣慰諭。會番大掠臨洮,瓊集兵討若籠、板爾諸族,焚其巢,斬首三百六十,撫降七十餘族。錄功,加太子太保。瓊在邊,戎備甚飭。寇嘗入山西得利,逾歲復獵境上,陽欲東,瓊令備其西。寇果入,大敗之。諸番蕩平,西陲益靖。甘肅軍民素苦土魯番侵暴,恐瓊去,相率乞守臣奏留。於是巡撫唐澤、巡按胡明善具陳其功,乞如軍民請。優詔獎之。
初,帝惡楊廷和,疑廷臣悉其黨,故連用桂萼、方獻夫為吏部。及獻夫去,帝不欲授他人,久不補。至十年冬,遣行人齎敕召瓊為吏部尚書。南京御史馬〈敭〉等十人力詆瓊先朝遺奸。帝大怒,盡逮〈敭〉等下詔獄,慰諭瓊。未凡,〈敭〉等亦還職。花馬池有警,兵部尚書王憲請發兵。瓊言花馬池備嚴,寇不能入,大軍至,且先退,徒耗中國。憲竟發六千人,比至彰德,寇果遁。明年秋卒官。贈太師,謚恭襄。是年,彭澤已先卒矣。
當正、嘉間,澤、瓊並有才略,相中傷不已,亦迭為進退。而瓊險忮,公論尤不予。然在本兵時功多。而其督三邊也,人以比楊一清雲。
彭澤,字濟物,蘭州人。幼學於外祖段堅,有志節。會試二場畢,聞母病,徑歸,母病亦已。登弘治三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歷刑部郎中。勢豪殺人,澤置之辟。中貴為祈免,執不聽。出為徽州知府。澤將遣女,治漆器數十,使吏送其家。澤父大怒,趣焚之,徒步詣徽。澤驚出迓,自吏負其裝。父怒曰:“吾負此數千里,汝不能負數步耶?”入,杖澤堂下。杖已,持裝徑去。澤益痛砥礪。政最,人以方前守孫遇。遇見《循吏傳》中。父喪歸。
正德初,起知真定。閹人數撓禁,澤治一棺於廳事,以死怵之,其人不敢逞。遷浙江副使,歷河南按察使,所至以威猛稱。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進右副都御史,改保定。未赴,而劉惠、趙鐩等亂河南,命澤與鹹寧伯仇鉞提督軍務討之。陳便宜十一事,厚賞峻罰,以激勸將吏。澤體乾修偉,腰帶十二圍,大音聲,與人語若叱吒。始至,大陳軍容,引見諸將校,責以畏縮當死。諸將校股慄伏罪,良久乃釋。遂下令鼓行薄賊,大小數十戰,連破之。甫四月,賊盡平,語詳《鉞傳》。錄功,進右都御史、太子少保,蔭子錦衣世百戶。尋代洪鐘總督川、陝諸軍,討四川賊。時鄢本恕、藍廷瑞、廖惠、曹甫已平,惟廖麻子、喻思俸猖獗如故。澤偕總兵官時源數敗賊,部將閻勛追擒麻子於劍州。思俸竄通、巴間,勢復振。澤督諸軍圍之,卒就擒。澤遂移漢中,請班師。未報,而內江、榮昌賊復熾,澤又移師討平之。且平成都亂卒之執知州、指揮者。請班師益力,詔暫留保寧鎮撫。進左都御史、太子太保,蔭子如初。澤復請還者再,乃召還。未行,會土魯番據哈密,執忠順王速檀拜牙郎,以其印去,投謾書甘肅,要索金幣。總制鄧璋、甘肅巡撫趙鑒以聞,請遣大臣經略。大學士楊廷和等共薦澤。澤久在兵間,厭之。以鄉土為辭,且引疾,推璋及鹹寧侯鉞可任。帝優詔慰勉,乃行。
澤材武知兵,然性疏闊負氣。經略哈密事頗不當,錢寧、王瓊等交齮齕之,遂因此得罪。澤至甘州,土魯番方寇赤斤、苦峪諸衛,遣使索金幣,請還哈密。澤以番人可利啖也,與鑒謀,遣哈密都督寫亦虎仙以幣二千、銀酒槍一賂之,令還哈密城印。未得報,輒奏事平,乞骸骨。召還理院事。巡按御史馮時雍言城未歸,澤不宜遽召。不納。
初,兵部缺尚書,廷臣共推澤,而王瓊得之,且陰阻澤。言官多劾瓊者,由是有隙。澤又使酒常凌瓊,瓊愈欲傾之。澤時時罵錢寧,瓊以語寧,寧未信。瓊乃邀澤飲,匿寧所親屏間,挑澤醉罵使聞之,寧果大怒。會寇大入宣府,廷議以許泰將兵,澤總制東西兩邊軍務。及詔下,罷泰不遣,又不命澤總制,獨令提督兩游擊兵六千人以行,意以困澤。澤言:“臣文臣,摧鋒陷陣非臣所能獨任。”瓊乃奏遣成國公朱輔。會寇遁,澤還理院事。
寫亦虎仙者,素桀黠。雖居肅州,陰通土魯番酋速檀滿速兒,為之耳目,據城奪印皆其謀。澤初不知而遣之。滿速兒以城印來歸,留速檀拜牙郎如故。虎仙復啖使入寇,曰:“肅州可得也。”滿速兒悅,使其婿馬黑木隨入貢,以覘虛實,且征賄。澤已還,鑒亦遷去,李昆代巡撫,慮他變,質其使於甘州,而驅虎仙出關。虎仙懼弗去。滿速兒聞之怒,復取哈密,分兵據沙州,自率萬騎寇嘉峪關。游擊芮寧與參將蔣存禮御之。寧以七百人先遇寇沙子壩。寇圍寧,而分兵綴存禮軍。寧軍盡沒,遂墮城堡,縱殺掠。詔澤提督三邊軍務往御。會副使陳九疇系其使失拜煙答及虎仙等,內應絕,乃復求和。澤兵遂罷。尋乞骸骨歸,馳驛給夫廩如制。
澤既去,瓊追論嘉峪之敗,請窮詰增幣者主名。錢寧從中下其事,大學士梁儲等持之,乃已。會失拜煙答子訟父冤,下法司議,釋寫亦虎仙等。瓊因請遣給事御史勘失事狀,還報無所引。瓊遂劾澤妄增金幣,遺書議和,失信啟釁,辱國喪師;昆、九疇俱宜罪。詔斥澤為民,昆、九疇逮訊。昆謫官,九疇除名。
世宗入繼,錢寧敗,瓊亦得罪。御史楊秉中請召澤,遂即家起兵部尚書、太子太保。昆、九疇亦復官。部事積壞久,澤核功罪,杜乾請,兵政一新。初,正德時,廷臣建白戎務奉俞旨者,多廢格。澤請臚列成書,次第修舉。又請敕九邊守臣,策防禦方略,毋畫境自保。鎮、巡居中調度,毋相牽制。諸邊各以農隙築牆浚濠,修墩台,飭屯堡,為經久計。內地盜甫息,敕守臣練卒伍,立保甲,懲匿盜不舉者。且撫西南諸苗蠻,申海禁,汰京軍老弱。帝鹹嘉納。詔遣中官楊金、鄭斌、安川更代鎮守,復令張弼、劉瑤守涼州、居庸。澤持不可,罷弗遣。四川巡撫胡世寧劾分守中官趙欽,澤因請盡罷諸鎮守。時雖不從,其後鎮守竟罷。
嘉靖元年,澤言天下軍官,部皆有帖黃籍,用以黜陟,錦衣獨無,於是置籍如諸衛。錦衣千戶劉瓚等,詔書黜汰,復求還官,司禮中官蕭敬請補監局工匠千五百人,澤皆持不可,帝並從之。帝將授外戚蔣泰等五人為錦衣,澤爭,不納。
在部多所執持。會御史史道以訐楊廷和下獄,澤復劾道。帝因諭言官,惟大奸及機密事專疏奏,余只具公疏,毋挾私中傷善類。詔下,給事御史交章劾澤阻言路,壞祖宗法。帝乃從吏部言,停前諭。澤不自安,累疏乞休。言者復交劾之,乃加少保,賜敕乘傳歸。錦衣百戶王邦奇憾澤嘗抑己,上書言哈密失國,由澤賂番求和所致,語侵楊廷和、陳九疇等。張璁、桂萼方疾廷和,遂逮九疇廷訊,戍邊。澤復奪官為民,家居鬱郁以卒。
總制尚書唐龍言:“澤孝友廉直,先後討平群盜,功在盟府。陛下起之田間,俾掌邦政。澤孜孜奉國,復為讒言構罷。今歿已五年,所遺二妾,衣食不給。請核澤往勞,復官加恤,以作忠臣之氣。”不從。隆慶初,復官,謚襄毅。
毛伯溫,字汝厲,吉水人。祖超,廣西知府。伯溫登正德三年進士,授紹興府推官。擢御史,巡按福建、河南。世宗即位,中官張銳、張忠等論死,其黨蕭敬、韋霦陰緩之。伯溫請並誅敬、霦,中官為屏氣。嘉靖初,遷大理寺丞。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李福達獄起,坐為大理時失入,褫職歸。用薦起故官,撫山西,移順天,皆未赴。改理院事,進左副都御史。為趙府宗人祐椋所訐,解官候勘。已,復褫職。
十五年冬,皇嗣生,將頒詔外國。禮部尚書夏言以安南久失朝貢,不當遣使,請討之。遂起伯溫右都御史,與鹹寧侯仇鸞治兵待命。以父喪辭,不許。明年五月至京,上方略六事。會安南世孫黎寧遣陪臣鄭惟僚等訴莫登庸弒逆,請興師復仇。帝疑其不實,命暫緩師,敕兩廣、雲南守臣勘報,而命伯溫協理院事。御史何維柏請聽伯溫終制,不許。伯溫引疾不出,至禫除始起視事。其冬遷工部尚書。十七年春,黔國公沐朝輔等以登庸降表至,請宥罪許貢。先是,雲南巡撫汪文盛奏登庸聞發兵進討,遣使潛覘。帝已敕遵前詔進兵,文盛又納安南降人武文淵策,具言登庸可破狀,復傳檄安南令奉表獻地。及是,下朝輔奏付廷議,僉言不可許。乃改伯溫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剋期啟行。帝以用兵事重,無必討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尚書張瓚無所畫,視帝意為可否。朝論多主不當興師,顧不敢顯諫。制下數月,兩廣總督侍郎張經以用兵方略上,且言須兵三十萬,餉百六十萬石。欽州知州林希元則極言登庸易取,請即日出師。瓚不敢決,復請廷議。議上無成策,帝不懌,讓瓚,師復止。命伯溫仍協理院事。
明年二月,帝幸承天。詔伯溫總督宣、大、山西軍務。俄選宮僚,加兼太子賓客。大同所轄鎮邊、鎮川、弘賜、鎮河、鎮虜五堡,相距二百餘里,極邊近賊帳。自巡撫張文錦以築堡致亂,後無敢議修者。伯溫曰:“變所由生,以任用匪人,非建議謬也。”卒營之。募軍三千防守,給以閒田,永除其賦。邊防賴焉。錄功,加太子少保。
是時登庸懼討,數上表乞降。帝亦欲因撫之,遣侍郎黃綰招諭。綰多所要求,帝怒,罷綰。再下廷議,鹹言當討,帝從之。閏七月命伯溫、鸞南征。文武三品以下不用命者,許軍令從事。伯溫等至廣西,會總督張經,總兵官安遠侯柳珣,參政翁萬達、張岳等議,征兩廣、福建、湖廣狼土官兵凡十二萬五千餘人,分三哨,自憑祥、龍峒、思陵州入,而以奇兵二為聲援。檄雲南巡撫汪文盛帥兵駐蓮花灘,亦分三道進。部署已定,會鸞有罪召還,即以珣代。十九年秋,伯溫等進駐南寧。檄安南臣民,諭以天朝興滅繼絕之義,罪止登庸父子,舉郡縣降者以其地授之。懸重購購登庸父子,而宣諭登庸籍土地、人民納款,即如詔書宥罪。登庸大懼,遣使詣萬達乞降,詞甚哀。萬達送之伯溫所。伯溫承制許之,宣天子恩威,納其圖籍,並所還欽州四峒地。權令還國聽命。馳疏以聞,帝大悅。詔改安南國為安南都統使司,以登庸為都統使,世襲,置十三宣撫司,令自署置。伯溫受命歲余,不發一矢,而安南定,由帝本不欲用兵故也。論功,加太子太保。
