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水仙子·渡瓜洲

元代趙善慶

渚蓮花脫錦衣收,風蓼青雕紅穗秋,堤柳綠減長條瘦。系行人來去愁,別離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小洲邊的野荷,花瓣脫落,粲綠的荷葉也已委靡。風中的秋蓼不再青蔥,暗紅色的穗花一派淒淒。堤岸的楊柳減了翠色,只留下幾乎光禿的長條細細。這一切,同渡江行人的旅愁繫結在一起。古往今來,離情別恨最是難以擺脫和忘記。鎮江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一路上我都惆悵不已。

注釋
瓜洲:在江蘇邗江縣南之運河入長江處,與鎮江隔岸相對,為著名的古渡口。
蓼:植物名,生水邊,開鞭穗狀小花。
南徐:今江蘇鎮江市丹徒縣。
西津渡:一名金陵渡,在鎮江城西蒜山下的長江邊。
北固:山名,在鎮江市內長江岸上,為著名的古要塞與名勝地。

賞析

長江素稱天塹,橫渡決無今日交通之便捷。所以古人渡江之時,無不心潮澎湃,產生各種各樣不可名狀的愁情。作者此時是從北岸的瓜洲渡往對岸,自然也不例外。

不過,該篇同同類作品渡江伊始即心緒聯翩的通常作法不同,它選擇表現的區段是“近岸”與“上岸”的部分。起首三句鼎足對,分寫了洲渚、江灘、堤岸,雖也是由遠及近,卻已是渡行的結束,且所著筆描繪的,是舉目所見的由植物所呈現的蕭瑟秋景。這就使該曲有別於以表現大江江面為主的渡江之作,不以雄奇險豪為目的,而更多了一種冷落衰涼的旅愁情味。

“堤柳綠減長條瘦”,是“渚蓮”、“風蓼”蕭索風景的延伸,也是此時距人最近的感受對象。作者遂以此為過渡,生髮出離情別意的感慨。“今古悠悠”是從時間著筆,而繼後的三處鎮江地名則從空間入手,兩相綜合,便將別離之恨從秋景的細部拓展瀰漫開來,有一種觸目皆愁、揮之不去的意味。行程已經結束,而“別離情”卻緊縈心頭,這就寫出了“渡瓜洲”的心緒。可見起首三句的景語,雖然局面不大,卻有賦中見興的效果。趙善慶所作散曲多為寫景小令,而其筆下景語多近寒瘦,有孟郊賈島的風格。這在元散曲中雖不多見,卻也別具一種特色。

趙善慶

趙善慶

趙善慶(?-1345年後),元代文學家。一作趙孟慶,字文賢,一作文寶,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縣)人。《錄鬼簿》說他「善卜術,任陰陽學正」。著雜劇《教女兵》、《村學堂》八種,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譜》稱其曲「如藍田美玉」。► 17篇詩文

猜您喜歡

聞蟲

唐代白居易

暗蟲唧唧夜綿綿,況是秋陰欲雨天。
猶恐愁人暫得睡,聲聲移近臥床前。

眼兒媚·秋思

明代劉基

萋萋芳草小樓西,雲壓雁聲低。兩行疏柳,一絲殘照,萬點鴉棲。
春山碧樹秋重綠,人在武陵溪。無情明月,有情歸夢,同到幽閨。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唐代李白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山 一作:曉)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