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卷二十四

仰山偉禪師。

禪師名行偉、生於氏、大名人也。

幼寡笑語、頹然地坐終日。伏犀插額、眉目秀、人皆異之。年十九、游京師。

聞寶相寺大乘師、方益有鑒裁、謁之。

益曰、君風神不凡。然非凌煙麒麟所宜置。

正當袒肩荷擔如來、乃稱耳。偉欣然曰、此吾心也。願執役掃除。益以講學聚徒。

偉甘勤力、輓車運粟。破薪佐炊、無所不為者。

十叄年、乃剃落受具。辭益經行諸方。益令入洛。

遂受賢首教於太叄藏。成名繼其席常千人、講無定居。

南遊門弟子、有願隨者、偉不卻。至淮上、所至禪林。

盛藉藉聞宗師名、心怪之。館淮山古寺。見昔同學法亮黲衲勃。

高其衣裙、布纏兩脛。驚曰、亮亦逃矣。

呼俱行者、聚觀太息。亮笑敘寒溫而巳。偉問曰、汝今稱禪者。

禪宗奧義語我來。亮曰、待我死後、為汝敷說。偉曰、狂耶。

亮曰、我狂巳息、汝今方熾。即趨去。偉謂其屬曰。

亮聞見淹博、知法解義倍我。今甘爾、禪家、必有長處。

乃獨行詣黃。謁南禪師。依止二年。每造室、南公必斂目。

良久乃語。偉曰、和尚見行偉、必合眼何耶。

曰、麻谷見良遂來、荷鋤鋤草。良遂有悟處。我見汝來、但閒閉目。

汝雖無悟、然且有疑、尚亦可在。偉滋不曉。時泐潭月禪師。

與南公同坐夏積翠。月以經論有聲。

偉嘗侍座、聽其談論。因讀小釋迦傳曰。韋尚書問仰山寂公。

禪師尋常如何接人。寂曰、僧來必問來為何事。曰來親覲。

又問、還見老僧否、曰見。又問、老僧何似驢。僧未有者。

韋曰、若言見、爭奈驢。若言不見、今禮覲誰。

以此故難答。寂曰、無人如尚書辯析者耳。

月公稱善、偉亦以為然。南公獨曰。溈仰宗枝、不到今者、病在此耳。

偉日夜究思、不悟其意。將治行而西、卜庵嵩少之下。

為粥飯僧。夜與一僧同侍座。僧問、法華經言。

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何等語是陀羅尼。南公顧香。

僧即引手、候火有無。無火、又就添以炷香。仍依位而立。

南公笑曰、是此陀羅尼。偉驚喜、進曰、如何解。

南公令僧且去。僧揭趨出。南公曰、若不解、爭能與麽。偉方有省。

偉律身甚嚴、燕坐忘夜旦。占一室謝絕交遊。

有過偉者、虛己座以延之。躬起炷香、叉手而立。

南公聞之以為。大絕物、非和光同塵之義、面誡之。

對曰、道業未辨、歲月如流。大根器、如雲門趙州猶曰。

我惟粥飯二時是雜用心。又曰、我豈有工夫閒處用。

矧行偉根性、日劫相倍者。甯暇囿世情。事清談、諛悅人、增我相乎。

南公賢之。熙寧二年、南公歿於黃龍。江西使者、檄宜春。

厚禮致、以居仰山。未年、法席冠江淮。

平昔同參、知名者皆集。道俗尊事之、謂之後身通智。

性剛蒞事有法度。俾某人職某事、莫敢違者。嘗遣化十二輩。

偉以其名付維那。使明日俱來、受曲折。及會茶輒失一人。

偉問為誰、曰隨州永泰。偉方經營中。

首座曰、泰游山去。請以他僧備員、偉然之。俄有告者曰、泰在。

首座匿之、以欺眾耳。偉色莊使搜得之。

泰自陳、怯弱懼失所受事。首座不知也。偉令擊鐘、集眾白曰。

首座巳分座授道。又老師所賞識。昧心罔眾、他人猶不可為。

乃甘自破壞乎。首座屏息受罰、俱永泰者出院。