二十一年正月還朝,復理院事。邊關數有警,伯溫請築京師外城。帝已報可,給事中劉養直言,廟工方興,物力難繼,乃命暫止。其年十月,張瓚卒,伯溫代為兵部。瓚貪黷,在部八年,戎備盡墮。伯溫會廷臣議上防邊二十四事,軍令一新。言官建議,請核實新軍、京軍及內府力士、匠役,以裕國儲。伯溫因上冗濫當革者二十餘條,凡錦衣、騰驤諸衛,御馬、內官、尚膳諸監,素為中貴盤踞者,盡在革中。帝稱善,立命清汰。宿弊頗厘,而左右近習多不悅。
二十三年秋,順天巡撫朱方以防秋畢請撤客兵。未幾,寇大入,直逼畿輔。帝震怒,並械總督翟鵬遣戍,斃方杖下。御史舒汀言,方止議撤薊兵,而並撤宣、大,則伯溫與職方郎韓最也。帝遂削伯溫籍,杖最八十,戍極邊。伯溫歸,疽發背卒。穆宗立,復官,賜恤。天啟初,追謚襄懋。
伯溫氣宇沉毅,飲啖兼十人。臨事決機,不動聲色。安南之役,萬達、岳策為多。伯溫力薦於朝,二人遂得任用。
汪文盛,字希周,崇陽人。正德六年進士。授饒州推官。有顧嵩者,挾刃入淮王祐棨府,被執,誣文盛使刺王。下獄訊治,久之得白,還官。事詳《淮王傳》。入為兵部主事,偕同官諫武宗南巡,杖闕下。嘉靖初,歷福州知府,遷浙江、陝西副使,皆督學校。擢雲南按察使。
十五年冬,廷議將討安南。以文盛才,就拜右僉都御史,巡撫其地。黔國公沐朝輔幼,兵事一決於文盛。副使鮑象賢言剿不如撫,文盛然之。會聞莫登庸已篡位,安南舊臣不服,多據地構兵。有武文淵者,據宣光,以所部萬人降。獻進兵地圖,且言舊臣阮仁蓮、黎景瑂等皆分據一方與登庸抗,天兵至,號召國中義士,諸方並起,登庸可擒也。文盛以聞。授文淵四品章服,子弟給冠帶。文盛又招安南旁近諸國助討,皆聽命。乃奏言:“寮國地廣兵眾,可使當一面。八百、車裡、孟艮多兵象,可備徵調。酋長俱未襲職,乞免其保勘,先授以官,彼必鼓勇為用。”帝悉從之。文盛乃檄安南所部以土地歸者,仍故職,並諭登庸歸命。攻破鎮守營,方瀛救之失利。登庸部眾多來附,文盛列營樹柵蓮花灘處之。蓮花灘者,蒙自縣地,當交、廣水陸沖,為安南腹里。登庸益懼,請降,願修貢,因言黎寧阮氏子,所持印亦偽。文盛以聞,朝議不許。既而毛伯溫至南寧,受登庸降如文盛議,安南遂定。是役也,功成於伯溫,然伐謀制勝,文盛功為多。及論功,伯溫及兩廣鎮巡官俱進秩,而文盛止賚銀幣。奸人唐弼請開大理銀礦,帝許之。文盛斥其妄,下之吏。召為大理卿。九廟災,道病,自陳疏少緩,令致仕。卒,賜恤如制。
從子宗伊,字子衡,為文盛後。嘉靖十七年進士。除浮梁知縣,累官兵部郎中。楊繼盛劾嚴嵩及其孫鵠冒功事,宗伊議不撓。忤嵩,自免歸。隆慶初,起南京吏部郎中,歷應天府尹。裁諸司供億,歲省民財萬計。萬曆初,進南京大理卿。三遷戶部尚書總督倉場,致仕,卒。天啟初,追謚恭惠。
鮑象賢,歙人。由進士授御史,歷雲南副使。毛伯溫檄文盛會師,以象賢領中哨。屢遷右副都御史,巡撫陝西,代石簡撫雲南。初,元江土舍那鑒殺知府那憲以叛,布政使徐樾往招降被殺。簡攻之未克,坐樾事罷,而象賢代之。乃集士、漢兵七萬以討,鑒懼,仰藥死,擇那氏後立之。遷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賊魁徐銓等糾倭橫海上,檄副使汪柏等擊斬之。廣西賊黃父將等擾慶遠,搗其巢,大獲。予象賢一子官。入佐南京兵部。被劾,回籍聽勘。家居十年,起太僕卿。復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召拜兵部左侍郎。年老引去。隆慶初卒。
翁萬達,字仁夫,揭陽人。嘉靖五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再遷郎中,出為梧州知府。鹹寧侯仇鸞鎮兩廣,縱部卒為虐。萬達縛其尤橫者,杖之。閱四年,聲績大著。會朝議將討安南,擢萬達廣西副使,專辦安南事。萬達請於總督張經曰:“莫登庸大言‘中國不能正土官弒逆罪,安能問我’。今憑祥州土舍李寰弒其土官珍,思恩府土目盧回煽九司亂,龍州土舍趙楷殺從子燧、爰,又結田州人韋應殺燧弟寶,斷藤峽瑤侯公丁負固。此曹同惡共濟,一旦約為內應,我且不自保。先擒此數人問罪,安南易下耳。”經曰:“然,惟君之所為。”於是誅寰、應,擒回,招還九司,誘殺楷,佯系訟公丁者紿公丁,執諸坐。以兩軍破平其巢。又議割四峒屬南寧,降峒豪黃賢相。登庸始懼。遷浙江右參政。經以征安南非萬達不可,奏留之,乃命以參政蒞廣西。已而毛伯溫集兵進剿,萬達上書伯溫,言:“揖讓而告成功,上策也。懾之以不敢不從,中策也。芟夷絕滅,終為下策。”伯溫然之。會獲安南諜者丁南傑,萬達解其縛,厚遇,遣之去,怵以天朝兵威。登庸大懼,乃詣伯溫乞降。是役也,萬達功最,賞不逾常格。然帝知其能,遷四川按察使。歷陝西左、右布政使。
二十三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撫陝西。尋進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翟鵬總督宣、大、山西、保定軍務。劾罷宣府總兵官郤永、副總兵姜奭,薦何卿、趙卿、沈希儀。趙卿遂代永。萬達謹偵候,明賞罰。每當防秋,發卒乘障,陰遣卒傾朱於油,察離次者朱其處。卒歸輒縛,毋敢復離次者。嚴殺降禁,違輒抵死。得降人,撫之如所親,以是益知敵情。寇數萬騎犯大同中路,入鐵裹門,故總兵官張達力戰卻之。又犯鵓鴿谷,參將張鳳、諸生王邦直等戰死。萬達與總兵官周尚文備陽和,而遣騎四出邀擊,頗有斬獲。寇登山,見官兵大集,乃引去。事聞,賜敕獎賚。屢疏請修築邊牆,議自大同東路陽和口至宣府西陽河,須帑銀二十九萬。帝已許之,兵部撓其議,以大同舊有二邊,不當復於邊內築牆。帝不聽。乃自大同東路天城、陽和、開山口諸處為牆百二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宣府西路西陽河、洗馬林、張家口諸處為牆六十四里,敵台十。斬崖削坡五十里。工五十餘日成。進右都御史。發代府宗室充灼等叛謀,進左都御史。
已,會宣、大、山西鎮巡官議上邊防修守事宜,其略曰:
山西起保德州黃河岸,歷偏頭,抵老營二百五十四里。大同西路起丫角山,歷中北二路,東抵東陽河鎮口台六百四十七里。宣府起西陽河,歷中北二路,東抵永寧四海冶千二十三里。凡千九百二十四里,皆逼巨寇,險在外,所謂極邊也。山西老營堡轉南而東,歷寧武、雁門,至平刑關八百里。又轉南而東,歷龍泉、倒馬、紫荊之吳王口、插箭嶺、浮圖峪,至沿河口千七十餘里。又東北,歷高崖、牡羊,至居庸關一百八十餘里。凡二千五十餘里,皆峻山層岡,險在內,所謂次邊也。外邊,大同最難守,次宣府,次山西之偏、老。大同最難守者,北路。宣府最難守者,西路。山西偏關以西百五十里,恃河為險;偏關以東百有四里,略與大同西路等。內邊,紫荊、寧武、雁門為要,次則居庸、倒馬、龍泉、平刑。邇年寇犯山西,必自大同;犯紫荊,必自宣府。
先年山西防秋,止守外邊偏、老一帶,歲發班軍六千人備御,大同仍置兵,寧、雁為聲援。比棄極沖,守次邊,非守要之意。宣府亦專備西、中二路,而北路空虛。且連年三鎮防秋,徵調遼、陝兵馬,糜糧賞不訾,恐難持久。並守之議,實為善經。外邊四時皆防,城堡兵各有分地,冬春徂夏,不必參錯徵發。若泥往事臨時調遣,近者數十里,遠者百餘里,首尾不相應。萬一如往年潰牆而入,越關而南,京師震駭,方始徵調,何益事機?擺邊之兵,未可遽罷。
《易》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設”之雲者,築垣乘障、資人力之謂也。山川之險,險與彼共。垣塹之險,險為我專。百人之堡,非千人不能攻,以有垣塹可憑也。修邊之役,必當再舉。夫定規畫,度工費,二者修邊之事;慎防秋,並兵力,重責成,量徵調,實邊堡,明出塞,計供億,節財用,八者守邊之事。
因條十事上之,帝悉報許。乃請帑銀六十萬兩,修大同西路、宣府東路邊牆,凡八百里。工成,予一子官。
萬達精心計,善鉤校,牆堞近遠,濠塹深廣,曲盡其宜。寇乃不敢輕犯。牆內戍者得以暇耕牧,邊費亦日省。初,客兵防秋,歲帑金一百五十餘萬,添發且數十萬,其後減省幾半。又議掣山西兵併力守大同,巡撫孫繼魯沮之。帝為逮繼魯,悉納萬達言。
萬達更事久,帝深倚之,所請無不從,獨言俺答貢事與帝意左。先是,二十一年,俺答阿不孩使石天爵等款鎮遠堡求貢。言小王子等九部牧青山,艷中國縑帛,入掠止人畜,所得寡,且不能無亡失,故令天爵輸誠。朝議不納。天爵等復至,巡撫龍大有執之。大有進一官,將吏悉遷擢,磔天爵於市。寇怒,大入,屠村堡,信使絕五年。會玉林衛百戶楊威為所掠,威詭能定貢市,遂釋還。俺答阿不孩復遣使款大同左衛塞,邊帥家丁董寶等狃天爵前事,復殺之,以首功報。萬達言:“北敵,弘治前歲入貢,疆場稍寧。自虞台嶺之戰覆我師,漸輕中國,侵犯四十餘年。石天爵之事,臣嘗痛邊臣失計。今復通款,即不許,當善相諭遣。誘而殺之,此何理也?請亟誅寶等,榜塞上,明告以朝廷德意,解其蓄怨構兵之謀。”帝不聽。未幾,俺答阿不孩復奉印信番文,欲詣邊陳款。萬達為奏曰:“今屆秋,彼可一逞。乃屢被殺戮,猶請貢不已者,緣入犯則利在部落,獲貢則利歸其長。處之克當,邊患可弭。若臣等封疆臣,貢亦備,不貢亦備,不緣此懈也。”兵部尚書陳經等言敵難信,請敕邊臣詰實,責萬達十日內回奏。萬達還其使,與約。至期,使者不至。萬達慮帝督過,以使者去無可究為辭。已而使狎至,牢拒之,好言慰答而已。俺答以通好,散處其眾,不設備,亦不殺哨卒。頃之,復至,詞益恭。萬達又為奏曰:“敵懇懇求貢,去而復來。今宣、大興版築,正當羈縻,使無擾。請限以地、以人、以時。悉聽,即許之貢;不聽,則曲在彼,即拒絕之。”帝責其瀆奏,卒不許。蓋是時曾銑有復套之議,夏言主之,故力絀貢議,且以復套事行諸邊臣議之。萬達議曰:
