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人
黃人(1866~1913)近代作家﹑批評家。原名振元、震元,後更名人昭,字羨涵,又字慕韓、慕庵,別號江左儒俠、野蠻、蠻、夢闇、夢庵、慕雲。中年更名黃人,字摩西。江蘇常熟滸浦人。1900年後任東吳大學文學教授,後入南社。博學多才,對文學史研究卓有成效。主編小說期刊《小說林》,所撰《小說林發刊詞》、《小說小話》,在晚清小說論著中較有名。善詩詞,作品多見於《南社叢刊》中。黃人才華橫溢,但言論怪異,舉止狂野,與當時蘇州的李思慎、沈修、朱錫梁被文壇合稱為“蘇州四奇人”,後因精神病死於蘇州。► 0篇詩文
人物生平
黃人,原名振元、震元,後更名人昭,字羨涵,又字慕韓、慕庵,別號江左儒俠、野蠻、蠻、夢闇、夢庵、慕雲。中年更名黃人,字摩西。江蘇常熟滸浦人。出身寒素家庭,幼年從師秦鴻文。
光緒七年(1881)中秀才,後鄉試屢不舉。曾為常熟縣衙書吏,於書無所不讀,自詩詞小說及法律、醫藥、佛經道藏,莫不深究。凡經史、詩文、方技、音律、遁甲之屬能曉其大義。
光緒二十六年(1900),與龐樹柏等人於蘇州組織“三千劍氣文社”。
次年,任東吳大學首任中國文學教習。在校縱談晚明史乘;並慕明末黃姓志士淳耀(陶庵)、宗羲(梨洲)、道周(石齋)、周星(九煙)之為人,把名字改為“黃人”,名其書齋曰“揖陶夢梨拜石耕煙之室”。章太炎來校講學,常過從。黃人在生活中不修邊幅,不櫛不浴,發出一種很難聞的怪氣,教室中前三排學生都不敢坐。可是他上課時,滔滔汩汩,趣味橫生,特具吸引力,來聽課者絡繹不絕,學生們遂紛紛帶了香料解穢。
光緒三十一年(1905),參與曾樸經營的小說林書社的創辦。
三十三年,主編《小說林》雜誌。
宣統元年(1909),南社在蘇州成立,黃人即偕“三千劍氣文社”社員參加。
三年與王均卿創國學扶輪社於上海,刊行為清廷所禁之詩文集,頗多海內珍秘之本。
又編纂《普通百科新大辭典》,與沈粹芬合輯《國朝文匯》(《清文匯》)200卷,“存錄一千餘家,為文一萬餘首,不名一家,不拘一格”。采入為清廷禁止的若干作品。
曾翻譯《啞旅行》、《大復仇》、《銀山女王》、《大獄記》等書。
南京光復,孫中山回國,黃人興奮地欲乘車去南京,至蘇州火車站忽足疾發作,大哭而歸。不久因憤懣國事,狂疾大作,終日笑罵無常。家人送蘇州齊門外瘋人院求治無效,於民國二年(1913)農曆六月十六日以狂疾卒,終年48歲。臨死前,將平生所蓄珍本書籍以及手邊稿件完全撕毀,故而他的藏書,留稿存世甚少,造成邑里“常熟市圖書館”20餘萬冊館藏古籍中,竟未見黃摩西藏書,這不失為學林一大損失。
卒後歸葬常熟滸浦鄉間。
文學成就
黃人博學多能,行為奇特,素有奇人之稱。他自述曾經“朝飲獐血,夜騁燕脂,無一日親文史,而倚馬橫槊,動輒成帙,隨手棄去”(《蠻語摭殘》)。吳梅稱讚他“凡經史、詩文、方技、音律、遁甲之術,輒能曉其大概,故其為文,不屑於繩尺而光焰萬丈”(《血飛花傳奇序》跋語)。翁同龢稱其:“才高學博,後生可造材也。”他不但精通文史,而且博通各種自然科學,所編《百科新大辭典》一書,論述大都正確。
黃人的詩集名《石陶梨煙閣詩》,未刊,現藏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摩西詞》為張鴻印行,其中多為和龔自珍、張惠言、蔣敦復之作。他的小說理論和有關小說史的著作有一定的意義。《小說林發刊詞》批評鄙視小說與神化小說兩種傾向,認為小說只是文學中傾向於美的一種。《小說小話》認為描寫人物最忌攙入作者的論斷,應當如鏡中取影,其美醜讓讀者自行判斷;又認為小說作者應當博覽群書,廣通世務。它是近代中國較早的具有小說史性質的著作,其中關於古代小說的書目評介部分,曾被魯迅全部錄入《小說舊聞鈔》。他的《中國文學史》是中國最早的文學史著作,根據真、美、善原則提出了若干新見。如認為文學是美的一部分,但離開了真與善,就會流於偏頗與褻讀;文學具有審美與求誠明善的作用;文學史應當研究文學的源流和文學種類的正變沿革,它可以啟發人們的愛國的感情等。
黃人著有《中國文學史》,共29冊,170萬字。全書分總論、略論。文學的種類以及分論四大部分。錢仲聯在《辛亥革命時期的進步文學家黃人》一文中評價該書是我國自有文學史以來,第一部空前的巨製,至今還沒有出現同樣數量的大佚。該書論述,“從語言結繩圖畫音韻而有文字,從文字而有文學金石學韻學國小美術之類,從文字肇始以至於極盛時代、華離時代,無所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