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陳宏謀

陳宏謀

陳宏謀(1696年—1771年), 中國清朝中期政治人物。字汝咨,曾用名弘謀,因避乾隆帝“弘曆”之名諱而改名宏謀。臨桂(今廣西桂林)人。雍正進士歷官布政使、巡撫、總督,至東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在外任三十餘年,任經十二行省,官曆二十一職,所至頗有政績,得乾隆帝信任。革新雲南銅政,興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經理天津、河南、江西、南河等處水利,疏河築堤,修圩建閘。先後兩次請禁洞庭湖濱私築堤垸,與水爭地。治學以薛瑄、高攀龍為宗,為政計遠大。輯有《五種遺規》。乾隆三十六年卒。諡文恭。► 0篇詩文

人物成就

思想家

陳宏謀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的陳宏謀,在於他的思想。他的思想存在於他的著作之中。他一生在繁忙的政務之餘,仍筆耕不輟,著作甚豐,有《培遠堂全集》、《五種遺規》等近300萬字。尤其是他的《五種遺規》影響很大。《五種遺規》是對前人思想智慧的挖掘選粹,“或嘉言,或懿行,悉皆古人成書,故曰遺規也”。《五種遺規》中《養正遺規》以蒙學少年為讀者對象,教他們如何讀書、立志,共四卷;《訓俗遺規》以士、農、商賈等為讀者對象,教他們如何處世做人,共四卷;《從政遺規》是為官者從政而寫,要求上副聖訓,下符民望,共二卷;《教女遺規》以女孩為讀者對象,強調了女德女智教育,共上、中、下三卷;《在官法戒錄》讀者對象為胥吏,提出“見善而以為法,見不善而以為戒”,共四卷308條。以上人稱《五種遺規》。陳宏謀晚年在京輯錄的《學仕遺規》,提出仕和學的關係不能矛盾的觀點,共四卷,與《養正》、《訓俗》、《從政》、《教女》四者合刻成書,亦稱《五種遺規》。

最賢者

到了19世紀20年代,陳宏謀已去世50多年了,當時的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魏源在協助江蘇布政使賀長齡編成《皇朝經世文編》時,收入陳宏謀的著述《五種遺規》等達53篇之多,僅次於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著述。到了清末,《五種遺規》被定為中學堂的修身讀本。到了民國年間,《五種遺規》被定為官員從政的必讀書。1946年在陳宏謀誕辰250周年之際,各界人士在陳宏謀的故鄉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而前述《清史稿·陳宏謀傳》中與陳宏謀同列為當時“最賢者”的兩江總督尹繼善和雲貴總督張允隨早已不為人所知了。

被人遺忘

1949年10月以後,陳宏謀的名字在中國大陸似乎失蹤了。“文革”中1966年5月的一天,“紅衛兵小將”們奔赴臨桂縣四塘鄉東畔嶺,將陳宏謀墓前的翁獸石作、乾隆御賜碑砸得粉碎,又將陳宏謀墓掘開,將陳宏謀的遺骨挖出示眾,要其“遺臭萬年”。然而就在這時候,人們卻在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的廉政建設中,看到了陳宏謀《在官法戒錄》的影響。

陳宏謀的詩文

登碧雞山呈尹制府

清代陳宏謀

隔山相望覺山高,才上山頭山又小。盡日登高與未足,舉頭還羨他山好。

朝來雲氣接蒼茫,須臾日出何分曉。碧雞憑眺山海空,恍若置身青雲表。

汪洋萬頃俯滇池,一片澄波狀縹緲。鳶飛魚躍盡天機,曠觀彌復抒懷抱。

仰止於今屬景行,追隨咫尺欽師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