河套本中國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殘其部落,舍黃河,衛東勝。後又撤東勝以就延綏,套地遂淪失。然正統、弘治間,我未守,彼亦未取。乃因循畫地守,捐天險,失沃野之利。弘治前,我猶歲搜套,後乃任彼出入,盤據其中,畜牧生養。譬之為家,成業久矣,欲一舉復之,毋乃不易乎!提軍深入,山川之險易,途徑之迂直,水草之有無,皆未熟知。我馬出塞三日已疲,彼騎一呼可集。我軍數萬眾,緩行持重則備益固,疾行趨利則輜重在後。即得小利,歸師尚艱。倘失嚮導,全軍殆矣。彼遷徙遠近靡常。一戰之後,彼或保聚,或佯遁,笳角時動,壁壘相持,已離複合,終不渡河。我軍於此,戰耶,退耶,兩相守耶?數萬眾出塞,亦必數萬眾援之,又以驍將通糧道,是皆至難而不可任者也。
夫馳擊者彼所長,守險者我所便。弓矢利馳擊,火器利守險。舍火器守險,與之馳擊於黃沙白草間,大非計。議者欲整六萬眾,為三歲期。春夏馬瘦,彼弱,我利於征;秋冬馬肥,彼強,我利於守。春搜套,秋守邊,三舉彼必遠遁,我乃拒河守。夫馬肥瘦,我與敵共之。即彼弱,然坐以待,懼其擾擊我,及彼強,又懼其報復我。且六萬之眾,千里襲人,一舉失利,議論蜂起,烏能待三?即三舉三勝,彼敗而守,終不渡河,版築亦無日。
議者見近時搗巢,恆獲首功,昔年城大同五堡,寇不深競,以為套易復。然搗巢,因其近塞,乘不備,勝則倏歸,舉足南向即家門。復套,則深入其地,後援不繼,事勢異也。往城諸邊,近我土,彼原不以為利。套,自其四時駐牧地,肯晏然已乎?事體異也。曰伺彼出套,據河守,先亟築渡口垣牆,以次移置邊堡。彼控弦十餘萬,豈有空套出。築垣二千餘里,豈不日可成?堡非百數十不相聯絡,堡兵非千人不可居,而游徼瞭望者不與,當三十萬眾不止也。況循邊距河,動輒千里,一歲食糜億萬。自內輸邊,自邊輸河,飛挽之艱不可不深慮。若令彼有其隙,我乘其敝,從而圖之,未嘗不可。今塞下喘息未定,邊卒瘡痍未起,橫挑強寇以事非常,愚所不解也。
議上,不省。
其後,俺答與小王子隙。小王子欲寇遼東,俺答以其謀告,請與中國夾攻以立信。萬達不敢聞。使者再至,為言於朝,帝不許。二十七年三月,萬達又言諸部求貢不遂,慚且憤,聲言大舉犯邊,乞令邊臣得便宜從事。帝怒,切責之,通貢議乃絕。其年八月,俺答犯大同不克,退攻五堡,官軍戰彌陀山卻之。趨山西,復敗還。逾月,犯宣府,大掠永寧、隆慶、懷來,軍民死者數萬。萬達坐停俸二級。俄錄彌陀山功,還其俸。俺答將復寇宣府,總兵官趙卿怯,萬達奏以周尚文代。未至,寇犯滴水崖,指揮董抃、江瀚、唐臣、張淮等戰死,遂南下駐隆慶石河營,分游騎東掠。游擊王鑰、大同游擊袁正卻之,寇移而南。會尚文萬騎至,參將田琦騎千餘與合,連戰曹家莊、斬四首,搴其旗,寇據險不退。萬達督參將姜應熊等馳赴,順風鼓譟,揚沙蔽天。寇驚曰:“翁太師至矣!”是夜東去。諸將追擊,連敗之。帝偵萬達督戰狀,大喜,立進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尋召理部事。以父憂歸。
明年秋,大同失事,督撫郭宗皋、陳耀被逮,詔起萬達代宗皋。萬達方病疽,廬墓間,疏請終制。未達,而俺答犯都城。兵部尚書丁汝夔得罪,遂即以萬達代之。萬達家嶺南,距京師八千里,倍道行四十日抵近京。時寇氛熾,帝日夕徯萬達至。遲之,以問嚴嵩。嵩故不悅萬達,言寇患在肘腋,諸臣觀望,非君召不俟駕之義。帝遂用王邦瑞於兵部。不數日,萬達至,具疏自明。帝責其欺慢,念守制,姑奪職,聽別用。仇鸞時為大將軍,寵方盛,銜宿怨,讒言構於帝。萬達遂失眷,降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經略紫荊諸關。三十年二月,京察,自陳乞終制。帝疑其避事,免歸。瀕行疏謝,復摘訛字為不敬,斥為民。明年十月,兵部尚書趙錦以附仇鸞戍邊,復起萬達代之。未聞命卒,年五十五。
萬達事親孝。父歿,負土成墳。好談性命之學,與歐陽德、羅洪先、唐順之、王畿、魏良政善。通古今,操筆頃刻萬言。為人剛介坦直,勇於任事,履艱危,意氣彌厲。臨陣嘗身先士卒,尤善御將士,得其死力。嘉靖中,邊臣行事適機宜、建言中肯窾者,萬達稱首。隆慶中,追謚襄毅。
贊曰:楊一清、王瓊俱負才略,著績邊陲,有人倫鑒,鋤奸定難因以成功。亦俱任智數。然瓊,其權譎之尤歟!彭澤望甚偉,顧處置哈密,抑何舛也。毛伯溫能任翁萬達、張岳,以成安南之功,不失為持重將。萬達飭邊備,整軍實,其爭復套,知彼知己,尤深識遠慮雲。
部分譯文
楊一清,字應宇,他的祖先是雲南安寧人。父親楊景,從化州同知任上退休,帶著他住在巴陵。他很小的時候就能寫文章,被作為奇童推薦做了翰林秀才。憲宗讓內閣選擇教師教育他。十四歲中鄉試後,又登成化八年(1472)進士。他父親死後埋葬在丹徒,於是他就把家安置在那裡了。
除下喪服後,做了中書舍人。過了很久,升為山西按察僉事,又以副使身份到陝西任督學。一清相貌醜陋而天性機敏,喜歡談論經世濟民的大事方針。在陝西八年中間,利用空閒時間把邊疆的情況研究得很詳備。調入朝廷做太常寺少卿,又升為南京太常寺卿。
弘治十五年(1502)孝宗採納劉大夏的舉薦,提升他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去陝西督理馬政。西邊的番國本來有很多馬,因為他們憑仗中國的茶葉去防治疾病,所以太祖曾制定法令,用四川的茶葉換取番人的馬供軍隊使用。時間長了,禁令鬆弛了,不法奸商經常販運私茶出關去贏利,番人的馬不再按時送過來了。一清對此嚴加禁止,把茶葉貿易的好處全部收歸官府,以此制服各番,番人的馬匹又源源而來了。當賊寇大舉侵入花馬池的時候,孝宗皇帝讓一清巡撫陝西,同時仍舊督理馬政。一清才接受任命,賊寇已經撤退。於是一清著手選將練兵,修築平虜、紅古兩座城池,用以增援固原;又沿著黃河修建矮牆用以防範靖虜;檢舉揭發並罷免了貪婪、無能的總兵官、武安侯鄭宏;裁減了鎮守宦官多餘的開支。這下,軍隊的紀律為之肅然。
武宗剛剛即位,賊寇幾萬人騎馬進犯固原,總兵曹雄的軍隊被隔絕,音訊全無。一清率領輕騎兵從平涼出發晝夜兼程,到達曹雄的軍中,為他籌劃、指揮,設了很多疑兵威脅敵人,敵軍於是改犯隆德。一清於夜間點發大炮,聲音迴蕩在山谷中間。賊寇懷疑有大部隊過來,就逃到邊塞外去了。一清因為延綏、寧夏、甘肅有戰爭警報而不相互增援,原因在於無人統一指揮,請求朝廷派大臣來兼領各部。大夏請求就此任命一清總制三鎮的軍事。不久一清升為右都御史,就建議修整邊防,他的奏章大概說:
“陝西的各處邊境,延綏居於險要地帶,寧夏、甘肅有河山可以扼守,只有花馬池到靈州一帶平地寬廣,城堡又久不維修了。賊寇破牆而入,那么固原、慶陽、平涼、鞏昌都要受害。成化初年,寧夏巡撫徐廷璋修建戰防牆長達二百餘里。在延綏的邊防牆,餘子俊把它修得很牢固。由此,賊寇有二十多年不曾到過河套地區。後來邊防戰備失修,護城牆和戰壕一天天變為平地。弘治末年到現在,賊寇年年前來侵略。都御史史琳請在花馬池、韋州設立軍營,總制、尚書秦..僅僅修建四五個小土堡,又在靖虜到環慶間開挖七百里戰壕,以為這樣就不必憂慮了。不到一二年,賊寇又打了進來,這說明秦..所修建的土堡和開挖的戰壕不能擋住敵人。我在陝西做了多年的官,對敵我情形很知道一些。賊寇前來動輒聲稱有數萬人馬,往來飄忽,速度很快。我方呢?敵人沒到就徵調部隊,多有擾民破費的地方,敵人來後徵調援兵又耽誤軍機。我想打仗時敵人不來,持久駐防就會使我們的軍隊坐至疲憊。我以為守護邊疆的策略,要點有四條:修築牆堡,開挖戰壕,加強防備;增設衛所,壯大邊防力量;治理好靈州、寧夏,安定內附的番人;修整韋州城,用以遏制敵人前來侵略。
“現在的河套也就是周朝所說的朔方,漢代所說的定襄,赫連勃勃所轄的統萬城。唐朝張仁願在這裡修建了三座受降城,設定了一千八百所烽火台和..望台,突厥人不敢過山來放牧牛馬。古代那些乾成大事業的人無不是勞苦在先,然後才得到安逸。那受降城依仗三面險要形勢,充當千里河山的屏障。開國初我們放棄受降城而保衛東勝,已失去了一面天險之地。後來又放棄東勝,駐兵延綏,以一面形勢防阻一千多餘里的要害地帶,由此使得河套一帶沃土變成了賊寇的巢穴。深山大河,有利地勢掌握在敵人手中,而寧夏對外防禦的天險反過來倒做向南防禦黃河的屏障。這就是邊防戰患相連無法消除的原因。為今之計,實在應當再駐守東勝,依仗黃河固守,往東連著大同,向西接應寧夏,使河套一帶方圓千里的土地歸我們耕種、放牧,屯田幾百萬畝,減少從內地運送的需求,這是上策。假如不可能這樣,趁現在增建邊防戰備,敵人來了有辦法抵禦,也比束手無策好些。”
