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雨不絕

唐代杜甫

鳴雨既過漸細微,映空搖颺如絲飛。
階前短草泥不亂,院裡長條風乍稀。
舞石鏇應將乳子,行雲莫自濕仙衣。
眼邊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歸。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喧譁的雨已經過去、逐漸變得細微,映著天空搖漾的是如絲的細雨飄飛。
石階前小草沾了泥並不髒亂,院子裡柳條上的風也陡然變得稀少起來。
舞石應立即帶著乳子起飛,且不要因播撒雲層濡濕自己的仙衣。
眼前江船何其匆促,不等到江流平靜就迎著風浪歸去。

注釋
⑴《杜演義》:先之以鳴雨,繼之以微雨,故題雲《雨不絕》。
⑵鳴雨:雷雨。邊連寶:大雨易絕,細雨難絕。大雨過而繼以細雨,則倍難絕。諺所謂雨後毛不晴也。
⑶映空:猶陰空,天色昏暗。《通俗文》:日陰曰映。颺(音揚),飛揚。如絲飛,指細雨綿綿。
⑷長條:指柳樹枝條,例如庾信詩“河邊楊柳百尺枝,別有長條踠地垂”(《楊柳歌》),以及杜甫絕句“隔戶楊柳弱嫋嫋,狂風挽斷最長條”。有人認為“長條”指雨,恐非。仇兆鰲註:草不沾污,見雨之微。風雖乍稀,雨仍未止也。
⑸“舞石”句用典。舞石將乳子,見於《水經注》卷三十八:湘水東南流徑石燕山東,其山有石一,紺而狀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風相薄,則石燕群飛,頡頏如真燕矣。鏇應:很快。將:帶領。這句是用傳說中石燕來形容風中的雨點。
⑹《杜律演義》:莫自濕,勸神女莫久行雨,而自濕其衣也。仇註:舞燕將子,記暮春雨。行雲濕衣,切巫山雨。這裡也用了一個典故,出自戰國時期宋玉的《高唐賦》序:昔者先王(指楚懷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⑺舸(音葛):船。何:何其。匆促:匆忙、倉促。
⑻“未待”句是說,未等水流平穩,就逆流而歸。

創作背景

當作於公元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當時杜甫55歲,住在夔州(今重慶奉節)。當年可能雨水較多,此篇前杜甫已有數首詩詠雨。

鑑賞

清初學者仇兆鰲《杜詳註》:此詩上六句寫雨中景物,末二句寫雨際行舟。風狂雨急,故鳴而有聲,既過則細若飛絲矣。草不沾污,見雨之微。風雖乍稀,雨仍未止也。舞燕將子,記暮春雨。行雲濕衣,切巫山雨。江舸逆浪,杜甫對冒險營運表示擔憂。

清代杜詩研究家浦起龍《讀杜心解》:“望晴之詞,祝其止舞而挾子以游,停雲而振衣適志,已引動欲歸義。乳子本說燕雛,仙衣本說神女,公乃借形挈家歸去之志也,運古入化。”

當代詩人謝頤城認為仇兆鰲對“舞石鏇應將乳子,行雲莫自濕仙衣”兩句的註解有問題,浦起龍“運古入化”的評語也不恰當。他認為杜甫借“舞石”“將乳子”,表示自己將“挈家歸去”;借巫山神女的典故“行雲莫自濕仙衣”,是提醒自己不能只顧“行雲”、遊覽瀟灑,而延誤了歸程。同時謝頤城認為這首詩最大的毛病是:“舞石”典故用得突兀,不協調。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1539篇詩文

猜您喜歡

掃花游·秋聲

宋代王沂孫

商飆乍發,漸淅淅初聞,蕭蕭還住。頓驚倦旅。背青燈弔影,起吟愁賦。斷續無憑,試立荒庭聽取。在何許。但落葉滿階,惟有高樹。
迢遞歸夢阻。正老耳難禁,病懷淒楚。故山院宇。想邊鴻孤唳,砌蛩私語。數點相和,更著芭蕉細雨。避無處。這閒愁、夜深尤苦。

鷓鴣天·賞荷

金朝蔡松年

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
山黛遠,月波長,暮雲秋影蘸瀟湘。醉魂應逐凌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

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

宋代李清照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