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摯
劉摯(公元1030——1098年),字莘老,永靜東光人。嘉祐四年中進士甲科,能力出眾,政績卓越。因劉摯一生剛直不阿,正氣森嚴,忠貞愛國,宋哲宗死後,韓忠彥為右丞相,為劉摯翻案,並給予“忠肅”稱號,後被追贈為“元祐忠賢”。劉摯平生酷愛學習,治學嚴謹,才華橫溢,他撰寫的《忠肅集》曾被後人廣為流傳。► 0篇詩文
歷史年表
北宋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出生。
北宋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9歲,隨父親江華(湖南永州)任職,母親和舅舅陳孝若同行。
北宋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10歲,父母相繼去世,母親卒於江華,父親卒于衡州(湖南衡陽)。之後,遷山東省東平外祖父母家居住、上學。
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20歲,鄆州(山東鄆城)生活。一邊讀書,一邊雲遊山川,尋覓知音,廣交友朋。
北宋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29歲,在荊州結識名僧文瑩。
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30歲中進士甲科,,同年五月任冀州南宮令。
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37歲,任江陵觀察推官。
北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41歲,四月由宰相韓琦推薦為館閣校勘。
北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42歲,宋神宗、王安石君臣攜手,立志革除弊政,變法圖強,劉摯得到王安石賞識。二月任檢正中書禮房公事。四月任監察御史里行。
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43歲,因對新法持不同意見(摯主張漸變,反對暴變,他認為新法推行太快,民眾不能迅速適應),被貶為衡州監管鹽倉,遭貶後回鄆州遷移祖墳。
北宋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45歲,任簽書南京判官。
北宋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48歲,王安石出朝,退居江寧。劉摯回開封任同知太常禮院事,為元豐改製作準備。
北宋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49歲,任集賢校理,開封府推官,改奉議郎。
北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53歲,四月任尚書禮部郎中。八月以正旦使出使遼國。
北宋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54歲,春,任右司郎中。四月被罷官歸鄉里。
北宋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57歲,七月出知滑州(河南省滑縣)。
北宋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56歲,三月宋神宗病故,哲宗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四月劉摯自滑州詔為吏部郎中。六月由丞相司馬光上疏進為秘書少監,不久再進為侍御史。
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57歲,二月擢升御使中丞。 九月司馬光(元豐八年末任首輔)病逝。司馬光死後,程頤(洛黨)、蘇軾(蜀黨)、劉摯(朔黨)三黨抗衡,朔黨取勝。十一月進位中大夫,尚書右丞。
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58歲,五月升為尚書左丞。
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59歲,四月升為中書侍郎。
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60歲,兼任門下侍郎。
北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62歲,二月任太中大夫兼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北宋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63歲,十一月遭鄭雍、楊畏等彈劾,被貶為觀文殿學士,出知鄆州,移知青州(河北青縣)。
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64歲,九月高太后病故,哲宗親政,新法派主政,劉摯被貶黃州(湖北黃州),再貶光祿卿分司南京,蘄州(湖北蘄春)居住。
北宋元祐九年(一般稱為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65歲,六月再貶黃州。被貶為光祿卿。
北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68歲,再貶鼎州(湖南常德)團練副使,新州(廣東新興)安置。十二月三日卒於貶所,年六十八。
南宋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五月,宋高宗追贈劉摯為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