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沒到過謝公台,那裡的明月清風是否健在?舊日的友人大鬍子孫覺去了哪裡?今日我又重來:你李矮子的風流已屬上等高才。
秋色漸漸凋萎在這一帶,滿地黃菊映亮了酒杯中的江海。等到明年二月仲春到此觀賞桃花,爭相盛開:都是“劉郎”我走後才種栽。
注釋
⑴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好離鄉》、《蕉葉怨》。
⑵李公擇:即李常,字元中,今屬安徽省桐城市人。北宋元祐年間與李公麟、李公寅同時舉進士,時稱“龍眠三李”。
⑶謝公台:傅註:“謝公台在維揚。”維揚,即揚州。
⑷明月清風:李白《襄陽歌》:“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歐陽修《採桑子》十三首之十一:“明月清風,把酒何人憶謝公?”
⑸髯(rán)孫:本指孫權。見《三國志》卷四十七《吳主傳》注引《獻帝春秋》。這裡指孫覺。蘇軾在《欲往湖州,見孫莘老,別公輔、希元、彥遠、醇之、穆仲》詩中也稱孫覺(莘老)為“紫髯翁”。
⑹短李:本指中唐李紳。見《新唐書·李紳傳》、自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笑勸迂辛酒,閒吟短李詩”二句自注。這裡指李常。
⑺摧頹(tuí):衰敗。
⑻黃英:黃花。指菊花。
⑼“看取”三句: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入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劉郎,本是詩人劉禹錫自指。這裡借喻孫覺。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九月,當時李常任湖州知州,蘇軾在赴密州知州任途中經過湖州,於是偶獲機緣,參與了李常的洗兒宴,席上勸李常酒,作下此詞。賞析
發端以“謝公台”起興,意在寫出赴任途中來到友人李公擇湖州任所的一種快感。這裡的“謝公台”,應當是借喻友人任所。“明月清風”則是運用成語,藉以寫湖州的自然美,似乎也隱隱象徵著友人清高潔白的操守,而以感嘆出之,表達了詞人的讚賞之情。三、四句轉入對舊太守、友人孫覺的懷念:“舊日髯孫何處去,重來。”二句寫出了席間面對新守時對舊守的懷想。隨後又回到當前,讚頌新太守、東道主李常的才具:“短李風流更上才。”“短李”與“髯孫”都是用典,正好切合新、舊太守外形與姓氏的特點,前後相映成趣,顯得既典雅又詼諧。
過片兩句對景感時:“秋色漸摧頹,滿院黃英映酒杯。”詞人以“映酒杯”點明“席上”勸酒的題意,以“滿院黃英”寫出深秋時節的特徵,對“秋色漸摧頹”的概括性描述則寓含著時序遷移的感慨,與上片寫到的“舊日”、“重來”這種今昔之感是一脈相通的。最後三句是對明春桃花爭開的盛景的想像,詞人化用劉禹錫的詩意,變諷刺為讚頌,象徵性地讚美了舊太守的政績,並再度飽含深情地表達了對他的深切懷念。“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大概是事業發展乃至社會進步的一種普遍現象。
全詞,詞人表達了對舊太守的懷念,同時也是對新太守的激勵,因為未來提起的栽樹的“劉郎”,是現在的太守李常。作者題作“勸李公擇酒”,其深意或許就在於此。
青門同攜手,前歡記、渾似夢裡揚州。誰念斷腸南陌,回首西樓。算天長地久,有時有盡,奈何綿綿,此恨難休。擬待倩人說與,生怕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