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飄蓬只逐驚飆轉
清代:納蘭性德
飄蓬只逐驚飆轉,行人過盡煙光遠。立馬認河流,茂陵風雨秋。
寂寥行殿索,梵唄琉璃火。塞雁與宮鴉,山深日易斜。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事如飄蓬,風吹浪卷。多少繁華流過,回眸處滿眼荒蕪。我策馬,遠行。不敢再回首蒼茫夜色。天壽山暮色四合,最後一抹殘陽的餘暉斜灑在空寂的山林深處。
一把銹跡斑斑的銅鎖,鎖住了行宮大門,也將舊時的熱鬧與繁華鎖在了時空深處。只有那些盤鏇在宮殿上空的大雁和烏鴉,還像以前那樣不停地聒噪著,似乎還想在這深山日暮的斷瓦殘垣里,找尋到舊日的榮華記憶。
注釋
“飄蓬”:飄飛的蓬草。 比喻人事的飄泊無定。“驚飆”:狂風。此句謂人事無定,在光陰中隨風四散,漂泊不定。
“茂陵”:指明十三陵之憲宗朱見深的陵墓,在今北京昌平縣北天壽山。
“行殿”:行宮。皇帝出行在外時所居住之宮室。唐李昂《戚夫人楚舞歌》:“風花菡萏落轅門,雲雨徘徊入行殿。”
“梵唄”:佛家語。謂作法事時的歌詠讚頌之聲。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經師論》:“原夫梵唄之起,亦肇自陳思。”陳思,曹植。琉璃火,即琉璃燈,寺廟中點燃之玻璃製作的油燈。
“宮鴉”:棲息在宮苑中的烏鴉。
賞析
容若這一闋亦是過明皇陵的感懷之作。這樣的作品《飲水》詞中頗有幾首,《好事近》有“零落繁華如此。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採桑子》有“行人莫話前朝事,風雨諸陵,寂寞魚燈。天壽山頭冷月橫”等句,都是
詩人過經明十三陵時,對前朝皇陵景象的描繪。這首再加吟詠,容若全以景語入詞,以詞境作畫,以畫意入詞。將“行人過盡煙光遠”的飄渺、“茂陵風雨秋”的滄桑、“寂寥行殿鎖”的荒蕪和“山深日易斜”的感傷溶合在一起。故更婉曲有致,此詞猶如一副山水寫意圖,畫意幽遠。而其不勝今昔之感,興亡之嘆又清晰可見。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箇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284篇詩文
秋行
宋代:徐璣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閒傍柳邊行。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浪細生。
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
宋代:李清照
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
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
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念奴嬌·過洞庭
宋代: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著 同:著;玉界 一作:玉鑒)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滄浪 一作:滄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著 同:著;玉界 一作:玉鑒)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滄浪 一作:滄冥;嶺表 一作: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