諸方伏其公。泰後嗣其法、住黃山。首座住溈山、嗣黃龍。

偉夏夜坐深林、祖以食蚊蚋。會腸毒作、十日不愈。

以刀絕之尺許、血流不止。門人泣曰、師獨奈何不少忍。

曰、為其障我行道。蒲伏上、無所利於物。

得死不愈於生乎。元豐叄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說偈而化。

後叄日維、得五色舍利。骨石栓索勾連。塔於寺之東。

閱世六十叄、坐叄十叄夏。

贊曰、法句經言。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

觀偉施為、宜若起心者何哉。永嘉曰、晝夜精勤、恐緣差故。

不惜身命、以知恩故。偉方畏緣差、負法道之恩。

引雲門趙州、以自較渠。恤是真是妄哉。

非志列秋霜、何以若此耶。

東林照覺總禪師禪師名常總、劍州尤溪施氏。母夢男子、頎然色如金。

握白芙蓉叄柄、以授之。但一柄得、餘委地。

覺而娠、後誕叄子。伯仲皆不育、總其季也。

年十一依寶雲寺文兆法師出家。又八年落髮。

詣建州大中寺、契思律師受具。神觀秀異、鸞翔虎視。威掩萬僧、偉如也。

初至吉州禾山、依禪智材公。材有人望、厚禮延之不留。

聞南禪師之風、辭材至歸宗。久之無所得而去。

歸宗寺火、南公遷石門南塔。又往從之。

及南公自石門、而遷黃積翠。自積翠而遷黃龍。總皆在焉。

二十年之間、凡七往返。南公佳其勤勞、稱於眾。

總自負密受、大法旨決、志將大掖臨濟之宗。名聲益遠、叢林爭追崇之。

南公歿、哭之不成聲。戀戀不忍去。

明年洪州太守榮公修撰、請住泐潭。其徒相語曰、馬祖再來也。

道俗爭先願見。元豐叄年詔、革江州東林律居為禪席。

觀文殿學士王公韶、出守南昌。欲延寶覺禪師心公。

寶覺舉總自代。總知宵遁、去千餘里。

王公檄諸郡、期必得之。竟得之新淦殊山窮谷中、遂應命。其徒又相語曰。

遠公嘗有讖記。曰、吾滅七百年後。

有肉身大士、革吾道場。今符其語矣。總之名、遂聞天子。

有詔住相國智海禪院。總固稱山野老病、不能奉詔。

然州郡敦遣急於星火。其徒又相語曰。聰明泉者、適自涸矣。

遠公所酌之泉、在方丈之西也。凡兩月而得旨、如所乞。就賜紫伽梨、號廣惠。

其徒又相語曰、聰明泉復涌沸矣。

元佑叄年、徐國王奏號、照覺禪師。總於衲子有大緣。槌拂之下、眾盈七百。

總嘗燕坐、私相告曰。方丈夜有白光、天香郁然。

其得眾心如此。山門遣化、多邊徼瘴霧處。有死於其所者。

總必泣設位祭奠、盡禮薦拔。以故人人感動。

羅漢系南禪師、佑公之子。有禪學、未為叢林所信。

至東林、總大鐘橫撞。萬指出迎、於清溪之上。

於是諸方傳之、號小南。其成就後學、又如此。總住持十二年。

廈屋崇成、金碧照煙雲。如夜摩睹史之宮、從天而墮。

天下學者、從風而靡。叢席之盛、近世所未有也。六年八月示疾。

九月二十九日浴罷安坐。泊然而寂。

十月八日全身葬於門塔之東。閱世六十七、坐四十九夏。

贊曰、予嘗游東林、覽觀太息。

念其[御名]之功、叢林之盛。非願力大士、莫能為之也。東坡詞曰。

堂堂總公、僧中之龍。呼吸為雲、噫欠為風。是事且止。

聊觀其一戲、蓋將談笑不起於座。

而化廬山之下、為梵釋龍天之宮。渠不信夫。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