進而他逐條陳述了方便的措施:延綏安邊營石澇池到橫城三百里,應設土墩、石台九百座,取暖的..望台九百間,駐軍四千五百人;在澇池到安邊營之間一百六十三里,土地平坦、寬廣,便於修建防護牆的有一百三十一里,山勢險峻但可以剷平、修整的有三十二里,應設土堡、望敵台,連線寧夏東路的防線;花馬池沒有天險,敵人來時依仗臨時武裝,應該設定衛站,興武營守御所兵力不足,應召募新兵入伍;自環慶往西到寧州,中間應增派兵備一人;橫城以北,黃河南岸現有三十六座土堡,應予修復。武宗同意了他的建議,撥出幾十萬兩國庫銀,讓一清修建防護牆。而劉瑾恨一清不歸附自己,一清無奈就託病還鄉去了。修築成的防護牆只有位於要害地帶的四十里而已。劉瑾又誣告一清冒領、浪費邊防費用,把他逮進了錦衣衛的監獄裡。大學士李東陽、王鏊竭力營救,才被釋放出來,仍舊命令他罷官回家,為此,他前前後後被扣發的祿米有六百石之多。
安化王蜫釒番起來造反,朝廷詔令一清出來總制軍事,與總兵官神英一道西討,宦官張永監督他的軍隊。軍隊還沒到,一清原來的部將仇鉞已活捉了蜫釒番。一清飛馬到達仇鉞的兵鎮,宣布了朝廷對勞苦將士的慰問。張永不久也到了,一清和他結交,在一塊共事得都很快樂。他知道張永和劉瑾有矛盾,就藉機憤恨地說“:仗著您的力量平定了反賊,但蜫釒番容易除掉,拿國家內部的禍害又怎么樣呢?”張永問“:你指的是什麼?”一清就湊上去在手掌中畫了一個“瑾”字。張永為難地說“:這個傢伙一天到晚在皇上身邊,依附他的人盤根錯節,抱成一團,他的耳目太多了。”一清激動地說“:您也是皇上信任的大臣,討伐反賊,不交給別人辦而交給您,皇上的用意可以想見。現在大功告成,您可以奏上捷報,請得機會向皇上講論軍事,藉此機會揭發劉瑾乾的壞事,極力陳述天下人的怨恨和對心腹之患、宮廷政變的擔心。皇上聰明、勇武,一定會聽取您的意見,殺掉劉瑾。劉瑾除掉後,您越發得到重用,就可以發憤努力,革除以前的弊端,得到天下人的擁戴。呂強、張承業和您,將是千年來三大豪傑呢。”張永問道:“假若不成功,怎么辦呢?”一清說:“話從您口中說出,一定會成功。萬一皇上不相信,您就爬在地下叩頭哭述,在皇上面前請求自殺,挖開心肝以顯示所說並非假話,皇上一定會因為您而感動的。如果您得到皇上批准,就立即行動,不要有片刻遲緩。”於是張永發憤站起來說:“嗨,老奴怎么能愛惜餘生而不以生命報效皇上呢?”最後按照一清的計策誅殺了劉瑾。張永從此感激一清,在朝中為他張羅,一清被召回朝中,當了戶部尚書。評定功績,加封為太子少保,得到一筆賞銀。不久改任吏部尚書。
一清對當時政治最為通達、幹練,而且心胸寬廣,熱愛賢士大夫,與他們一道成就功名。凡是被劉瑾所誣陷的人才,大都被他酌加錄用了。早上知道一個人才,當天就予推薦,因此他的門生遍布天下。他曾經兩次在關中帶兵,所提拔的偏裨小將做到大將乃至封侯的人,接連不斷。有人送禮進來,順手就散發給別人了。造反的大盜在中原作亂,一清上書請求調兵遣將,前後共幾次上書,武宗都批准了。盜賊被鎮壓後,一清被加封為少保、太子太保,蔭子錦衣百戶。又被推薦入內閣為閣員,但武宗沒有用他,而是用了尚書靳貴,把一清升為少傅、太子太傅。給事中王昂上書議論選用官吏的弊端,指責一清扶植私黨,武宗為此把王昂貶了官。一清又上書解救他,武宗溫和地回答說“知道了”。乾清宮發生火災,武宗下詔求取正直的諫議。一清上書講到皇上上朝太遲,祭祀禮數不周,宮廷西部修建僧房,紫禁城中駐紮著邊防部隊,城郊設立的皇店有害無益,江南織造的設立騷擾一方。為此他自稱生病,請求回鄉,武宗慰問並挽留了他。大學士楊廷和回家守喪後,武宗讓一清兼任武英殿大學士,入內閣參與機密大事。
張永不久因罪罷官,而他的乾兒子錢寧卻掌了權。錢寧過去曾喜歡過一清,有人從中間挑撥所以心中對一清懷了恨。恰好碰上災變,一清上書自我批評,極力陳述當時政治,中間有幾句話說“有人用大話迷惑皇上,破壞國家大事,內廷中夾雜了武夫,京城都沒有可以依靠的屏障”,用來批評武宗身邊寵信的小人,武宗看後並不理解。錢寧與江彬等人聽說後大為惱怒,就讓戲子們在武宗面前製造流言蜚語,影射一清。當時有一個在考察中被罷官的人,教唆武學生朱大周攻擊一清的隱私,錢寧在宮中充當內應,給事御史周金、陳軾等接連上書指斥大周一派胡言,請追究幕後主使人,武宗不聽。一清於是盡力請求退休還鄉,武宗傳下令表揚了他一番,讓他退休,按規定供給僕役、祿米。武宗後來南征時,還來過一清的府第,君臣高興地喝了兩天兩夜酒,賦詩唱和達十次左右。一清平靜地勸止武宗,武宗於是取消了江、浙之行。
世宗還是世子的時候,獻王曾說楚地有三傑,就是劉大夏、李東陽和楊一清,世宗心裡記下了。等即位後,大臣們接連推薦一清,世宗就派官下去贈送銀幣給他表示慰問,告訴他召他回朝的時間,催他上書對政治發表意見。一清上書謝恩,世宗特別給他一子做中書舍人的獎賞。嘉靖三年(1524)十二月二十八日,詔令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的品位改任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總制陝西三邊軍事。前任首輔充當邊地將帥,這是從一清開始才有的事。詔書以溫和的語氣讚揚他,把他比作郭子儀。一清到現在已是第三次出任總制,士卒對此歡喜雀躍。亦不剌逃竄到西海,成為西寧、洮河一帶的禍害,金獻民認為召安有利,一清卻主張剿滅他。土魯番請求上貢,陳九疇想回絕他,一清卻請對土魯番加以安撫。他經常帶領軍官們演習陣法,曾說:“沒有戰事的時候應當像有戰事一樣提防著,有戰事的時候應當像沒事一樣鎮靜。”
正當張璁等極力排擠費宏時,御史吉棠藉機請把一清再調入內閣。給事中章僑、御史侯秩等上書爭辯,世宗把侯秩貶了官,就此召一清回朝當了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入朝覲見後,加少師銜,仍兼太子太傅,這也是過去沒有過的事。過了不久,《獻皇帝實錄》成書,升一清為太子太師、謹身殿大學士。一清以自己沒有參加編寫為理由推辭,世宗不允許。王憲奏上捷報,又歸功於一清,加封他特進左柱國、華蓋殿大學士。費宏這時已經去職,一清於是做了首輔。世宗賜給他兩枚銀章,一個刻著“耆德忠正”,一個刻著“繩愆糾違”,讓他密封奏本,上書議事。他跟張璁說起張永以前的功勞,張永又得以出任提督團營。給事中陸粲請求增建邊防上的防護牆,奏章中援引了一清過去的主張,一清於是極力肯定他的主意。世宗為此撥發國庫銀,讓侍郎王廷相過去經辦,但是時間長了也終於停頓下來。《明倫大典》成書以後,一清提了正一品的官俸。
當初“,大禮”的爭論開始後,一清正在家賦閒,見到張璁的上書,他寫信給門人喬守說:“張生的這種主張,即使聖人再生,也不能修改了。”他又勸席書及早應召,以便把“大禮”的議論確定下來。張璁等人突然間顯貴起來,很想拉一清來作為自己的幫助。世宗也因為一清是年老的大臣,對他的恩禮很是厚重,免了他正常的朝見、日講、值班,每月初一、十五日才參加早朝,並且讓他遲到清晨再進內閣辦公事。世宗給了他很多御書、和詩、金幣及酒肉等賞賜。他所建議的邊疆守御、國務事宜,無論大小,世宗無不傾聽。
張璁與桂萼把費宏排擠走以後,心想一清一定幫自己的忙,一清卻請召謝遷還朝,他們心裡就恨起一清來。謝遷人還沒到,張璁已經進入內閣,把很多事都改了樣。一清援引慣例對他稍加壓抑,他們那伙人就憤憤不平。錦衣聶能遷攻擊了張璁,張璁想把他置於死地,一清不同意。張璁惱了,上書暗中詆毀一清,又唆使黃綰起勁地排擠一清。一清上書辯解,說張璁因為能遷一事所以排斥自己,並且又涉及到張璁說過的別的話,就此請求退休。世宗為他們雙方做了勸解。一清又因為災變上書,請世宗告誡百官注意同心同德,又請寬恕過去議禮大臣的罪過。張璁這下更加恨他了。桂萼進入內閣後,也和他互不服氣。一清一再請求解職,並且說:“現在有權說話的人們喜歡改這改那,我卻主張安寧、平靜;他們崇尚尖刻的考查,我卻主張寬鬆、和平。因此相互之間意見有很多不同,我願意為能人避開道路。”世宗又用溫和的詔書表揚他一番。這時給事中王準、陸粲揭發了張璁、桂萼攬權、納賄的罪狀,世宗立即罷免了張璁、桂萼,並且公開了他們的罪行。他們的黨羽霍韜奮臂喊叫說“:張、桂二人走了,再往下就輪到我了。”於是上書竭力攻擊一清,說他受了張永、蕭敬的賄賂。一清又一次上書辯白,請求解職。世宗雖然安慰並挽留他,而張璁又被召了回來,霍韜對他的攻擊更加厲害,並且說法司是受了一清的煽動、指使,蓄意給桂萼定的罪。世宗果然給激怒了,命令法司會同朝中大臣一起討論此事。把刑部尚書周倫下放到南京,讓侍郎許贊取代了他。許贊於是證實了霍韜的話,請剝奪一清的官籍,世宗讓一清自己作說明。張璁這時三次密封上書,提出一清參加確議“大禮”的功勞,請給他休一次長假,實際上是要世宗下定決心打發一清離開。世宗果然同意一清退休,由驛站派車送回,仍舊賞賜他一些金幣。第二年,張璁等人製造了朱繼宗一案,把一清定罪為因為受張永弟弟張容的金錢為張永撰寫墓志銘,又給了張容世襲錦衣指揮的封賞,於是剝奪了他的官職,由他在家閒住。一清極為痛恨地說:“我老了,竟然給這毛孩子賣掉了!”為此氣得背上長了毒瘡,死掉了。死前上書中說到自己被人誣衊,死了也閉不了眼睛。世宗命令免了他的貪贓罪,不予追究。過了幾年又恢復了他原先的官位。很久以後,才追贈他為太保,諡文襄。
一清生來生殖器不全,長得像個宦官,沒有生過孩子。他學識淵博,善於權變,尤其通曉邊防事務。當軍事文書繁雜時他一個晚上寫成十篇奏章,篇篇都說中要害。有人批評他,他反要推薦、讚揚那個人。只是晚年與張璁、桂萼不合,被他們傾軋,沒能夠得著皇上的恩典、禮遇,憂鬱而死。但是他的才幹當時無有匹敵,所以有人把他比作姚崇。
王瓊,字德華,太原人。成化二十年(1484)進士。最初擔任工部主事,後升為郎中。外調治理漕河三年,把所經歷過的事羅列出來,撰寫了一篇記敘文。後來接任的人查考那些事,竟然是毫釐不差,由此王瓊就以勤勉、幹練出了名。不久改任戶部郎中,又轉官河南右布政使。
