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看吳山青青,看越山青青,錢塘兩岸青山相對迎。怎忍心分手有離情。
你淚兒盈盈,我淚兒盈盈,香羅帶未結成同心結。江潮已漲,船兒揚帆要遠行。
注釋
吳山:指錢塘江北岸的山,此地古代屬吳國。越山,錢塘江南岸的山,此地古代屬越國。
爭忍:怎忍。
羅帶句:古代結婚或定情時以香羅帶打成菱形結子,以示同心相憐。南朝《蘇小小歌》:“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江邊句:通過潮漲暗示船將啟航。
賞析
詞以一女子的聲口,抒寫她因婚姻不幸,與情人訣別的悲懷。開頭用民歌傳統的起興手法,“吳山青,越山青”,疊下兩個“青”字,色彩鮮明地描畫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勝景。吳越自古山明水秀,風光宜人,卻也閱盡了人間的悲歡。“誰知別離情?”歇拍處用擬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發出嗔怨,借自然的無情反襯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輕盈轉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別的主旨。
“君淚盈,妾淚盈”,過片承前,由寫景轉入抒情。臨別之際,淚眼相對,哽咽無語。“羅帶同心結未成”,含蓄道出了他們悲苦難言的底蘊。古代男女定情時,往往用絲綢帶打成一個心形的結,叫做“同心結”。“結未成”,喻示他們愛情生活橫遭不幸。不知是什麼強暴的力量,使他們心心相印而難成眷屬,只能各自帶著心頭的累累創傷,來此灑淚而別。“江頭潮已平”,船兒就要起航了。“結未成”“潮已平”,益轉益悲,一江恨水,延綿無盡。
這首詞藝術上的顯著特點是反覆詠嘆,情深韻美,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詞採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復沓形式,在節奏上產生一種迴環往復、一唱三詠的藝術效果。詞還句句押韻,連聲切響,前後相應,顯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無間阻,一往情深。林逋沿襲《長相思》調寫男女情愛,以聲助情,用清新流美的語言,唱出了吳越青山綠水間的地方風情,創造出一個雋永空茫、餘味無窮的藝境。
鑑賞
這首小詞這首詞用復沓語,離情于山水物態之中,流暢可歌而又含思婉轉,具有很濃的民歌風味。
上闋寫景,景中襯情。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爭忍有離情?”開篇用語復沓,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寫錢塘江兩岸青山相對迎客,渲染出錢塘江兩岸優美的風光,藉以托物寄懷。接下來兩句採用擬人手法,寫兩岸青山相送迎,但它卻並不能真正理解情人離別的痛苦,“離情”二字,既點明主題,又轉入人間離別愁苦。
下闋抒情,以情托景。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承上片離別,寫情人離別難捨難分,無語凝噎,淚眼相視。離別之時總易睹物生情,難以自已,而此處寫到離別時的表現是淚水盈眶,卻不是哭泣,顯示出了雙方都是在有意地壓抑自己的悲痛,以免給對方造成更大的悲痛和感傷。一方面要承受著分別的痛苦.一方面卻要假意寬慰,不要過多牽掛,可見雙方相互體貼入微,相愛之深。古代民間男女定情,常用香羅帶打成心狀結,送給對方作為信物,表示雙方同心,永遠相愛,但這對男女分手在際卻“結未成”,暗喻未能定下終身。末句“江頭潮已平”,以景作結,寫江潮漲滿,船兒正該啟航了,景中寄情,蘊藉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