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蟾
韋蟾 [唐](公元?年至八七三年左右)字隱珪,下杜(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人。大中七年登進士及第,辟徐商襄陽掌書記。鹹通中,歷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刑部侍郎。乾符初,出為鄂岳觀察使。鹹通末,終尚書左丞。其在襄陽與徐商等唱和詩編為《漢上題襟集》,已佚。《生平事跡見《翰苑群書》卷上丁居晦《重修承旨學士壁記》、《舊唐書》卷一八九、《唐詩紀事》卷五八。蟾所作詩,《全唐詩》今存十首。► 9篇詩文
宋之問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 218篇詩文
懷素
懷素(737-799,一說725-785),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鏇風,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聖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 3篇詩文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詩詞秀
魚又玄
[唐]道士。華陽人。昭宗(八八九至九○三)時人住華山。工行書,得王羲之筆意,清勁不墮世俗,飄然有仙風道骨。《宣和書譜》► 0篇詩文
葉法善
葉法善(616年-720年),字道元、太素、羅浮真人,括州括蒼縣(今浙江省麗水市)人。葉法善郡望是南陽郡,占籍為松陽卯山懷德里,鄉貫是栝州松陽。代表作品《留詩》。葉法善有雙銅印遺世,俗稱“天師印”,被奉為驅魔之寶。葉法善之祖,名國重,葬於松陽之酉山,法善於其處置道院,立碑於下,並請北海為其祖作碑文。北海夢葉法善再來求書,允之,書未盡,鐘鳴夢覺,至丁字下,數點而止。當法善刻碑畢,將墨本前往致謝,北海驚道:始吾以為夢,乃真邪?此即世所盛稱之追魂碑,亦稱丁丁碑也。► 3篇詩文
鄭洪業
鄭洪業,年裡、生平俱不詳。唐懿宗鹹通八年(867)丁亥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三十人,同榜有皮日休、韋昭度等人。考官:禮部侍郎鄭愚。► 1篇詩文

詩詞秀
秀出好詩詞
殷七七
殷七七,名天祥,又名道筌,嘗自稱七七,不知何所人,唐代道士。遊行天下,不測其年壽。面光白,若四十許人。每日醉歌道上。周寶鎮浙西,師敬之。嘗試其術,於九月令開鶴林寺杜鵑花,有驗。► 2篇詩文
喬知之
喬知之,唐(公元?年至六九七年)名不詳,同州馮翊人。生年不詳,卒於唐武后神功元年。與弟侃、備並以文詞知名,知之尤有俊才,所作詩歌,時人多吟詠之。武后時,除右補闕。遷左司郎中。有婢名窈娘,美麗善歌舞,為武承嗣所奪。知之怨惜,因作綠珠篇以寄情,密送於窈娘。窈娘感憤,投井自殺。承嗣於衣帶中見其詩,大恨,因諷酷吏羅織誅之。► 20篇詩文
邢象玉
邢象玉,生平無考。明高柄《唐詩品匯》卷二收作初唐人。《全唐詩》收其《古意》詩1首,出《文苑英華》卷二〇五。► 1篇詩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073篇詩文

詩詞秀
關注教你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