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律然

[清]僧。字素風,海虞(今江蘇常熟)秦氏子,剃染長壽庵。工詩、畫,有息影齋詩鈔。《清畫家詩史》► 1篇詩文

吳翌鳳

吳翌鳳(1742~1819)清著名藏書家。字伊仲,號枚庵、一作眉庵,別號古歡堂主人,初名鳳鳴,祖籍安徽休寧,僑居吳郡槐樹街(今蘇州),藏書家吳銓後裔。所著《遜志堂雜抄》10卷,系其讀史筆記,內容多方涉及歷代藏書、刻書史實,足資研究藏書史參考。另著有《懷舊集》20卷、《卯須集》20卷、《吳梅村詩集箋注》20卷、《與稽齋叢稿》31卷、《東窗叢錄》5卷等。輯有《國朝文征》40卷。► 2篇詩文

汪懋麟

汪懋麟

汪懋麟[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號蛟門,江蘇江都人。生於明思宗崇禎十三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歲。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進士,授內閣中書。因徐乾學薦,以刑部主事入史館充纂修官,與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鏇罷歸,杜門謝賓客,晝治經,夜讀史,日事研究,銳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與汪楫同里同有詩名,時稱“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閣集二十六卷,《清史列傳》行於世。► 1篇詩文

李慈銘

李慈銘

李慈銘(1830~1894)晚清官員,著名文史學家。初名模,字式侯,後改今名,字愛伯,號蓴客,室名越縵堂,晚年自署越縵老人。會稽(今浙江紹興)西郭霞川村人。光緒六年進士,官至山西道監察御史。數上封事,不避權要。日記三十餘年不斷,讀書心得無不收錄。學識淵博,承乾嘉漢學之餘緒,治經學、史學,蔚然可觀,被稱為“舊文學的殿軍”。► 1篇詩文

鄭文焯

鄭文焯

鄭文焯(1856~1918)晚清官員、詞人。字俊臣,號小坡,又號叔問,晚號鶴、鶴公、鶴翁、鶴道人,別署冷紅詞客,嘗夢遊石芝崦,見素鶴翔於雲間,因自號石芝崦主及大鶴山人,奉天鐵嶺(今屬遼寧)人,隸正黃旗漢軍籍,而托為鄭康成裔,自稱高密鄭氏。光緒舉人,曾任內閣中書,後旅居蘇州。工詩詞,通音律,擅書畫,懂醫道,長於金石古器之鑑,而以詞人著稱於世,其詞多表現對清王朝覆滅的悲痛,所著有《大鶴山房全集》。► 4篇詩文

郭麐

郭麐

郭麐(lín )(1767~1831)字祥伯,號頻伽,因右眉全白,又號白眉生、郭白眉 ,一號邃庵居士、薴蘿長者。江蘇吳江人。著作主要有《靈芬館詩集》(《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四集》十二卷,《續集》八卷,《雜著》二卷,《雜著續編》四卷)、《江行日記》一卷、《唐文粹補遺》二十六卷,以及《蘅夢詞》、《浮眉樓詞》、《懺余綺語》各二卷等。► 1篇詩文

陳洵

陳洵,字述叔,別號海綃,是廣東江門市潮連芝山人(前屬新會縣潮連鄉),生於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 。少有才思,聰慧非凡,尤好填詞。光緒間曾補南海縣學生員。後客游江西十餘年,風塵僕僕,蹇滯殊甚。返回廣州之後為童子師,設館於廣州西關,以舌耕餬口,生活窮窘。辛亥(1911年)革命後,受到新潮流的影響,思想有所變化,是年在廣州加入南國詩社。晚歲教授廣州中山大學。► 2篇詩文

邵瑞彭

邵瑞彭

邵瑞彭(1887~1937年),一名壽籛(壽錢),字次公,淳安縣富文鄉楂林村人。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就讀於慈谿浙江省立優級師範學堂,先後加入光復會、同盟會,任同盟會浙江支部秘書。► 1篇詩文

談遷

談遷

談遷(1594~1657),明末清初史學家。原名以訓,字仲木,號射父。明亡後改名遷,字孺木,號觀若,自稱“江左遺民”。浙江海寧(今浙江海寧西南)人。終生不仕,以傭書、作幕僚為生。喜好博綜,子史百家無不致力,對明代史事尤其注心。著有《國榷》一書。50多歲完成原稿,但被小偷偷走,在受到打擊後,他便從痛苦中掙脫出來,編著一部新的《國榷》。新的《國榷》共104卷,428萬4千字。► 3篇詩文

江湜

江湜

江湜 (shí )(1818~1866)清代詩人。字持正,又字弢叔,別署龍湫院行者,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諸生。三與鄉試,皆不第,出為幕友,歷山東、福建等省。在京師得親戚資助,捐得浙江候補縣丞。鹹豐十年,奔走避兵,憂憤而死。詩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敔堂詩錄》。《吳中先賢譜》 蘇文 編繪。► 4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