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杜光庭

杜光庭

杜光庭(850—933),字聖賓,號東瀛子,縉雲人。唐懿宗時,考進士未中,後到天台山入道。晚年辭官隱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頗多,有《道德真經廣聖義》、《道門科範大全集》、《廣成集》、《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青城山記》、《武夷山記》、《西湖古蹟事實》等。古代著名傳奇小說《虬髯客傳》相傳系他所作。杜光庭注重對道教教義、齋醮科範、修道方術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對後世道教影響很大。一些著作亡佚於元初,無法見其原貌。研究杜光庭的專著有《唐代老學研究——以成玄英、李榮、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經》註疏為個案》等。► 29篇詩文

生平

杜光庭為唐末五代著名道教高道,青少年時代,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唐懿宗朝應九經舉,賦萬言不中,乃棄儒入道,師事天台道士應夷節,為司馬承禎五傳弟子(司馬承禎傳薛季昌、季昌傳田虛應,虛應傳馮惟良,惟良傳應夷節)。嘗謂漢天師、陸修靜撰集的道門科教,因歲久廢墜,乃考定真偽,條列始末,為天下道流遵行。鄭畋薦其文於朝,僖宗召見,賜以紫服象簡,充麟德殿文章應制,為道門領袖。時人盛讚其為“詞林萬葉,學海千尋,扶宗立教,天下第一”。①中和元年(881),隨僖宗避難成都,遂留於蜀。受到前蜀高祖王建賞識,命為太子元贗之師。王建曰:“昔漢有四皓,不如吾一先生足矣”。②光庭薦儒者許寂、徐簡夫以侍東宮,頗與議政事,相得甚歡。永平三年(913),為金紫光祿大夫、左諫議大夫、封蔡國公,進號廣成先生。通正元年(916)遷戶部侍郎。乾德五年(923),後主王衍受道籙於苑中,以杜光庭為傳真天師、崇真館大學士。

不久,杜光庭隱於青城山白雲溪。嘗建飧和閣,奉行上清紫虛吞日月氣法。③他與貫休友善,每相戲謔。一日,二人並騎於道上,而貫休馬忽墜糞,光庭連呼:“大師大師,數珠落地!”貫休應曰:“非數珠,蓋大還丹耳。”

杜光庭學識淵博,攻讀有方。嘗謂蜀相徐光溥曰:“余初學於上庫,書笈皆備,一月之內,分日而習,一日誦經書,二日覽子史,三日學為文,四日記故事,五日燕閒養志,一月率五日始,不五七年經籍備熟。”④以五日為一周期,每日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而以第五日為遊憩時間;循環往復,周而復始,有張有弛,勞逸適度,遂得精進。他精通儒、道典籍,又對道教作過不少實地調查,生平著述極豐。收入《正統道藏》的有二十七種,《全唐文》收有三百二篇(其中《歷代崇道記》亦見於《正統道藏》,可知有所重複)。主要有《道德真經廣聖義》五十卷,《道門科範大全集》八十七卷,《太上黃籙齋儀》五十八卷,《廣成集》十七卷,《序太上洞淵神咒經》二十卷,《道教靈驗記》十五卷,《神仙感遇傳》五卷,《墉城集仙錄》六卷,《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一卷,《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歷代崇道記》一卷,《太上宣慈助化章》五卷,《集陸修靜、張萬福、李景祈、留用光、蔣叔輿等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五十七卷,以及其他齋、儀、表、序、記、傳、頌、贊等等。對道教的教理教義、神話傳說、齋醮科儀等,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闡發,對道教的建設有過多方面的貢獻。他的大批著作,不僅反映了他所處時代的道教面貌,也為道教在北宋的再度復興準備了一定條件,為道教文化史上一位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歷史功績

杜光庭可謂唐末五代時期的高功大德,在僖宗朝即獲賜紫加官,曾被目為“扶宗 立教,海內 一人”的大人物。唐亡,杜光庭依仕前蜀,先後被王建、王衍父子賜號、封爵,甚至擔任各 種俗職。這些直接關係到對杜光庭的認識和了解,但今人對此辨析考證不足。?

①面對史 籍繁 復紛亂的記載,徵引稍有不當,便致矛盾、舛誤錯雜其間。本文即就此試作梳理考辨,願拋 引玉之磚,為杜光庭研究盡綿薄之力。? 唐代擔任俗職,獲賜紫衣、封爵的道士很多。

②杜光庭早年科舉失意,但天台山“奮然入道 ”?

③以後,便平步青雲,在僖宗朝獲得尊崇。對此,較確切的記載就是《歷代崇道記》文 後 杜光庭所署:“中和四年(884)十二月十五日上都太清宮文章應制弘教大師賜紫道士臣杜 光庭上進謹記”?

