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甲
李甲,字景元,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善畫翎毛,兼工寫竹。見《畫繼》卷三、《畫史會要》卷二。《宋詩紀事補遺》中曾記述,李景元在元符(1098—1100)年間曾任武康縣令;詞存九首,見《樂府雅詞》卷下。► 20篇詩文
杜耒
杜耒lěi(?——1225),南宋詩人。字子野,號小山,今江西撫州人。嘗官主簿,後入山陽帥幕,理宗寶慶三年死於軍亂。其事跡見於《續資治通鑑》卷一六四。► 28篇詩文
孫惟信
孫惟信 (公元1179年~1243年)字季蕃,號花翁,開封(今屬河南)人。生於宋孝宗淳熙六年,卒於理宗淳祐三年,年六十五歲。以祖蔭調監,不樂棄去。始婚於婺,後去婺出遊。留蘇、杭最久。一榻外無長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間,公卿聞其至,皆倒屣而迎長。長身縵袍,氣度疏曠,見者疑為俠客異人。每倚聲度曲,散發橫笛;或奮袖起舞,悲歌慷慨。終老江湖間。淳祐三年客死錢塘,年六十五。有《 花翁詞 》一卷,已佚。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有輯本。► 31篇詩文
張嵲
張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調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參軍,辟利州路安撫司幹辦公事。► 665篇詩文
劉光祖
劉光祖[公元一一四二年至一二二二年]字德修,簡州陽安人。生於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卒於寧宗嘉定十五年,年八十一歲,登進士第。除劍南東川節度推官。淳熙五年,(公元一一七八年)召對,論恢復事,除太學正。光宗時,為侍御史,極論道學所系。徙太府少卿,求去不已,除直秘閣潼川運判。後官至顯謨閣直學士。卒,諡文節。光祖著有後溪集十卷,《宋史本傳》傳於世。► 32篇詩文
李邴
李邴(1085-1146), 字漢老,號龍龕居士。濟州任城人。生於宋神宗元豐八年,卒於高宗紹興十六年,年六十二歲。崇寧五年,1106年舉進士第。累遷翰林學士。高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苗傅、劉正彥反,邴諭以逆順禍福之理,且密勸殿帥王元,俾以禁旅擊賊。後為資政殿學士,上戰陣、守備、措畫、綏懷各五事,不報。閒居十七年,卒於泉州。諡文敏。邴著有草堂集一百卷,《宋史本傳》傳於世。存詞8首。► 50篇詩文
劉攽
劉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學家,劉敞之弟。字貢夫,一作貢父、贛父,號公非。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說江西樟樹人。慶曆進士,歷任曹州、兗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書舍人。一生潛心史學,治學嚴謹。助司馬光纂修《資治通鑑》,充任副主編,負責漢史部分,著有《東漢刊誤》等。► 4篇詩文
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學家。字彥章,號浮溪,又號龍溪,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貫婺源,後移居饒州德興(今屬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韓駒學詩,入太學,喜讀《春秋左氏傳》及《西漢書》。崇寧二年(1103)進士,任婺州(今浙江金華)觀察推官、宣州(今屬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屬安徽)通判等職。《全宋詞》錄其詞4首。► 18篇詩文
丘處機
丘處機,乾道,字通密,道號長春子,是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人以及執掌天下道教的宗教領袖。登州棲霞人士(今屬山東)。中國金代著名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道教領袖、政治家、文學家、養生學家和醫藥學家。元世祖時,追封其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155篇詩文
張俞
張俞(《宋史》作張愈),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字少愚,又字才叔,號白雲先生,益州郫(今四川郫縣)人,祖籍河東(今山西)。屢舉不第,因薦除秘書省校書郎,願以授父而自隱於家。文彥博治蜀,為築室青城山白雲溪。著有《白雲集》,已佚。► 41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