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機緣·第八節

作者:佚名

禪者智隍,初參五祖,自謂已得正受,庵居長坐,積二十年。師弟子玄策,遊方至河朔,聞隍之名,造庵問云:“汝在此作什麼?”隍曰:“入定。”策云:“汝雲入定,為有心入耶?無心入耶?若無心入者,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識之流,亦應得定。”隍曰:“我正入定時,不見有有無之心。”策云:“不見有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無對,良久,問曰:“師嗣誰耶?”策云:“我師曹溪六祖。”隍云:“六祖以何為禪定?”策云:“我師所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隍聞是說,徑來謁師。師問云:“仁者何來?”隍具述前緣。師云:“誠如所言,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套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隍於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無影響。其夜河北士庶聞空中有聲云:“隍禪師今日得道。”隍後禮辭,後歸河北,開化四眾。一僧問師云:“黃梅意旨,甚么人得?”師曰:“會佛法人得。”僧云:“和尚還得否?”師云:“我不會佛法。”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無美泉,因至寺後五里許,見山林郁茂,瑞氣盤鏇,師振錫卓地,泉應手而出,積以為池,乃膝跪浣衣石上。忽有一僧來禮拜,雲方辯,是西蜀人,昨於南天竺國,見達摩大師,囑方辯速往唐土,吾傳大迦葉正法眼藏及僧伽梨,見傳六代於韶州曹溪,汝去瞻禮。方辯遠來,願見我師傳來衣缽,師乃出示,次問上人攻何事業。曰:“善塑。”師正色曰:“汝試塑看。”辯罔措。過數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盡其妙。師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師舒手摩方辯頂,曰:“永為人天福田。”師乃以衣酬之。辯取衣分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棕裹瘞地中。誓曰:“後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於此,重建殿宇。”有僧舉臥輪禪師偈云:“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縛。”因示一偈曰:“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么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有一個修禪學的智隍,當初參拜過五祖弘忍,自以為已經得到了禪家正道,長期在庵廟裡打坐修行,已經二十年了。慧能大師的徒弟玄策,雲遊到了河朔一帶,聽到了智隍的名聲,就到庵里去訪問他說:“你待在這兒做什麼?”智隍回答說:“入定。”玄策說:“你說在入定,你入定時有心念呢,還是無心念呢?如果是無心念入定,那么一切草木瓦石都應該能入定。如果是有心念入定,那么一切有情有識的普通眾生也應該能入定。”智隍說:“我正入定的時候,看不見什麼有心念還是無心念。”玄策說:“看不見有心念還是無心念,就是常定,那怎么會有出定和入定?既有出定和入定,那你就不是真正的定。”智隍沒有話回答了,過了很久,問玄策說:“師傅你是誰的弟子啊?”玄策回答:“我的老師是曹溪六祖。”智隍問:“六祖以什麼為禪定?”玄策說:“我的師傅所講的禪定,是妙不可言的圓寂境界,本體和套用融合為一,五陰(色、受、想、行、識)本來是空無一物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也並非真正存有,所以沒有出定和入定的區別,也沒有神定和神亂的區別。禪的本性是不執著,不對禪定著意進入或者離開。禪的本性是不生不滅,並不執著要產生禪思冥想,而是心如虛空,但也沒有對虛空作度量的標準。”智隍聽了以後,就直接前來參見慧能大師。大師問他:“仁者從哪兒來?”智隍講述了與玄策相會的情況。大師說:“正像玄策說的,你只要心如虛空,又不著意於追求空的意識,那就能自在應對運用而通靈無所障礙,無論是動還是靜都能無所用心,無論是凡俗人還是聖人的情感都忘掉,主觀和客觀的差異都消除,這樣你的本性和表相沒有區別,你就無時無刻不在入定了。”智隍聽了以後獲得大覺悟,超越了二十年的刻意修行,不再執著了。那一天夜裡河北地區的士子和百姓都聽見天空中有聲音說:“智隍禪師今天悟道了。”智隍後來拜辭大師,返回河北,弘揚禪學,教化僧俗四眾弟子。有一個僧人問慧能大師說:“黃梅五祖的真諦,誰獲得傳授了?”大師回答:“能領悟佛法的人得到了。”僧人又問:“和尚你得到了嗎?”大師回答:“我沒有領悟佛法。”慧能大師有一天要洗滌一下五祖傳授的袈裟,因為附近沒有清潔的泉水,就走到寺廟後邊五里遠的地方,看見那裡山林鬱鬱蔥蔥,有祥瑞的雲氣在盤鏇,大師就舉起錫杖往地面上用力一戳,泉水立刻在杖下噴湧出來,匯集成一個池塘,大師就以膝跪地,在水邊石上洗滌袈裟。忽然來了一個僧人向大師行禮,自稱名叫方辯,是西蜀地方的人,不久前在南天竺國遇見了達摩大師,囑咐他趕快到唐朝國土來,說我傳給大伽葉的正宗佛法和佛衣,現在已經傳到第六代了,傳人在韶州的曹溪,你可以去瞻仰禮拜。方辯遠道而來,希望見一下初祖大師傳下來的衣缽。慧能大師就給他看,然後問方辯主要乾什麼事。方辯說:“我會塑像。”大師嚴肅地說:“你試著給我塑一尊像看看。”方辯一時回答不上來。過了幾天,塑成了一尊慧能肖像,高七寸,惟妙惟肖。大師笑著說:“你只懂得塑像的道理,卻不懂佛性。”大師用手撫摩方辯的頭頂說:“你將永遠享受人間和天上的福田。”大師把袈裟送給了方辯作為酬謝。方辯把袈裟分成三截,一截披到塑成的慧能像上,一截自己保留,還有一截用棕葉包好埋在地里。並發誓說:“後世誰能得到這一塊法衣,那就是我投胎再生,那時我將在這裡重新修建佛殿,並做住持。”有一個僧人舉出臥輪禪師的一篇偈語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慧能大師聽了以後說:“這篇偈語還沒有明白自己的佛性,如果照它來修行,那是給自己的佛性加上了束縛。”於是,大師也作了一篇偈語:“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么長?”

注釋
①河朔:河北一帶。
②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