④這個記載應該是可信的,但當時杜光庭與僖宗具在成都,杜光庭獲贈 紫 服、弘教大師之師號等是在入蜀之前還是之後?《宣和書譜》卷五云:“棄儒衣冠入道,游 意澹漠……僖宗臨御,光庭始充麟德殿文章應制”;《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四十云:“鄭 畋薦其文於朝,僖宗召見,賜以紫服象簡,充麟德殿文章應制”。從《宣和書譜》、《歷世 真仙體道通鑑》所載,杜光庭可能在僖宗踐祚初年(874即位)就辭吳進京,獲賜紫加官。

另外,《廣成集》收的多為杜光庭入蜀以後的表奏、青詞,但卻署:“上都太清宮內供奉應 制文章大德賜紫杜光庭撰”,這可能是出於尊唐之意,如果不是後人妄署,從中我們可以看 出,杜光庭還被授予“內供奉道士”。杜光庭《〈太上洞淵神咒經〉序》所署官階中也有“ 內殿供奉”,詳見下文。內供奉可以隨侍皇帝左右,能夠自由出入宮禁大內,地位相當顯赫 。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杜光庭早年在道教界的地位和威望。

杜光庭依仕前蜀以後,尊崇有加,但有關其加官進爵的記載較為混亂,就其獲贈師號、封爵 、擔任俗職的時間、品級和過程尚待澄清。考證杜光庭仕蜀經歷最重要也最可靠的文獻當是杜光庭的表奏文。據《蜀 杌》卷上,前蜀 天漢元年(917)蜀主“以廣成先生杜光庭為戶部侍郎”,為此杜光庭曾進《謝恩除戶部侍 郎兼加階爵表》: 臣某言,伏蒙恩敕,除授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上柱國、蔡國公、廣成先生者⑤。 可見前蜀天漢元年(917),杜光庭任職事官戶部侍郎,除授散官光祿大夫、勛官上柱國, 封爵蔡國公。但賜號“廣成先生”卻不能籠統地認為也是這一年。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八:(後梁乾化三年)丙子,蜀主以道士杜光庭為金紫光祿大夫、左諫議大夫,封蔡國公,進號 廣成先生。光庭博學善屬文,蜀主重之,頗與議政事。根據《資治通鑑》這段記載,後人很容易把兩次加官進爵的品級和時間混淆。因為兩處記載 都提到“廣成先生”和“蔡國公”。按《資治通鑑》,“蔡國公”為後梁乾化三年(913) 封或不可信,因為從杜光庭《謝恩除戶部侍郎兼加階爵表》的題目可以看出,封爵也在謝恩 範圍,蔡國公當是前蜀天漢元年(917)封。 而賜號“廣成先生”在謝恩表題目中就沒有提 到,而且表文中尚云:況復啟運之初,垂裳之始,錫峒山之美號,加北省之華資。無以身諭國之談,上裨天庭;乏 造膝沃心之議,仰副宸衷。揣身世而榮顯居多,於爵位而貪饕已極,豈可重塵清級,更履殊 榮。 可見在“啟運之初,垂裳之始”,杜光庭就獲贈“峒山之美號”,加“北省之華資”。“峒 山之美號”典出《莊子·在宥》,該篇云:“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 於崆峒之山,故往而見之。”“峒山之美號”即指“廣成先生”;“北省華資”則指門下省 和中書省的官職,唐朝尚書省在中書、門下之南,又稱南省,門下省和中書省則合稱北省。 顯然杜光庭是延續舊說。再看上引《資治通鑑》,“蜀主以道士杜光庭為金紫光祿大夫、左 諫議大夫,封蔡國公,進號廣成先生”,這裡與唐有所區別,但這一點還不至於有什麼不同。可見杜光庭天漢元年(917)所說的“啟 運之初,垂裳之始,錫峒山之美號,加北省之華資”與《資治通鑑》後梁乾化三年(913) 所載是同一件事,只是《資治通鑑》雲“封蔡國公”當是前蜀天漢元年事。從中我們還可以 看出,前蜀天漢元年(917),杜光庭的官階品位較前蜀永平三年,也即後梁乾化三年(913 ),所任的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左諫議大夫有所上升,在王建統治後期受到極大尊崇 。 前蜀永平三年(913),太子元膺遭誅。此前杜光庭曾為之師。《新五代史》卷六十三云: 建以元膺年少任重,以記事戒之,令“一切學朕所為,則可以保國。”又命道士廣成先生杜 光庭為之師。