正德元年(1506)他被提升為右副都御史,負責督辦漕運。第二年入朝,擔任戶部左侍郎。衡王府當時有朝廷賞賜的土地,荒蕪得無法耕種,衡王還是勒令百姓按照正常情況交租,又反過來誣告趙賢等小百姓侵占了他的土地。王瓊前去檢察,把旁邊百姓家的土地奪過來給了衡王,把趙賢等發配到邊境充軍,當地百姓有很多人都怨恨王瓊。三年春天,朝廷推舉吏部侍郎,前後推上六個人,武宗都不同意。最後把王瓊推選出來,武宗同意了。因為他在戶部時邊疆大臣用太倉的銀子沒有歸還,有關負責人員上報晚了,戶部尚書顧佐被扣發了俸祿,王瓊被調往南京。過後,又改任戶部右侍郎。八年升為戶部尚書。王瓊為人很有心計,善於查對。他在為郎時就把過去的文牘、規則抄了下來,全面掌握了戶部錢財收支、虧盈的情況。等做了尚書,更加熟悉了國家的財政計算。邊境有將領來請撥發糧草,他屈指計算一下某倉庫、某草場有多少糧草,各郡每年運送多少,邊防士卒每年秋收糧草多少,就說:“這些已經夠了。再伸手要就是弄虛作假。”由此大家更認為王瓊有才幹了。
十年(1515)他接替陸完做了兵部尚書。當時各地盜賊四起,官兵的將士都以斬殺敵人的頭顱數論功升官。王瓊上書“:這是嬴秦似的敗國政策。在邊境上實行還可以,沒有內地作戰而以頭顱數論功的。現在江西、四川的官兵亂殺平民百姓成千上萬人,縱容了盜賊,留下了禍患,都是這條規定造成的。從現在起官兵在內地討伐盜賊,只以掃蕩、平息論功,不再計算斬獲頭顱數目。”武宗同意了。武宗皇帝當時到邊塞以外遠遊,長年不回,京郊的盜賊正悄悄興起。王瓊請在河間設定一名總兵,在大名、武定各設一名兵備副使,責令他們平息當地盜賊,又傳令順天、保定的兩個巡撫,嚴守要害地段防止外敵侵入,徵集遼東、延綏兵馬到武宗行宮附近地區,用以保護皇上。朝廷內外仗著這些才不擔驚受怕。孝豐的盜賊湯麻九起來造反,有關部門請派軍隊過去收捕。王瓊請密令勘糧都御史許廷光出其不意地擒拿他們,結果成功了,盜賊沒一個漏網。各地奏上捷報後,大多歸功於王瓊的謀劃,他因此幾次受到賞賜、封蔭,逐漸做到了少師兼太子太師,兒子也被封為世襲錦衣千戶。等到修建乾清宮完畢,又蔭封他兩個兒子為錦衣千戶,他受到的寵愛在幾個尚書中首屈一指。
十四年(1519),寧王宸濠造反作亂。王瓊請武宗命令南和伯方壽祥率領操江部隊防守南京,南贛巡撫王守仁、湖廣巡撫秦金各自率領自己的部隊開往南昌,應天巡撫李充嗣鎮守京口,淮揚巡撫叢蘭扼守儀真。他的奏章遞上後,武宗心裡想要親征,君臣爭議了三天還決定不了。大學士楊廷和催促皇上早作決定,武宗最後還是下詔親征,讓王瓊與廷和等人在北京坐鎮。在此之前,王瓊任用王守仁巡撫南、贛,放權讓他見機行事,提督軍務。等宸濠造起反來,地方上報朝廷知道後,滿朝大臣心裡惴惴不安。王瓊說“:大家不用擔心,我任用王伯安到贛州去,正是為了現在這件事,反賊馬上就會拿下的。”沒過多少天,事情果然像他所說的那樣。
王瓊很有才能,並善於結交權貴。他恭敬地侍奉錢寧、江彬等人,由此得到施展才幹的機會,他遞上去給皇上的建議、請求一經提出就能得到批准,他能在兵部多次立功,也是借了江彬等人的力量。陸完倒台後,他取代陸完做了吏部尚書。王瓊忌妒彭澤平定流賊,名望超過了自己,就勾結錢寧,用重罪中傷彭澤。又把雲南巡撫范鏞、甘肅巡撫李昆、副使陳九疇誣陷下獄,一時間朝廷內外官員大多害怕王瓊。而大學士廷和也因為王瓊所行賞罰大多得到武宗發自內宮的批覆詔書,不經過內閣,所以無能為力。第二年,世宗繼了位,諫官前後不停地揭發王瓊,他被關進了都察院的監獄。王瓊於是竭力攻擊廷和,世宗這下更認為他不正直,就交由大臣們議論,結果以觸犯結交皇上左右侍衛的律令應判處死刑,改為讓他充軍莊浪。王瓊又抗訴說自己年紀大了,因而被改派到綏德充軍。
張璁、桂萼、霍韜掌權後,因為王瓊與廷和有仇,就推薦了他,世宗沒有聽從他們。到嘉靖六年(1527)邊境上有戰事,桂萼等人堅決請求任用王瓊,沒有得逞。但世宗也可憐王瓊年老有病,就讓他返回老家做個平民。御史胡松因為彈劾桂萼被貶官外放,他的同事周在請求饒恕胡松,也被關進了詔獄。桂萼又一次說到王瓊以前批評過廷和,所以滿朝大臣一齊起來排斥他。世宗於是命令讓王瓊官復尚書,等候任用。第二年就讓他以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的名義接替王憲提督陝西三邊軍務。
吐魯番占領了哈密,朝廷決定關閉關門,拒絕它的進貢,已經有四年了。到這時,它的將領牙木蘭因為受到速檀滿速兒的猜疑,率領二千人來請求內附。沙州番人帖木哥、土巴等,一向受土魯番奴役,以他們的徵收為痛苦,也率領五千多人入關來內附。土魯番人來侵犯,接連被參將雲昌等打敗。他們勾引瓦剌人侵犯肅州,游擊彭..打退了他們。敵人既失去了援助,又在幾次戰爭中失利,於是歸還哈密,請求上貢,請歸還被扣押在中國的使臣,只是話說得很不禮貌。王瓊上書請求對他們予以安撫、結交,世宗採納兵部尚書王時中的意見,像王瓊奏請的那樣做了處置。霍韜對此提出責難,王瓊又上書請求遣還土魯番的使臣,像以前那樣允許他們來上貢。從此西域又平定下來,只是北方的賊寇常常來騷擾邊疆。首次進來侵犯莊浪,王瓊部下的將領阻擊他們,斬獲幾十個首級。不久由紅城子進來,殺害了部餉主簿張文明。第二年又用數萬騎兵來犯寧夏,過後又侵犯靈州,王瓊派濟南梁震等攔截,斬敵七十多人。那年秋天,徵召各路精兵三萬人,在塞下巡行。敵人聽說了,捲起帳篷遠逃而去。明朝官兵於是分路進攻,放火在原野上焚燒,顯示了軍威,然後收兵而回。
在這之前,南京給事中丘九仞彈劾王瓊,世宗卻加以安慰、挽留。等張璁、桂萼被罷免後,那些彈劾張璁、桂萼等人的大臣都出面攻擊王瓊,世宗於是命令他退休。不久又把先前的詔書擱下來,派人對王瓊表示慰問。正好番人前來臨洮大肆擄掠,王瓊徵調兵力討伐若籠、板爾各部,焚燒了他們的巢穴,斬殺了三百六十人,收附了七十多個部族。評定戰功,被加升為太子太保。王瓊在邊疆上,戰備都整頓得很好。賊寇曾經打到山西,占了便宜,過了一年又來邊境上搶劫,假裝著要向東打,王瓊命令在西邊做好戰鬥準備。賊寇果然鑽了進來,官兵沉重地打擊了它。各處番人被掃蕩、平息後,西部邊陲更加太平了。甘肅軍民一向受吐魯番人侵犯、欺凌,現在惟恐王瓊離開,就一塊請求當地守臣向朝廷上書,留下王瓊別走。於是巡撫唐澤、巡按胡明善都上書敘述他的功勞,請聽從甘肅軍民的請求。世宗為此頒發詔書,獎勵了王瓊一番。
當初,世宗厭惡楊廷和,懷疑朝中大臣都是他的同黨,所以接連任用桂萼、方獻夫主管吏部。等獻夫離任後,世宗不想任用另外的人,所以久久不增補這個缺額。到十年(1531)冬季,才派行人拿著敕書前往召王瓊回朝。當吏部尚書、南京御史馬易攵等十個人上書痛罵王瓊是先帝一朝遺留的大奸臣時,世宗大為惱怒,把馬易攵等人全都關進了詔獄中,並且對王瓊表示安慰。不過不久,馬易攵等也都官復原職了。花馬池傳來戰報,兵部尚書王憲請派出部隊。王瓊說花馬池戰備嚴整,敵人打不進去,大部隊去了,敵人先撤了兵,只能空自耗費中國的人力、財力而已。王憲最終還是派出六千人,走到彰德,敵人果然逃走了。第二年秋天,王瓊死在任上。被追贈為太師,謚恭襄。同一年,彭澤已在王瓊之前死掉了。
在正德、嘉靖年間,彭澤、王瓊都有才幹,有膽略,他們不停地相互中傷,仕途中你進我退,幾番更迭。其中王瓊陰險、忌妒,輿論尤其不贊成他。但是他在兵部時立了很多功,外放提督陝西三邊軍務時,人們也曾把他比作楊一清呢。
彭澤,字濟物,蘭州人。從小跟著外祖父段堅讀書學習,為人很有志向和操守。參加會試兩場考完,聽說母親生了病,就立即回家去了,他母親的病也就好了。他後來考中弘治三年(1490)進士,初任工部主事,後轉任刑部郎中。有豪強殺了人,彭澤判他死刑,宮廷中有勢力的宦官出面替這個人請求減免,彭澤堅持原判,不聽請託。後來外出做徽州知府。他將要嫁女兒,置辦了幾十件漆器,讓手下人送到家裡。他的父親大為惱火,馬上給他燒掉了,然後步行到徽州。彭澤驚奇地出外迎接,示意手下人背上他父親的行李。他的父親怒氣沖沖地說“:我自己背了它幾千里,你難道不能背幾步路嗎?”進到府里,就在堂下把彭澤杖打了一頓。打完後,拿起自己的行李逕自走了。經過這件事以後,彭澤痛下決心砥礪品行。政評中得了最好成績,人們把他比作前任知府孫遇。孫遇的事跡見於《循吏傳》中。後來因守父喪還鄉去了。
正德初年,被重新任命為真定知府。有宦官幾次三番觸犯禁令,彭澤在廳堂上為他準備了一個棺材,用死來嚇唬他,那個宦官從此不敢再逞強了。後來他升任浙江副使,又做過河南按察使,所到之處都以有魄力著名。後來升為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升右副都御史後,改任保定巡撫。還沒有赴任,劉惠、趙釒遂等在河南作亂,朝廷命令彭澤與鹹寧伯仇鉞提督軍務,前往討伐。他上書陳述了十一條意見,要求便宜行事,以便利用厚賞和重罰,激勵官兵。彭澤體格高大,腰帶有十二圍長,聲音響亮,和人說話就像在喊叫。才一上任,就大整軍容,把各隊將校召來,責告他們臨陣畏縮,一律處死。各隊將校嚇得大腿直發顫,趕快低頭認罪,過了好久,彭澤方肯罷休,於是傳達軍令,要求鼓聲一響就靠近寇賊。這樣經過大大小小几十次戰鬥,連連打敗敵人。才四個月時間,河南的盜賊全被平定了。彭澤當時說過的話,詳見於《仇鉞傳》中,登錄戰功,彭澤晉升為右都御史、太子少保,蔭封兒子為世襲錦衣百戶。
