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寄荊州張丞相

唐代王維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所思念的人在何方?重山疊嶂,只能悵然遙望荊州。
我雖滿腹才華,可天下卻無人賞識,沒有您張丞相的擢升,恐怕我還寂寂無名。您的知遇之恩,我終身難忘。
您遭不幸,被貶荊州,我也將追隨您,退出這污濁的官場。歸隱田園。
南飛的大雁呀,你們振翅高飛,可是怎能將我的思緒傳與荊州的故人?

注釋
⑴荊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張丞相:即張九齡。張九齡於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貶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⑵所思:所思慕的人,所思慮的事。《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⑶悵望:惆悵地看望或想望。南朝齊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荊門:山名,在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此處借指荊州。
⑷舉世:普天下。《莊子·逍遙遊》:“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⑸方將:將來,未來。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漢武帝徐樂諸才,備應對之能,而雄猜多忌,豈獲晤言之適,不誣方將,庶必賢於今日爾。”農圃:種糧和種菜的人。晉張載《七哀詩》:“頹隴並墾發,萌隸營農圃。”
⑹藝植:種植,耕種,栽植。《北史·鐵勒傳》:“近西邊者,頗為藝植,多牛而少馬。”老丘園:終老於田園。《舊唐書·劉黑闥傳》:“天下已平,樂在丘園為農夫耳。起兵之事,非所願也。”
⑺飛雁:一作“飛鳥”。飛:《全唐詩》校:“一作無。”
⑻何由:怎能。南朝宋謝靈運《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

創作背景

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張九齡為中書令,次年擢王維為右拾遺,是年王維三十五歲。王維視張九齡為伯樂、恩人。當張九齡被貶荊州之後,舉朝之士但求自保,王維卻不避權貴,寫成此詩表達對張的知遇之恩。

賞析

《寄荊州張丞相》這首寄託作者對張九齡的深切懷念,抒發世無知音,自己也將歸老田園的情懷。

首聯起筆疑問,設定懸念,然後用腦海中的想像做答,並點題,表明對張丞相的思念。“所思竟何在”,詩人“思”那名動一時的名相在哪裡,接著“悵望深荊門”,既表達了對張九齡的深深懷念,又寫出了對當時黑暗政治的不滿。頷聯則是加深了這種不滿的感情,在抒情上更進一層。“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追憶往事,訴說自己仕途的坎坷及對張九齡賞識、提拔自己的感激。“無相識”略顯誇張,有明顯的奉承之意;或有雙關意,指別的丞“相”不“識”己的意思。頸聯表明自己的立場:“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說明自己不會與昏暗的官僚門同流合污,將隱居于山川田園之中。那山水田園就是詩人在紅塵中一直所沉吟嚮往的地方,表達了詩人歸隱的決心。尾聯講寄言,“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眼睛望著南飛雁,一直看它們飛到天邊的盡頭,消失為止,與“悵望”首尾呼應。此處用了“雁”、“言”諧音,似乎也是在說或許那南飛雁能幫詩人捎帶去吧。詩人寄思念之情於南飛大雁中,更以鴻雁過盡,無從寄書,抒發自己難言的隱痛,意在言外。

全詩以景結束,蘇軾王維“詩中有畫”,“目盡南飛雁”有這個意思。以此收束全文,低吟婉轉,更覺深沉。詩歌語言樸實無華,自然天成,處處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實意。

王維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476篇詩文

猜您喜歡

祭石曼卿文

宋代歐陽修

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遣尚書都省令史李敭,至於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於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嗚呼曼卿!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歸於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不配者,後世之名。此自古聖賢,莫不皆然,而著在簡冊者,昭如

過分水嶺

唐代溫庭筠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

長相思·村姑兒

宋代蔡伸

村姑兒。紅袖衣。初發黃梅插稻時。雙雙女伴隨。
長歌詩。短歌詩。歌里真情恨別離。休言伊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