《資治通鑑》後梁均王乾化三年(913): 蜀主命杜光庭選純靜有德者使侍東宮,光庭薦儒者許寂、徐簡夫,太子未嘗與之交言。為太子師,應有東宮官階,但杜光庭自己從未署過,顯然這與太子後來遭到誅殺有關。那么 杜光庭何時擔任太子師呢?前蜀武成二年(909)立王宗懿(後改稱元膺)為太子,王建加 尊號英武睿聖皇帝⑥,為王建加尊號,杜光庭特進《謝允上奏尊號表》⑦,由此,很 可能在這 一年杜光庭就任太子師,或出任前蜀其他官職。杜光庭何時以何種方式出仕,關係到後人對 其出處大節的評價,如後蜀何光遠《鑑戒錄》卷五《高尚士》云:“鄭(雲叟)則後唐三詔 不起,杜則王蜀九命不從,可謂高尚隱逸士。”另外杜光庭還曾有廣德先生的師號,也許是 在前蜀出仕以後獲贈,到永平三年(913)才改贈廣成先生。 後蜀何光遠《鑑戒錄》卷五云:“王蜀廣德杜先生光庭”;北宋僧文瑩《湘山野錄》卷下雲 :“蜀先主開(王)建初賜道士杜光庭為廣德先生、戶部侍郎、蔡國公”;南宋李石《續博 物志》卷二:“廣德先生杜光庭,處州人。”《鑑戒錄》、《湘山野錄》及《續博物志》皆 近俳諧之言,然亦非全無可取,尤其《鑑戒錄》,《通鑑考異》即屢用之,《全唐》、《 全五代詩》亦憑之得詩不少,何光遠又曾仕後蜀,所言往往可資考證。據此,王建初賜杜光 庭廣德先生應是可信的。元代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四十也有記載,而且較為詳細 ,謂王建初賜號“廣德先生”,後“欲優於名秩”改為“廣成先生”。

關於杜光庭的官爵升遷變化,還有必要提及的是前蜀後主王衍時期。前蜀光天元年(918) 六月,王建卒,王衍嗣位,此後兩年內,杜光庭官爵沒有變化,作於前蜀乾德二年(920) 的《道德真經元德纂序》仍署:“乾德二年庚辰降聖節戊申日,廣成先生光祿大夫尚書戶部 侍郎上柱國蔡國公杜光庭序。”但乾德三年(921),光庭又獲賜“傳真天師”號,任崇真 館大學士?⑧,此外,杜光庭官階品位似乎還有升遷。《宣和書譜》卷五云: 傳授真大(天)師特進撿(檢)校太傅太子賓客兼崇文(真)館大學士行尚書戶部侍郎廣成 先生上柱國蔡國公。此時杜光庭的散官階品已由“光祿大夫”升至“特進”,另有檢校官“太傅太子賓客”。這 或許不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杜光庭《〈太上洞淵神咒經〉序》所署職銜與此略同,這篇序文 是杜光庭為刊刻《太上洞淵神咒經》撰寫的⑨,序前署為: 唐引駕傳真天師特進檢校太傅光祿大夫行尚書戶部侍郎崇真館大學士上柱國彭城郡蔡國公弘 教大師金門羽客文章應制內殿供奉三教談論廣成先生食邑五千戶實封一千六百戶。

從所署師號、俗職、賜紫來看,既有僖宗朝的“弘教大師”“文章應制” “賜紫”、“內 殿供奉”,又有前蜀王建時的“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上柱國”、“彭城郡蔡 國公”、“廣成先生”;還有後主王衍時的“傳真天師”“崇真館大學士”。而“特進”也 當是後主王衍所授。前蜀王衍時期,杜光庭已經年邁,這種官階品位名號的堆積,若確實由 杜光庭自己簽署,多少帶有總結回顧的意味。但據《十國春秋》卷四十七所載,杜光庭接受 傳真天師、崇真館大學士以後,“未幾解官,隱青城山。” 前蜀鹹康元年(925)後主王衍 迎降,杜光庭解官退隱很可能在此之前,若此也算明智之舉。

杜光庭的詩文

題福唐觀二首

唐代杜光庭

盤空躡翠到山巔,竹殿雲樓勢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
舊碑文滅不知年。八州物象通檐外,萬里煙霞在目前。
自是人間輕舉地,何須蓬島訪真仙。
曾隨雲水此山游,行盡層峰更上樓。九月登臨須有意,
七年岐路亦堪愁。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

讀書台

唐代杜光庭

山中猶有讀書台,風掃晴嵐畫障開。
華月冰壺依舊在,青蓮居士幾時來。

詠西施(一作鄭遨詩)

唐代杜光庭

素麵已雲妖,更著花鈿飾。臉橫一寸波,浸破吳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