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秋夜宴臨津鄭明府宅

唐代杜審言

行止皆無地,招尋獨有君。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雲。
露白宵鍾徹,風清曉漏聞。
坐攜餘興往,還似未離群。

賞析

公元689年(唐永昌元年)前後,杜審言在江陰任縣丞、縣尉等職時,應臨津縣鄭明府之邀,在一個秋日的夜宴上,即興抒懷,作了這首《秋夜宴臨津鄭明府宅》。此時,詩人年愈四十,頗負詩名,但仕途坎坷,久沉下僚,且曾經貶謫吉州司戶參軍,受司馬周季重和司戶郭若訥誣諂幾致死,兒子杜並也慘遭殺害。在這一系列打擊之下,詩人深感宦海沉浮,寵辱無常,身不由己,並因而產生了“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雲”的思想。這首詩不僅描繪了秋夜宴會的情景,也真實地反映了詩人這一時期的思想和生活狀況。

詩以身世之慨落筆,率直深沉,“行止皆無地”,是寫詩人在仕途上進退維谷,處境困厄。在此失路艱虞的情況下,“招尋獨有君”,意即:只有您還相邀我,充分表達了詩人對鄭明府感激讚美之情。言外之意就是說鄭明府是惟一能以恩德相結的知己,以聲氣相求的知音。在讚美鄭明府的同時也流露出人生得一知己而心滿意足的情緒,為全詩創造了友好愉悅的氣氛。這聯詩採用的是欲揚先抑的手法,把一個普通的邀請,寫得激盪人心,意味深遠。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雲”,既是詩人即席產生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也是詩人多年來鬱郁不得志的表現。酒可以解憂,酒可以消愁,醉中歲月易逝,這就流露詩人胸中的憤憤不平。“身外即浮雲”,是說一身之外,榮名利祿都像過眼煙雲,不值得去追求。這貌似曠達的言詞的背後,不免含有幾分憤懣之情。

詩沒有直接描述飲宴的熱烈場面,但通過“露白宵鍾徹,風清曉漏聞”的景物描寫,已透露出賓主之間通宵達旦的歡宴。“露白”,說明有月華高照。在這月朗風清之秋夜,朋友們飲酒賦詩,不知不覺中時間飛逝,夜裡清晰的鐘聲催人,拂曉滴嗒的漏聲促人。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一夜歡宴過去了,終於到了告別的時刻。

在通宵達旦的歡宴之後,正與朋友告別之際,詩人沒有一句留戀惜別的絮語,卻說:“坐攜餘興往,還似未離群”,意思是:只要有您的友誼在,我就不會感到孤獨,表明友誼的深厚與真摯,使他這個“行止皆無地”的人將不會再感到孤單,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慰藉。實際上是對鄭明府又一次的讚揚。

杜審言

杜審言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漢族,中國唐朝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鹹亨進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51篇詩文

猜您喜歡

齊天樂·綠蕪凋盡台城路

宋代周邦彥

綠蕪凋盡台城路,殊鄉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鳴蛩勸織,深閣時聞裁剪。雲窗靜掩。嘆重拂羅裀,頓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螢清夜照書卷。
荊江留滯最久,故人相望處,離思何限。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憑高眺遠。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薦。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斂。

聲聲慢·秋聲

宋代蔣捷

黃花深巷,紅葉低窗,淒涼一片秋聲。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疏疏二十五點,麗譙門、不鎖更聲。故人遠,問誰搖玉佩,檐底鈴聲。
彩角聲吹月墮,漸連營馬動,四起笳聲。閃爍鄰燈,燈前尚有砧聲。知他訴愁到曉,碎噥噥、多少蛩聲。訴未了,把一半、分與雁聲。

秋日三首

宋代秦觀

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
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

月團新碾瀹花瓷,飲罷呼兒課楚詞。
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

連卷雌霓小西樓,逐雨追晴意未休。
安得萬妝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