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孔尚任

孔尚任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隨園詩話》所載為東堂),別號岸堂,自稱雲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三代孫,清初詩人、戲曲作家,繼承了儒家的思想傳統與學術,自幼即留意禮、樂、兵、農等學問,還考證過樂律,為以後的戲曲創作打下了音樂知識基礎。世人將他與《長生殿》作者洪升並論,稱“南洪北孔”。► 3篇詩文

毛奇齡

毛奇齡

毛奇齡(1623—1716)清初經學家、文學家,與兄毛萬齡並稱為“江東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於一、齊於,號秋晴,又號初晴、晚晴等,蕭山城廂鎮(今屬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學者稱“西河先生”。明末諸生,清初參與抗清軍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時薦舉博學鴻詞科,授檢討,充明史館纂修官。尋假歸不復出。治經史及音韻學,著述極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經集、史集、文集、雜著,共四百餘卷。► 6篇詩文

尤侗

尤侗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詩人、戲曲家,曾被順治譽為“真才子”;康熙譽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號三中子,又號悔庵,晚號良齋、西堂老人、鶴棲老人、梅花道人等,蘇州府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於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儒,授翰林院檢討,參與修《明史》,分撰列傳300餘篇、《藝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歸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晉官號為侍講,享年八十七歲。侗天才富贍,詩多新警之思,雜以諧謔,每一篇出,傳誦遍人口,著述頗豐,有《西堂全集》。► 4篇詩文

鄧廷楨

鄧廷楨

鄧廷楨(1776-1846),字維周,又字嶰筠,晚號妙吉祥室老人、剛木老人。漢族,江蘇江寧(今南京)人。祖籍蘇州洞庭西山明月灣。清代官吏,民族英雄。嘉慶六年進士,工書法、擅詩文、授編修,官至雲貴、閩浙、兩江總督,與林則徐協力查禁鴉片,擊退英艦挑釁。後調閩浙,坐在粵辦理不善事戍伊犁。釋還,遷至陝西巡撫。有《石硯齋詩抄》等多部著作傳世。江蘇南京市有“鄧廷楨墓”可供瞻仰、憑弔。► 1篇詩文

王鵬運

王鵬運

王鵬運(1849—1904)晚清官員、詞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號半塘老人,又號鶩翁,晚年號半塘僧鶩。廣西臨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陰。同治九年舉人,光緒間官至禮科給事中,在諫垣十年,上疏數十,皆關政要。二十八年離京,至揚州主學堂,卒於蘇州。工詞,與況周頤、朱孝臧、鄭文焯合稱“清末四大家”,鵬運居首。著有《味梨詞》、《騖翁詞》等集,後刪定為《半塘定稿》。王鵬運曾匯刻《花間集》及宋、元諸家詞為《四印齋所刻詞》。► 5篇詩文

大須

[清]僧。字芥航,一作芥舟,號六不(一作不須,又作不不)頭陀。了禪弟子。江蘇鹽城蔡氏子。家貧,披薙於吳門三元宮,後到寶華山,晚年居焦山。彭玉麟(一八一六―一八九0)與訂方外交,工詩善畫,畫蘭竹頗佳。《清朝書畫家筆錄》► 1篇詩文

譚獻

譚獻

譚獻(1832~1901),近代詞人、學者。初名廷獻,字仲修,號復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譚獻的詞,內容多抒寫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於強調"寄託",風格過於含蓄隱曲。但文詞雋秀,琅琅可誦,尤以小令為長。著有《復堂類集》,包括文、詩、詞、日記等。另有《復堂詩續》、《復堂文續》、《復堂日記補錄》。詞集《復堂詞》,錄詞 104闋。► 6篇詩文

周濟

周濟

周濟(1781年-1839年)字保緒,一字介存,號未齋,晚號止庵。江蘇荊溪(今江蘇宜興)人,清朝詞人及詞論家。一八〇五年(清嘉慶十年)進士。官淮安府學教授。著有《味雋齋詞》和《止庵詞》各一卷,《詞辨》十卷,《介存齋論詞雜著》一卷,輯有《宋四家詞選》。另有論詞調之作,以婉、澀、高、平四品分目,已散佚。《清史稿》卷四六八有傳。► 3篇詩文

章炳麟

章炳麟

章太炎(1869.1.12 -1936.6.14),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中國浙江餘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學大師,國學大師,民族主義革命者。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國小、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1篇詩文

釋敬安

釋敬安

釋敬安(1851-1912)近代愛國詩僧。俗名黃讀山,字福餘,法名敬安,字寄禪,湖南湘潭縣雁坪鄉銀湖塘人。少以孤貧出家,致力詩文,得王闓運指授,才思日進,入“碧湘詩社”。曾於寧波阿育王寺剜臂肉燃燈供佛,並燒二指使駢,自號八指頭陀,曾任浙江天童寺方丈。辛亥革命後,當選為中華佛教總會會長,時湖南等地發生寺產糾紛,應眾邀入京請願,到京未達目的,即卒於法源寺。生平頗有詩名,歿後楊度為刻《八指頭陀詩文集》。► 2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