不久他接替洪鐘總督川、陝各路軍隊,前往討伐四川的盜賊。當時鄢本恕、藍廷瑞、廖惠、曹惠已經被平定,只有廖麻子、喻思俸依然猖獗。彭澤和總兵官時源一起幾次對敵作戰,部將閻勛在劍州追拿了麻子。思俸逃竄到通、巴之間,勢頭又抬了起來。彭澤指揮各路官兵包圍,他終於被活捉了。彭澤於是移駐漢中,請求班兵回朝。尚未得到朝廷批覆,而內江、榮昌的盜賊又急切活動起來。彭澤又移師討伐,征服了它,並且鎮壓了成都那些捉拿了知州、指揮的造反士兵。此後他更堅決請求班師回朝,朝廷詔令他暫時留駐保寧,維護治安,把他提升為左都御史、太子太保,還和當初一樣蔭封他的子孫。
他後來又兩次請求回朝,才得到徵召。尚未動身,碰上吐魯番占領哈密,捉拿了忠順王速檀拜牙郎,拿了他的大印回去,並送了一份氣勢凌人的書信到甘肅,勒索金幣。總制鄧璋、甘肅巡撫趙鑒把這事報告朝廷,請派遣大臣下來總辦此事。大學士楊廷和等人一起推薦彭澤。彭澤長久生活在部隊里,厭煩了,就以甘肅是自己家鄉為名加以推辭,並且自稱生了病,所以推薦說鄧璋和鹹寧侯仇鉞有能力擔任。武宗皇帝頒下詔書對他加以慰問和鼓勵,他才勉強上任。彭澤有武才,懂軍事,但他生性好簡易,愛賭氣。他這次總辦哈密一事就做得很不恰當,錢寧、王瓊等人又合力傾軋他,他就因為此事被判了罪。彭澤到達甘州時,吐魯番正在侵犯赤斤、苦峪等衛,派遣使臣來勒索金幣,並表示願歸還哈密。彭澤以為番人可以利誘,就與趙鑒商議,派哈密都督寫亦虎仙拿二千枚金幣,一隻銀酒槍前往賄賂他們,要他們歸還哈密城忠順王的大印。還沒等訊息返回來,他就上書說哈密一事已經平息了,請求回家養老。朝廷於是召他回朝主管都察院的事務。巡撫御史馮時雍上書說哈密城並未收復,彭澤不應該太早召回。武宗沒聽取他的意見。
當初兵部沒有尚書,朝中大臣一起推薦彭澤,而王瓊得到了這個位置,又暗中阻止對彭澤的召還。諫官有很多人彈劾王瓊,由此兩人有了矛盾。彭澤又時常借著酒興欺負王瓊,王瓊更加想要扳倒他。彭澤常常罵錢寧,王瓊告訴錢寧,錢寧不信。王瓊於是邀請彭澤來家裡喝酒,把錢寧藏在屋裡邊的屏風后邊,引逗彭澤喝醉後大罵,讓錢寧自己聽見,這下錢寧非常惱怒。碰上賊寇大肆進入宣府,朝廷決定由許泰帶兵,由彭澤總制東西兩邊軍務。等詔書傳下來,讓許泰留下來,又不任命彭澤為總制,只是讓他統率兩個游擊手下的六千名士兵出發,實際用意是要為難彭澤。彭澤上書說“:我是一個文臣,衝鋒陷陣並不是我獨自一人能夠做到的。”王瓊於是上書請派成國公朱輔和他同去。正好賊寇逃跑了,彭澤才又回來辦理都察院的事務。
寫亦虎仙這個人一向貪狠、狡猾。他雖然住在甘州,卻暗中勾結吐魯番酋長速檀滿速兒,為他做耳目,占領哈密城,奪取忠順王大印都是他主謀的。彭澤當初不知道就派了他去。滿速兒拿忠順王大印過來歸還,卻依舊扣留著速檀拜牙郎。虎仙又進諂言,讓他前來侵犯,說“:肅州是可以拿下來的。”滿速兒高興了,就讓他的女婿馬黑木隨貢使前來窺探虛實,並且索取賄賂。彭澤當時已經還朝,趙鑒也調走,李昆接替他當了巡撫,因為怕生意外,就把吐魯番的使臣扣作人質,押在甘州,同時把虎仙驅逐出關。虎仙害怕得不敢到吐魯番去了。滿速兒聽說這些以後惱火了,又占領了哈密,分出部分兵力侵占沙州,自己親自率領一萬騎兵來攻打嘉峪關。游擊芮寧與參將蔣存禮進行抵禦。芮寧帶七百人在沙子霸首先遇上敵人,敵人包圍了芮寧,又分出兵力牽制著存禮的兵力。芮寧全軍覆沒,敵人就破壞城堡,縱兵殺人、搶劫。朝廷詔令彭澤提督三邊軍務,前往抵禦敵人。正好副使陳九疇逮捕了敵國大使失拜煙答和內奸虎仙等人,滿速兒沒有了內應,於是又一次求和。彭澤的出兵也就停下了。不久他獲準退休還鄉,官府按規定提供了車馬,發放祿米給他。彭澤離開後,王瓊上書追究嘉峪戰敗一事,請嚴厲追查給吐魯番贈送金幣的主使人。錢寧從宮中下達了這個任務,大學士梁儲等人把它壓下,才算完。正好失拜煙答的兒子為父訴冤,事情交法司討論後,決定釋放寫亦虎仙等人。王瓊於是請派給事御史前去考察失事的原由和情況,給事御史返回後說沒有什麼引起戰爭的因素。王瓊於是上書彈劾彭澤隨意增加給敵國的金幣,自作主張,和敵人通信議和,失信於人後引發戰亂,辱國喪師;並認為李昆、九疇也都應問罪。於是武宗下詔命令:彭澤奪官為民,李昆、九疇逮捕,加以審訊。結果李昆貶了官,九疇被除名。
世宗即位後,錢寧敗亡,王瓊也被判了罪。御史楊秉中請召彭澤還朝,於是他從家中重新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太子太保。李昆、九疇也又出來做了官。彭澤考核功罪,杜絕私請,兵政為之煥然一新。當初,正德年間,朝中大臣提出的不少軍事問題已得到詔書指示,但很多詔書被擱置下來,未予推行。彭澤請把那些詔書歸類編為一書,按次序逐步予以實施。又請指示九邊守臣,策劃防禦敵人的總體辦法,不要各自為政,畫境自保。鎮守、巡撫在中間協同安排,不要相互掣肘。各邊鎮都要利用農閒時間修築防護牆,開挖戰壕,修建..望台,修整所駐城堡,做好長遠打算。內地的盜賊剛剛平定,應指示守臣操練兵馬,建立保甲制度,懲治那些匿藏盜賊而不舉報的人。此外又建議安撫西南各處苗蠻,重申海禁,裁汰京軍中的老、弱士兵。以上建議,世宗都表示同意。世宗已詔令宦官楊金、鄭斌、安川外出替任鎮守,又任用張弼、劉瑤去駐守涼州、居庸。彭澤堅決認為不行,世宗就作罷了,不再派用。四川巡撫胡世寧彈劾分守宦官趙欽的罪行,彭澤藉此機會請把各地鎮守宦官都免除。當時世宗雖然沒聽從,以後鎮守宦官最終還是被廢止了。
嘉靖元年(1522),彭澤說全國軍官在兵部都備有升降檔案,用來作為提升、降職的參考,只錦衣千戶劉瓚等,過去詔令把他們免了官,現在又請求做官,司禮中官蕭敬請給監局增補一千五百名工匠,彭澤都堅決不同意,世宗都聽從了他。世宗又想任用外戚蔣泰等五個人為錦衣官,彭澤反對,世宗這次沒聽他。他前後在兵部時敢于堅持己見,同皇上論爭。後來碰上御史史道因攻擊楊廷和被逮捕下獄,彭澤又上書彈劾史道,世宗指示諫官們說,只有對大奸或機密事情用專門奏章,其他只交公文上來就行了,不要夾雜私人感情上書來中傷好人。詔書頒布後,給事御史紛紛上書批評彭澤阻塞別人進言的門路,破壞了祖宗制定下來的法度。世宗於是聽取吏部的意見,停用以前的那個指示。但是彭澤自己心中還是感到不安,幾次上書請求辭職。諫官們這一次又紛紛上書彈劾他,於是他被提升為少保,傳令乘官方車馬回家去了。錦衣百戶王邦奇恨彭澤以前壓過自己,就上書說哈密國丟掉,是由彭澤賄賂吐魯番大使向他們求和而造成的,書中並且連及到楊廷和、陳九疇等人。張璁、桂萼當時正恨著廷和,就逮來九疇加以審問,並把他充軍邊境。彭澤又因此被削職為民,在家中閒住著,鬱鬱不樂地死掉了。
總制尚書唐龍上書說“:彭澤對父兄孝友,做官廉潔、正直,前前後後平定各處盜賊,功績記錄在官府的書冊上。陛下把他從鄉間提拔上來,讓他參與國家大事。彭澤孜孜不倦,忠心報國,又被讒言誣衊,終於免了官。現在他死去已經五年,留下來的兩個妾連衣食都供應不上。請朝廷核定彭澤以往的功勞,給他恢復一官,對他的家裡加以撫恤,用來振作忠臣報國的正氣。”世宗不聽。隆慶初,恢復了他的官位,謚襄毅。
毛伯溫,字汝厲,江西吉水人。祖父毛超,做過廣西知府。伯溫考中正德三年(1508)進士,初任紹興府推官,後升任御史,先後巡按福建、河南。世宗即位後,宦官張銳、張忠等被判死刑,他們的同夥蕭敬、韋靈暗中想拖延行刑。伯溫上書請一併殺了蕭敬、韋靈,宦官們因此才閉上了嘴巴。
嘉靖初年,伯溫升為大理寺丞。後來又升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李福達一案被重新提起,伯溫因為在大理寺時誤判重罪,被罷官歸鄉。後來因為他人推薦恢復舊職,讓他巡撫山西,又改為巡撫順天,他都沒有上任。朝廷於是讓他改為辦理都察院的事務,提升他為左副都御史。在這個職務上,他又受到趙王府的族人朱..椋的攻擊,被解除官職聽候考察。過後又被開除了職務。
十五年(1536)冬天,皇子出生,打算向外國頒布詔書。禮部尚書夏言認為安南多年不來朝貢,不應當派遣使節,並進而請討伐它。世宗於是起用伯溫為右都御史,讓他和鹹寧侯仇鸞整兵待命。伯溫以父喪在身推辭,世宗不答應。第二年五月伯溫到達京城,遞上六條方略。恰好這時安南國王孫黎寧派遣陪臣鄭惟僚等人來訴說莫登庸弒君篡權,請中國興兵替他們復仇。世宗懷疑情況不真實,命令伯溫暫緩出兵,傳令兩廣、雲南守臣調查以後報上來,同時讓伯溫協助辦理都察院的事務。御史何維柏奏請讓伯溫守完喪,世宗不答應。伯溫只好稱病不出,一直到除喪服的祭祀過後才出來理事。這年冬天,伯溫升任工部尚書。
十七年春天,黔國公沐朝輔等拿登庸的降表獻給朝廷,請寬恕他的罪,允許安南來朝貢。在此之前,雲南巡撫汪文盛奏稱,登庸聽說朝廷將發兵前往討伐他,派人偷偷來偵察我們。世宗已傳令要大臣按照以前的詔書出兵,文盛又採納安南投降過來的武文淵的計策,上書說登庸可以拿下來的情況,一面又傳檄要登庸向朝廷上表獻地。到這個時候,世宗把朝輔的奏章交給大臣們討論,大家都說不能答應他。世宗於是改命伯溫擔任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限期上任。世宗認為用兵的事關係重大,並沒有非討伐安南不可的意思,只是想威嚇制服它而已。可是兵部尚書張瓚沒有什麼主見,完全視世宗的意思為可否。朝中大臣們多認為不該興兵討伐,只是不敢明白地諫阻。世宗的指示傳下去幾個月後,兩廣總督、侍郎張經遞上一份用兵方略,並且說需要三十萬士兵,一百六十萬石糧餉。欽州知州林希元則極力說登庸不難拿下來,請立即出兵。張瓚不敢做決定,又奏請讓大臣們公議。討論過後遞上去的決議又沒有什麼像樣的計策,世宗感到不高興,責怪了張瓚一番,軍隊又停止出征了。伯溫受命再次協助辦理按察院的事務。
