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緊窄的窗戶,小巧的窗紗,拓露出一方視野的空間。窗外飄打過多少陣風雨,而梨花還是那樣的耀眼。不須說客燈前黯然的心緒,孤枕畔旅居的傷感,我的思念總是飛向很遠很遠。太多的清愁催出了三千丈的白髮垂肩,再久的繁華不過是春夢一現。忽然間,我發現居民家飄出一縷縷輕煙,從楊柳樹兩邊升起,漸漸爬上了高聳的屋檐。
注釋
⑴窄索:緊窄。
⑵甚:甚是,正是。
⑶檐牙:檐角上翹起的部位。
鑑賞二
這支《折桂令·客窗清明》小令表現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遊子的孤獨感和失意的情懷;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與心境的寫照。從“五十年春夢繁華”一句推測,此曲約寫於作者五十歲左右。
開頭三句寫即目所見的景物。清明時節,時屆暮春,經過風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漸凋零了。這是透過窗欞所看到的外景,寫景的觀察點是在窗前,故二、三句描寫窄索細密的窗簾和小巧玲瓏的窗紗,以扣緊題目中的“客窗”兩字。接著用“甚情緒燈前”的一個“甚”字,領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漸漸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懷。一個客居在外的人,面對孤燈一盞,當然沒有好心情。客中的情懷、重重心事和天涯漂泊的苦況,縈繞在枕邊耳際。這萬千的心事,作者僅用了以下兩句來進行概括:“三千丈清愁鬢髮,五十年春夢繁華。”上句化用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詩句“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說明自己白髮因愁而生,表現了愁思的深長。下句說五十年來的生活,像夢一樣過去了。這兩句寫出了作者無限的愁思和感愴。
“驀見人家”以下三句,陡然一轉,將視線移向窗外人家,這家門前的楊柳如含煙霧一般,長得與屋檐相齊,充滿著春來柳發的一片生機,給這家人家帶來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此情此景,更反襯出遊子天涯飄泊的孤獨之感。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詞中有“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即是用人家的笑語歡言來反襯自己的寂寞傷神,此曲抒情手法與此一脈相承。
鑑賞一
喬吉卒於至正五年(1345)二月,生年已不可考。但曹寅本《錄鬼簿》說他“江湖間四十年,欲刊所作,竟無成事者”,他在《錄么遍·自述》中也有“批風抹月四十年”之語,則享年至少在六十歲以上。從本曲“五十年春夢繁華”句來看,當是他五十歲進入老境的作品。
這首曲寫的是清明,卻從“客窗”的意境表現,不消說客愁才是真正的主題。詩人先從窗外的一角春景領起,轉入“窄索簾櫳,巧小窗紗”,實已顯現出自己囿守客居一方小小天地的情狀。而臨窗所見的,是“風風雨雨梨花”。風雨、梨花,固然是清明時節的典型景物,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寒食花開千樹雪”;但以“風風雨雨”來配合“梨花”,那就難免使人感到“可恨狂風淫雨惡,曉來一陣,晚來一陣,難道都吹落”(顧德潤《青玉案》)的憾恨了。這種驚心動魄的春景,暗示了作者“客窗清明”的悲愁心情。
守著窗兒,一無出戶賞春的情緒,這就為以下客況的種種回憶留出了地步。詩人以一個“甚”字總領,有感慨萬千之意;而“三千丈”兩句的概括,則充溢著客愁茫茫、萬念俱灰的悵恨。“三千丈清愁鬢髮”,是從李白《秋浦歌》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詩句脫化,這與“五十年春夢繁華”對應,顯示了作者進入垂暮之年而不堪回首平生的頹然心境。白髮皤然,猶漂泊於客鄉,詩人的“情緒”、“客懷”、“心事”,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結末以一個“驀”字打斷客思,重將目光投向窗外,照應“清明”,而深意又不止此。原來清明節前為寒食禁菸,家家冷食,不點火做飯,直到清明的這天才重開新火,而民間又有以新火互贈親鄰的習俗。這一筆以“人家”的“分煙”,襯示自己作客的孤獨,不言愁而愁意倍見,可謂神來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