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

金朝元好問

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後長松。十年種木,一年種穀,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後清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重重疊疊的山峰隔斷了繁華喧鬧的都市生活,更覺得年豐人壽在我們這個小村落。移居到想要去的人跡罕至之所,那裡有視窗可以看到碧綠的山峰,還有屋後茂密的松柏一棵棵。種植那十年成材的樹木,耕作那一年收穫的穀物,都交給那些年輕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來,欣賞那將落的明月;醉飽之後,充分享受那山間的清風拂面而過。

注釋
人月圓:黃鐘調曲牌名。
重岡:重重疊疊的山岡。
紅塵:這裡指繁華的社會。
要就:要去的地方。
遠岫:遠山。

鑑賞

整首小令的上半闋,寫他為什麼要“卜居外家東園” 。“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後長松。”這就是人認為十分理想的卜居之地,是詩人心中嚮往的優美的幽居佳境。下半闋寫移居新環境中的新生活,人活著,總要吃飯穿衣,作為平民種木、種穀之類的事,不乾是不行的。而他年事已高,不宜體力勞動,所以“十年種木,一年種穀”的體力勞動,全都交付給子女去乾。而自己呢?惟有“醒來明月,醉後清風。”這是詩人晚年的生活寫照。

整首小令表面上看,只是對山林間悠然自得的生活,沒有任何一字提及詩人對當時的元朝暴政的不滿之情。但細細咀嚼,又字字句句語含沉痛,蘊藏著對暴政的不滿之意。雖不言情,但通過寫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滿了詩人悲憤之情,情深意摯,可謂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創作背景

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歷盡磨難的元好問回到家鄉秀容,擇居母親張氏娘家東園。顛沛流離多年方始安定,眼見家鄉寧靜太平,年成豐收,他如釋重負,作了這首曲。
元好問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525篇詩文

猜您喜歡

減字木蘭花·競渡

宋代黃裳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宴散

唐代白居易

小宴追涼散,平橋步月回。
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戴來。
將何還睡興,臨臥舉殘杯。

塞上聽吹笛

唐代高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