第二年二月,世宗住在承天,詔令伯溫去總督宣府、大同、山西的軍務。不久選用東宮官員,又給他加官,兼任太子賓客。大同所管轄的鎮邊、鎮川、弘賜、鎮河、鎮虜五座城堡,距城二百多里遠,是接近敵人營帳的最邊遠地帶。自從巡撫張文錦因為修築這些城堡導致兵變後,沒有人敢再主張維修它們了。伯溫說:“兵變所以發生,是因為文錦用人不當,並不是他的建議有什麼不對。”終於還是修復了這些城堡,招募三千士兵在這裡防守,分給他們空閒的田地,永久地免除他們的田賦。邊防依仗這一點很有威力。論功,伯溫被晉升為太子少保。
這時,登庸害怕中國討伐他,幾次上書請求投降。世宗也想藉此機會安撫他,就派侍郎黃綰去招安。黃綰過多地提出各種要求,世宗惱了,罷了黃綰的官。然後又下交群臣議論,大家都說應當討伐他。世宗同意了,就在閏七月里命令伯溫、仇鸞南征,文武三品以下官員不聽命令的,允許他們按軍法處治。伯溫等到達廣西後,召集總督張經,總兵官、安遠侯柳王旬,參政翁萬達、張岳等商定,徵調兩廣、福建、湖廣狼土官兵共十二萬五千多人,分置三處哨所,從憑祥、龍峒、思陵州挺進安南,再用兩支奇軍作為聲援部隊。又傳令雲南巡撫汪文盛率兵駐在蓮花灘,也分兵三路進軍安南。部署已定,碰上仇鸞因罪被召回,就讓柳王旬取代了他。嘉靖十九年(1540)秋天,伯溫等人進駐南寧,傳檄安南臣民,告訴他們大明王朝要復興被登庸無理毀滅的國家,選擇黎氏子孫繼承祖宗的家國,只治登庸父子的罪,有帶領郡縣投降的,就拿這個郡縣封賞他。又懸重賞緝拿登庸父子,同時傳令登庸只要交上土地、人民的簿冊並依此納款,就照詔書中講過的那些饒恕他的罪過。登庸非常害怕,派了使臣到萬達那裡求降,措辭很是可憐。萬達把他們送到伯溫那裡。伯溫奉命答應了,向他們傳達了天子的恩德和威嚴,收取了安南國的地圖、戶籍,還有他們所歸還的欽州四峒地區,暫且命令登庸的使臣回國聽令。伯溫把這些情況飛章上奏,世宗極為高興,發布詔書把安南國改名安南都統使司,讓登庸當都統使,世代相承,在境內分設十三個宣撫司,由他自己安排。伯溫接受討伐安南的任務一年多時間裡,沒射過一支箭,安南就被平定,這是因為世宗本來就不打算動兵的緣故。事後論功,伯溫被加官為太子太保。
二十一年(1542)正月伯溫回朝,仍舊辦理都察院的職事。邊關上幾次傳來警報,伯溫請修建京師外城。世宗已批示說可以,給事中劉養直說修廟的工程正在進展中,物力跟不上,世宗就傳令暫停修築外城。當年十月,張瓚死了,伯溫就代理兵部的事務。張瓚為人迷戀權柄,不能盡職,在兵部當了八年尚書,軍事設施全給荒廢了。伯溫召集朝臣們商議後奏上二十四條防邊建議,軍令為之一新。有言官建議核實新軍、京軍及內府力士、工匠名額,以便節約開支,充實國庫儲備。伯溫於是遞上關於應當裁減的冗濫人員的二十多條意見,舉凡錦衣、騰驤等衛,御馬、內官、尚膳等監,這些一向被宦官們占據的部門,都在裁減之列。世宗稱讚這個建議,命令立即照此清理。朝廷中多年來存在的這些弊端得到了很大改善,可是世宗身邊的太監們這下卻很不高興。
二十三年(1544)秋天,順天巡撫朱方因為防秋結束請撤回臨時派駐的客兵。不多久,北寇大舉入侵,直逼京師近郊。世宗大為震怒,一併逮捕了總督翟鵬,讓他充了軍,把朱方打死在大棍之下。御史舒汀說,朱方只是建議撤回薊鎮的客兵,主張把宣府、大同的客兵一起撤回的是伯溫和職方郎韓最。世宗於是把伯溫削除官籍,把韓最打了八十大棍,發配到最邊遠的地方充軍去了。伯溫回鄉以後,背上長出疽瘡死掉了。穆宗即位後,給他恢復了官職,並賜予恤典。天啟初年,追謚他為“襄懋”。
伯溫為人氣宇深沉、堅強,吃飯、飲酒有十個人的容量。遇事決策,不動聲色。在對安南的戰爭中,萬達、張岳提出了很多計策。伯溫極力向朝廷推薦他們,他們兩個於是得到了任用。
翁萬達,字仁夫,廣東揭陽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出身。最初擔任戶部主事,又升為郎中,然後到梧州當了知府。鹹寧侯仇鸞鎮守兩廣,放任部下士兵為害,萬達把他們中間最殘暴的人捆了,打了一頓大棍。在這裡當了四年知府,聲望、成就都很顯著。恰好朝廷決定討伐安南,就提拔萬達做了廣西副使,專職處理安南事務。萬達向總督張經申請說:“莫登庸狂妄叫囂‘中國朝廷不能把土官殺害上級的辦罪,怎么有本事來懲辦我’?現在馮祥州土著居民李寰殺了他們的土官李珍,思恩府的土著小吏盧回煽動九司叛亂,龍州土著居民趙楷殺了自己的侄子趙燧、趙火爰,又勾結田州人韋應殺了趙燧的弟弟趙寶,斷藤峽瑤族侯爵公丁負隅頑抗,不服管教。這些傢伙們同惡共濟,一旦被安南約為內應,我們會自顧不暇。先把這些人抓了治罪,安南就容易征服了。”張經回答說:“對,隨你處置吧。”於是萬達殺掉了李寰、李應,活捉了盧回,把九司予以招安,誘殺了趙楷,又假裝把控告公丁的人關起來,騙來公丁,就在他的坐椅上活捉了他,然後派兩隊人馬打下了他的巢穴。又決定割四峒,劃歸南寧,降服了峒族土豪黃賢相。這下登庸才害怕了。朝廷這時打算讓萬達升任浙江右參政,張經因為討伐安南事離開萬達不行,就上書請求留用他,於是朝廷委派他到廣西當了參政。不久毛伯溫聚集部隊打算前往討伐,萬達給他寫信說:“以揖讓的禮儀不用兵而告成功,是上策。用兵力恫嚇使他不敢不服從,是中策。斬盡殺絕,到底還是下策。”伯溫同意他的看法。恰好這時抓獲了一名安南的間諜丁南傑,萬達為他解下繩索,好好款待他一番,就放他回去,讓他知道並懼怕中國朝廷的兵力之強大。登庸這下大為害怕,就到萬達這裡來請求投降。這次安南戰爭,萬達的功績最大,雖然給的獎賞沒有什麼破格的,但是世宗了解他的才幹,升用他做了四川按察使。
以後萬達歷任陝西左、右布政使。二十三年(1544)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撫陝西,不久升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接替翟鵬總督宣、大、山西、保定軍務。他上書彈劾、罷免了宣府總兵官谷阝永和副總兵姜..,推薦何卿、趙卿和沈希儀,於是趙卿接替了谷阝永。萬達很注意偵察敵情,而且賞罰嚴明。每當防秋季節,派兵埋伏在隱蔽處,又暗中派巡邏士兵攜帶著澆了油的硃砂,看到有人離開駐點就在那裡塗上硃砂,等這些士兵返回就把他們捆起來,從此再沒人敢擅自離開駐點。他嚴格禁止殺害投降的官兵,違抗命令就得抵命。每次有投降過來的人,他安撫他們像對待自己親近的人一樣,由此他更加了解敵情。賊寇幾萬騎兵侵犯大同中路,進入鐵裹門,原總兵官張達拚死力打退了他們。敵人又侵犯鵓鴿谷,參將張鳳、監生王邦直等戰死。萬達與總兵官周尚文在陽和守備,派出騎兵四處阻擊,殺死、俘虜了不少敵人。賊寇登上山,看到官兵聚結了大批人馬,於是撤退了。戰況匯報給朝廷知道後,世宗傳令獎賞了萬達。萬達屢次上書請修建防護牆,認為從大同東路陽和口到宣府西陽河,修牆需要花費國庫銀二十九萬兩。世宗已同意了,兵部卻阻撓這個決定,認為大同過去已經有兩重邊防戰備了,不應當在邊防線之內另外修建防護牆,世宗沒有聽兵部的意見。於是萬達在大同東路天城、陽和、開山口等處修建了一百二十八里防護牆,七座城堡,一百五十四個望敵台;在宣府西路西陽河、洗馬林、張家口等處修建了六十四里防護牆,十座望敵台。工程一共開山平坡五十里,僅五十多天就完成了。萬達因此被提升為右都御史。後來他揭發代王府的皇族子弟朱充灼等人的叛亂密謀,又升為左都御史。
後來,萬達聯合宣、大、山西的鎮守、巡撫等官一起上書討論邊防戰守事宜,大要說:
“近年來賊寇入侵山西,一定從大同進兵;侵犯紫荊,一定從宣府進兵。前些年山西防秋,只駐守偏關、老營堡一帶,每年派遣六千名換防部隊來防守,大同也還駐紮著軍隊,寧武、雁門部隊作為聲援。這樣放棄最邊遠的要害不守,來防守次邊,不是駐守要害所適當的。宣府也是專門把守西、中兩路,而北路空虛。並且連年三鎮防秋,都需要調用遼東、陝西兵馬,耗費的糧草、賞銀不說,也怕很難長期這樣堅持。各路邊防部隊聯合守護邊疆的主張,實在是最好的戰略。最遠的邊防線上一年四季都駐兵防守,各處城堡各派部隊劃地分守,這樣一年四季,都不必來回調兵遣將了。如果拘於慣例,老這樣子臨時調兵遣將,近的有幾十里路,遠的有一百多里路要趕,作戰部隊首尾不能呼應。萬一像早年那樣被敵人破牆而入,過關向南,京師震驚,再來調遣部隊,對事情能有多大的幫助呢?所以布置在邊遠的兵力,不能馬上收回來。
“《周易》說‘王公貴族設定險阻來防衛自己的國家’。所謂設定險阻,就是憑藉人力修築城牆或利用天險的意思,山川的險要形勢,是敵人和我們一樣可以利用的。城牆、戰壕這樣的險阻,卻是我們自己獨占的。我們一百個人駐紮的城堡,敵人沒一千人就攻不下來,因為我們有牆壁、戰壕可用來隱蔽自己。所以修築邊防的工程,務必繼續發動起來。”
就此談了十條意見遞交上去,世宗全部作了同意的批示。於是萬達申請了國庫銀六十萬兩,修建大同西路、宣府東路的邊防牆,共八百里。工程完畢後,世宗獎他一個兒子做了官。
