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陳汝鹹

陳汝鹹

陳汝鹹(1658—1716)字莘學,號心齋,浙江鄞縣人,清朝官吏。康熙三十年(1691年)進士,改翰林庶吉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陳汝鹹出任漳浦知縣,1708年任南靖縣知縣。1709年提升刑部主事。1713年,擢用通政司參議、晉為大理寺少卿。► 1篇詩文

人物生平

自順治初年以來,漳浦戰亂頻繁,經歷“遷界”、“復界”,賦役管理十分混亂。復界後,田地易主,而賦額仍計舊主,舊田主逃避“亂糧”,而新田主占據田地卻無賦額。且官米、民米等則不同,田賦輕重不均,土豪滑吏相倚為奸,武斷鄉曲。丁糧版籍,歲久混淆,百弊叢生,百姓不堪其苦。陳汝鹹針對現狀採取編糧均戶,使人丁歸籍,令百姓自報丁口田產,自封投寄,就地定戶,以人定產,凡有田之人,皆必立戶,納糧多者開為首戶,實行滾單法,以次輪催。賦役編審定額後,詳細列榜張貼城牆公布,使百姓家喻戶曉,時人稱為創舉,百姓贊其公平,地方勢家和里胥、差役無法營私舞弊,衰戶弱民不再無端受榨,積弊為之一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陳汝鹹著手重新編定保甲,以10家為1甲,每20甲為1保,全縣編定166保。每甲立10家牌式,以人口最多一戶為甲長,同9家互相稽察,詰奸禁暴,保甲管理嚴密得法,城鄉社會秩序漸趨安定。

陳汝鹹還致力於治學教化,在縣內創設4所義學,修建學宮,建銅山南溟書院,雲霄朱文公祠等;每月逢初三、十八兩天,都親自到明倫堂為學生講習五經、性理等書課,他提倡古學,文風為之一變。得知明誠書院被僧人占據,陳汝鹹親帶縣役人員驅逐僧人,盡掃佛象,恢復黃道周講學處的風貌,延師書院中,訓勵士子,並寫《明誠書院記》以記之。

陳汝鹹在漳浦以為政廉明著稱。他性警敏,處理案件迅速而慎重,一般民事訴訟,只用字面通知,不派差役拘捕,並能以理以法公正斷案,百姓贊其寬恕。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六月,連日暴雨。溪流驟漲,大水淹沒南門外民居,百姓上屋頂求救,陳汝鹹親自登南門城樓,急募集小船拯救,又用大索扎木筏十多架,分頭搶救難民,並通令每搶救一人給錢三十文,不多時,受災男女老幼全部得救。

陳汝鹹在漳浦縣任職12年間,曾組織兩次續修《漳浦縣誌》,第一次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聘請縣人進士林紹祖、舉人林登虎主編;第二次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再續修。兩次續修縣誌共20卷,陳汝鹹親自撰寫“賦役”等篇,為漳浦留下了存史、資政等翔實的珍貴文化遺產。陳汝鹹倡修雙溪壩、得仙橋,毀東嶽廟,把無為教經堂改為育嬰堂等等,政績顯著,深受百姓讚頌。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陳汝鹹調任南靖縣知縣,離任之日,漳浦百姓遮道挽留,但因皇命不可違,他只得趁夜離開漳浦。漳浦縣百姓在他離任後建月湖書院,塑其象永祀之。

陳汝鹹著作有《兼山堂遺稿》、《漳浦政略》,還有多篇文被載入《漳浦縣誌·藝文志》。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詩詞秀

陳汝鹹的詩文

曉渡沂水

清代陳汝鹹

朦朧斜月曙星殘,藥餌和丸當早餐。曉色漸分人影亂,風聲未到客衣寒。

虺{兀貴}疲馬愁霜滑,彴略溪橋怯路難。何日故園茅舍穩,閉門高臥日三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