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為農

唐代杜甫

錦里煙塵外,江村八九家。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
遠慚勾漏令,不得問丹砂。

注釋

⑴錦里:即指成都。成都號稱“錦官城”,故曰錦里。煙塵:古人多用作戰火的代名詞。如高適“漢家煙塵在東北”。這時遍地干戈,惟成都尚無戰事,故曰煙塵外。
⑵從茲老:杜甫經過長期流浪,在政治上又碰了多次的壁,故有終老之意。
⑶賒:遠也。國:指長安。杜甫始終不能忘懷國事,即此可見。
⑷勾漏令:指晉葛洪。洪年老欲煉丹以求長壽,聞交趾出丹砂,因求為勾漏令,帝以洪資高,不許。洪曰:非欲為榮,以有丹耳。帝從之(見《晉書·葛洪傳》)。杜甫自言不能如葛洪一樣棄世求仙,所以說懶。其實是一種姑妄言之的戲詞。

簡析

這是杜甫開始卜居成都草堂時所作。當時,天下大亂,而“錦里”(即錦官城成都)不在亂中,故說“煙塵外”。“江村八九家”,是作者身之所在,是個寥落的江村。頷聯“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寫景,眼前的圓荷小葉,細麥輕花是在居處周圍所見,為下文作鋪墊。後面四句,表現為國構想漸遠漸荒唐,也漸使人明白:那不過是一種極其無奈的自嘲。杜甫不會真下決心“為農”而“從茲老”,更不會下決心追隨葛洪故事去學煉丹砂。這是憤世之言,不可坐實。從“去國賒”可見杜甫始終不能忘懷國事。

是杜甫生活史上一個轉變的標誌。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1539篇詩文

猜您喜歡

逢入京使

唐代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滿庭芳·小閣藏春

宋代李清照

小閣藏春,閒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漸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渾似,何遜在揚州。
從來,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代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