萬達工於心計,並擅長計量城牆遠近、壕溝的深淺,經他測量,都能做得恰到好處。賊寇從此不敢輕易過來侵略了。邊防牆裡駐守的士兵也可以利用閒暇耕田牧馬了,邊防開支也逐步減少了。當初,外邊調來的部隊到此防秋,每年耗資一百五十餘萬兩國庫銀,還要超支近幾十萬兩,這樣下來後節省了一半。萬達後來又主張撤了山西的駐守部隊併入大同,共同防守大同,巡撫孫繼魯從中阻撓,世宗為此逮捕了繼魯,完全採納了萬達的意見。
萬達長期經歷戰場,世宗很信賴他,對他的請求無不答應,只有萬達對俺答通貢一事的主張與世宗的心意不一致。在此之前,嘉靖二十一年(1542),俺答阿不孩派石天爵等人來鎮遠堡請求通貢,說小王子等九個部落在青山一帶遊牧,他們喜歡中國的綢緞,進來搶掠只能得到人口和牲畜,收穫也少,並且路上也不能沒有損失,所以讓天爵來表示對中國的誠心。朝廷討論後決定不予接受。天爵等人二次來時,巡撫龍大有把他們抓了起來。大有因此官升一級,他手下的官吏都得到提拔,接著他們在街市上把天爵給絞死了。賊寇惱了,入關來大肆屠殺鄉村、城堡中的軍民,雙方的信使中斷了五年之久。後來碰上玉林衛百戶楊威被他們俘虜,楊威詐說自己有辦法幫他們打開貢市,就被放了回來。俺答阿不孩又派使節來到大同左衛城下,守將的家人董寶等有鑒於以前天爵的事,又殺了他們的使節,向朝廷報上自己斬獲敵人的功勞。萬達上書說:“北方之敵,弘治之前每年過來進貢,戰場上比較寧靜些。自從虞台嶺那一仗打敗我們的軍隊後,逐漸輕視中國,連續不斷侵犯我國四十多年。石天爵的事,我曾經遺憾守邊的大臣失策。現在他們又來訪問,即使我們不同意,也應當好意打發他們返回去。引誘他們過來,把他們都給殺了,這算什麼道理?請立即殺了董寶等人,在邊塞上張榜布告,說明朝廷對他們的愛惜之心,融化他們積怨興兵的陰謀。”世宗不聽。
不久,俺答阿不孩又派人拿著蓋了印信的番文公函前來,想來中國邊境上通好。萬達替他們上書說“:現在臨近秋季,他們本來可以用兵。竟然在一再被斬殺來使的情況下還不斷地請求通貢,這是因為進兵來犯,所獲得的利益屬部落所有,得到回貢,利益歸他們頭領所得。假如處理得當,邊疆的戰患可以消除。當然像我們這些守邊的大臣,通貢也要防備,不通貢也要防備,我們不會因此放鬆自己的。”兵部尚書陳經等認為敵國難以信任,請傳令邊臣問知實在情況,於是朝廷限令萬達在十天內做出回答。萬達送回他們的使節,和他們預約了大使來訪的時間。到時候,他們的大使沒到,萬達擔心世宗問罪,就說使者已經離開,想追究他們也無可追究了。過後他們的信使熱火火地來了,萬達堅決拒絕他們的請求,只是用和氣的話對他們加以慰問而已。俺答因為想和中國通好,疏散了他們邊境上的部隊,不設防,也不殺中國的哨兵。不久他們的信使又來了,話說得很恭敬。萬達又為此事上書說“:敵國信使言詞懇切,請求通貢,去而復來。現在宣府、大同正在修築戰牆,正好可以拖延時間,讓他們不來騷擾。請給他們限定地點、人數、時間,他們都照辦時,就讓他們來入貢,如果他們不照辦,那就是他們理虧,我們就拒絕他們好了。”世宗批評他胡言亂語,最終還是不允許他們的請求。大概當時曾銑已經有了收復河套地區的奏議,夏言從中贊助,所以世宗極力壓制通貢的主張。後來世宗就把收復河套的事情交給各處邊關的守臣商議了。
萬達遞上奏議說:
“河套本來是中國領土。過去成祖三次派軍隊攻占北寇的老巢,破壞他們的部落,然後退離黃河,守衛東勝。後來又從東勝撤防,駐守延綏,河套地區就這樣丟掉了。不過正統、弘治年間,我們對這片地區不加守護,他們也沒有占為己有。弘治前,我們每年還出兵搜查一遍,後來竟然聽任他們出入,盤踞其中,放牧牛羊,繁衍子孫。現在這個地區對他們說來,就如同一個人持家一樣,家業成就了很長時間,自然很鞏固了,想一下子收復河套,不是太不容易了嗎?我們提軍深入時,對山川的險易,道路的曲直,水草的有無,都不怎么熟悉。我們的馬匹出塞三天就勞累不堪了,他們的馬匹一個口哨就大批湧來。我軍幾萬人出征,帶著輜重慢慢行軍,敵人的防備就會更加牢固,追求便利飛速行軍呢,輜重又在後面,供應不上。而且出征即使占到小便宜,回師還很困難,假如失掉嚮導,全軍可就算完了。另外敵人遠近遷徙,沒有固定住址。一仗打完,他們或許會聚集在一處防守,或許會佯裝敗逃,這樣賊寇會經常胡號相聞,或散或聚,憑藉堡壘與我們對峙不下,始終不渡過黃河那邊去。我軍在這個時候,是戰呢,還是退呢,還是與他們繼續對峙呢?還有,數萬軍隊出塞以後,也必須有幾萬人援助他們才成,還必須用猛將開通糧道,這些都是極為困難,我方承受不了的。
“有這種主張的看到近來攻打敵營總能有斬敵之功,往年我們在大同修建五個城堡,賊寇也沒怎么爭戰,就認為河套地區容易收復。但是搗敵人的巢穴是利用它接近我方邊塞的特點,乘敵人不加戒備的機會進兵,得勝後馬上回師,抬起腿沒幾步就向南到了家門口。收復河套就要深入敵占區,後援不能跟上來,跟搗毀幾個巢穴的形勢可不同。往年在邊境上修建城牆,是在臨近我們的疆土上,敵國本不認為那是他們的地利。河套地區是他們一年四季住家、放牧的地區,他們肯善罷甘休嗎?收復河套的事情跟修建城堡的事也是有差別的。有人說看到他們走出河套,就依靠黃河死守,首先緊急修建渡口、戰牆,逐步向前修建城堡,就可以把敵人驅逐出去了。他們有十幾萬張弓箭,怎么肯整個從河套走出來?我們修建二千多里的戰牆,哪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在河套地區,城堡沒有一百幾十個就無法相互聯絡,每個城堡沒一千人就無法駐守,不算上游擊人員、..望人員,也應當不止三十萬人才行。況且沿著邊鎮走向駐守黃河,動不動就是上千里遠,一年的一伙食、開支就是億萬之多。從內地運到邊關上,再從邊關運到黃河上,糧草運送的艱難不能不認真考慮啊。當然,假使敵人內部有矛盾,我們利用他們的內耗,乘機收復河套地區,那未嘗不可。現在我們在塞下喘不過氣來,邊防士兵受到的創傷還沒醫治好,就橫豎要挑撥強敵,置自己於非常事變中,這對我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他的奏議呈上去,世宗未予理睬。
此後,俺答與小王子之間發生矛盾。小王子想侵犯遼東,俺答把他的陰謀告訴了萬達,請求和中國一道夾攻小王子,用以建立自己的信譽。萬達不敢往上報告。俺答的使節又來了一次,萬達才報告給朝廷。但是世宗不同意。
二十七年(1548)三月,萬達又上書說俺答各部請求通貢不成,羞慚而且惱火,揚言要大舉南下,犯我邊界,請傳令讓邊臣有見機行事的權力。世宗惱了,嚴厲訓斥了他。當年八月,俺答攻打大同不成,退而攻打五堡,官軍在彌陀山大戰一場,擊退了敵人。他們又進犯山西,又大敗而回。過了一個月,俺答侵略宣府,在永寧、隆慶、懷來一帶大肆屠掠,被殺的軍民有幾萬人之多。萬達因此被扣發二級俸祿,不久論彌陀山戰功,又退還了他。俺答後來又要攻打宣府,總兵官趙卿膽怯懼敵,萬達奏請讓周尚文替換他。周尚文尚未到任,賊寇攻打滴水崖,指揮董..、江翰、唐臣、張淮等戰死,敵人於是南下駐紮在隆慶的石河營,分派小股騎兵隊伍向東擄掠,游擊王釒侖、大同游擊袁正打敗了他們,敵人於是移兵南下。恰好周尚文帶領一萬騎兵到來,參將田琦的一千多騎兵與他會合一處,在曹家莊連戰數場,斬敵四人,拔了敵人的軍旗,但敵人還是負隅頑抗,不肯退兵。萬達帶參將姜應熊等飛馬趕來參戰,順風擊鼓喊殺,馬蹄揚起的塵沙遮天蔽日。敵人驚恐地喊道“:翁太師來了!”這天夜裡就向東逃去。各位將領率兵追擊,連連敗敵。世宗暗中察訪到萬達督戰的情形,非常高興,立刻提拔他做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不久又召他回朝主管兵部的事務。因為父親去世,他守喪回家去了。
第二年秋天,大同出了事,督撫郭宗皋、陳耀被逮捕,朝廷詔令萬達出來接任宗皋的職務。萬達正害著疽瘡,結廬在父親墳邊居住,上書請讓自己守完三年之喪。奏本沒到京,俺答率兵來犯京城了,兵部尚書丁汝夔被問了罪,世宗就讓萬達接替他。萬達家在嶺南,距離京城八千里遠,他晝夜兼程走了四十天才臨近京城。當時敵人正氣勢囂張,世宗一天到晚等著萬達來,嫌他來遲,就問嚴嵩是怎么回事。嚴嵩本來就不喜歡萬達,現在就說敵人在眼皮底下,大臣們都坐地觀望,不是過去那種君主傳喚不等車駕好就立即趕來的道理了。世宗於是讓王邦瑞當了兵部尚書。不幾天萬達到了,上書說明來得遲緩的原因,世宗批評他哄騙主上,考慮他正在守喪,就暫且免職,等候別的任命。仇鸞當時做著大將軍,正受世宗的寵信,他記恨萬達的舊仇,就向世宗進讒言,萬達於是失去了世宗的喜愛,被降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派往經略紫荊等處邊關。
三十年(1551)二月,京官進行考評,萬達自己上奏時請求回家把喪守完。世宗懷疑他避事自保,就免了他當時的職務讓他還鄉。臨近告別,他上書謝恩,又被摘取了奏章中的白字,批評他大不敬,罷官為民。第二年十月,兵部尚書趙錦因為投靠仇鸞被發配充軍,世宗又啟用萬達來接替他。萬達還沒有接到任命就死了,終年五十五歲。
萬達對父母很孝順,父親死後,他親自背土堆成墳。生平喜歡講求性命理學,與歐陽德、羅洪先、唐順之、王畿、魏良政很友好。學通古今,下筆立成萬言。為人剛正、坦直,勇於承擔責任,面對艱難困苦,意氣越是豪邁。他在戰場上曾經身先士卒,治軍尤其擅長駕御部下的將士,能讓他們以死相報。嘉靖年間,邊臣中辦事恰當,主張切合實際的,萬達可以稱為第一。隆慶中,朝廷才追謚他為“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