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21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異母弟,母顯仁皇后韋氏。趙構生於大觀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賜名趙構,封蜀國公,歷任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等職,不久晉封康王,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擄徽、欽二帝北去後,被宋欽宗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稱“南宋”。► 30篇詩文
生平
早年經歷
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子,母顯仁皇后韋氏,生於大觀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八月丁丑日,賜名為趙構,授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蜀國公。大觀二年(1108年)正月庚申日,封為廣平郡王。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壬子日,進封為康王。趙構天性聰明,知識淵博,記憶力很強,他每日能讀誦書籍千餘言,博聞強記。趙構的臂力也很強,史書記載他能拉動一石五斗(約二百斤)力的弓(岳飛能拉動三百斤力的弓)。在位期間重用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奸臣,迫害打擊抗金將領和忠臣良將。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府時,他曾以親王身分在金營中短期為人質。當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營求和,在河北磁州(今屬河北)被守臣宗澤勸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虜。金兵再次包圍開封時,受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宋史·本紀》稱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宋廷令其率河北兵馬救援京師,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繼又轉移到東平府(今屬山東),以避敵鋒。
建炎南渡
宋徽宗和欽宗為金兵俘虜北去,於次年五月初一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是南宋初年投降派的首腦。南宋政權初建,他迫於形勢起用抗戰派李綱為宰相,但不久趕走李綱,同寵臣汪伯彥、黃潛善等奸佞小人放棄中原,從南京應天府逃到揚州,一意享樂。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舊曆二月,金兵奔襲揚州,他狼狽渡江,經鎮江府到杭州。迫於輿論壓力,他不得不罷免汪伯彥、黃潛善等人。
苗傅和劉正彥利用軍士對朝政的不滿,發動兵變,殺了宋高宗信任的同簽書樞密院事王淵和一批宦官,逼迫宋高宗退位,史稱苗劉兵變。
文臣呂頤浩、張浚和武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起兵“勤王”,宋高宗得以“復辟”。他繼續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哀訴自已逃到南方後,“所行益窮,所投日狹”,“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要求金朝統治者“見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進軍。對於抗金戰爭卻不作任何有力的部署。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
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紹興),隨後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寧波),並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舟山),漂泊海上,逃到溫州(今屬浙江)。
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兵撤離江南後,他才又回到紹興府(今浙江紹興)、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後將臨安府定為南宋的行在。
金兵暫停南侵,宋高宗便抽調精兵鎮壓荊湖 、江西、福建等路的農民起義軍和盜匪,鞏固了自己的統治。他雖然在防禦金兵方面作了一些部署,任命岳飛、韓世忠、吳玠、劉光世、張俊等人分區負責江、淮防務,但只把軍事部署作為乞降的籌碼,始終沒有收復失地的打算。他把金朝派到南宋進行誘降活動的秦檜予以重用,任為宰相,同秦檜加緊進行投降活動,竭力壓制岳飛等將領的抗金要求。
當紹興十年(1140)各路宋軍在對金戰爭中節節取勝時,宋高宗擔心將領功大勢重、尾大不掉,又怕迎回欽宗後自己必須退位,於是下令各路宋軍班師,斷送了抗金鬥爭的大好形勢。
屈辱求和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向金朝表示堅決議和的決心。不久,他與秦檜製造岳飛父子謀反冤案,以“莫須有”的罪名加以殺害,遂同金朝簽定了屈辱投降的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貢,以換取金承認自己在淮河、大散關以南地區的統治權。十一月和議簽定後,按金朝規定,秦檜事實上成了終身宰相,宋高宗雖對他日益猜忌,卻仍縱容他專權跋扈,對主張抗戰的臣僚加以排斥和打擊。即使在秦檜死後,宋高宗仍委任投降派万俟卨、湯思退等奸佞小人掌政,堅守對金和議條款,每年除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外,送給金統治者賀正旦、生辰等的禮物也“以巨萬計”,只要金朝統治者索取玩好,宋高宗立即下令搜訪送去。對其統治區的人民,卻巧立名目加強搜括,使南宋的賦稅名目比北宋時更多,剝削更加殘酷。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秋,金海陵王完顏亮大舉南侵,宋高宗又想再次逃離臨安府。金海陵王渡江失敗,被部下所殺(見采石之戰)。宋高宗遣使賀金世宗完顏雍即位,準備再次對金議和。宋高宗在當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後,於公元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六月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傳位給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他自稱太上皇帝。
晚年生活
趙構退位後,自稱不再問朝政,其實也干預一些政事。有一天,他去靈隱寺冷泉亭喝茶,有個行者對他照料得很殷勤,他打量了一番行者說:“我看你的樣子不像個行者。”行者哭著訴說道:“我本是一個郡守,因為得罪了監司,被誣陷降罪,罰為庶人。為了餬口,得來此處投親,乾此賤活。”趙構當即說:“我明天替你去向皇帝說明。”回宮後果真對皇帝講了,要復他的職。幾天后他再去冷泉亭,見行者還在,他回宮後在宴飲時便怒容滿面。孝宗小心翼翼地問趙構為何生氣,趙構說:“我老了,沒人聽話了,那行者的事,我幾天前就同你講了,為何不辦理?”孝宗回答說:“我昨日已向宰相講起,宰相一查,說此人是貪贓枉法,免他一死已經寬大,再要復職實在不行。”趙構卻不顧這些,說:“那叫我今後怎么再見人,我已經答應他向你求情。”孝宗無奈,只得去對宰相說:“太上皇大發脾氣了,那人即使犯了謀殺罪,你也得給他復職。”宰相只得照辦。
趙構政治上昏聵,但是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明代陶宗儀《書史會要》稱:“高宗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其書法影響和左右了南宋書壇,後人多效法其書跡。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1187年11月9日),趙構病死於臨安行在的德壽宮,時年八十一歲,諡號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趙構死後,棺木未下葬,直到淳熙十六年(1189年)三月丙寅日,才下葬於都城紹興府會稽縣之永思陵。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加諡號為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宋徽宗趙佶
母親:顯仁皇后韋氏
后妃
憲節皇后邢秉懿,康王妃,封嘉國夫人,靖康之難時北遷,高宗遙冊為皇后,紹興九年崩,後韋太后歸國,方知皇后早崩,時中宮已虛位達十六年。
憲聖慈烈皇后吳氏,自和義郡夫人、才人、婉儀、進貴妃。紹興十三年,立為皇后。高宗內禪,手詔後稱太上皇后,遷居德壽宮。孝宗即位,上尊號壽聖太上皇后,光宗即位更號壽聖皇太后。孝宗崩,始正太皇太后之號,慶元三年崩,年八十三。
張貴妃,開封祥符人。初入宮,封永嘉郡夫人。乾道六年,進婉容。淳熙七年,封太上皇淑妃。十六年,進貴妃。紹熙元年薨。
潘賢妃,侍奉高宗於康王府,生元懿太子趙旉,紹興十八年薨。
張賢妃,初為才人,後晉婕妤、婉儀。死後追封賢妃。孝宗養母。
劉賢妃,傾城艷名盛於天下。入宮為紅霞帔,遷才人、婕妤、婉容,紹興二十四年進賢妃。淳熙十四年(1187年)去世。
劉婉儀,初入宮,封宜春郡夫人。尋進才人,與劉賢妃俱被寵,進婉儀。
吳才人,吳皇后的族人。
李才人,高宗晚年的愛妃,姿色明艷,高宗死後,吳皇后一見她就憤怒,因此被宋孝宗賜死。
王才人,高宗晚年的愛妃,姿色明艷,高宗死後,吳皇后一見她就憤怒,因此被宋孝宗賜死。
田郡君,名春羅,高宗為康王時側室,靖康之難時死於北遷途中。
姜郡君,名醉媚,高宗為康王時側室,靖康之難時北遷。
馮美人
韓才人
子女
兒子
宋高宗僅有一個親生兒子趙旉,即宋簡宗、正安帝(元懿太子),早夭(卒年3歲)。
養子趙伯琮,即宋孝宗,養母張賢妃。
養子趙伯玖,更名趙璩,養母吳皇后。
女兒
高宗為康王時,曾育有五女,後皆被擄。《新安縣誌》載高宗其中一女於建炎三年被江西縣令鄧元亮於起兵勤王時於道上收養,長大後嫁給鄧元亮之子鄧自明。至宋光宗即位,趙氏帶長子面見光宗,光宗稱趙氏為皇姑,封為郡主,並把鄧自明追贈為“稅院郡馬”,並賜地於東莞。後人散居到香港龍躍頭、錦田、廈村、大埔頭及東莞等地。
康大宗姬趙佛佑,北遷時四歲,後入浣衣院。
康二宗姬趙神祐,北遷時四歲,後入浣衣院。
康三宗姬,北遷時三歲,死於途中。
康四宗姬,北遷時二歲,死於途中。
康五宗姬,北遷時二歲,死於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