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野菊

唐代王建

晚艷出荒籬,冷香著秋水。
憶向山中見,伴蛩石壁里。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荒廢的籬邊,盛開著叢叢野菊,冷冷的清香幽幽地籠罩在秋水上。
人猛然回想起在山中也曾見過野菊,它是那樣茂盛地簇生在石縫裡,與它為伴的只有曜曜嗚叫的秋蟲。

注釋
①晚艷:中國古代又稱菊花為“節花”和“女華”等。又因其花開於晚秋和具有濃香故有“晚艷”、“冷香”之雅稱。菊花歷來被視為孤標亮節、高雅做霜的象徵,代表著名士的斯文與友情的真誠。艷:因花色艷麗,故以艷指代花。
②荒籬:指荒蕪的籬笆。
③冷香:指清香的花,這裡指菊花。宋·曾鞏《憶越中梅》詩:“今日舊林冰雪地,冷香幽絕向誰開?”宋·姜夔《念奴嬌》詞:“嫣然搖動,冷香飛向詩句。”明·高啟《梅花》詩之三:“翠羽驚飛別樹頭,冷香狼藉倩誰收?”
④著:同“貯”,居積,引申為籠罩之意。
⑤秋水:神色清澈。
⑥向:從前,往昔。
⑦蛩(《辭源》作qiáng《辭海》作qióng):蝗蟲的別名,俗稱“蚱蜢"。另有傳說中的異獸,古書中也指蟋蟀。

賞析

緊扣住“野”字,寫出了野菊特有的風貌。

其首句“晚艷出荒籬”,意謂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殘,百卉紛謝,連園菊也枯黃萎落的時候,卻舒展出她那艷麗的容顏。其中的“晚”與“荒”相映照,疊現出一幅冷落、蕭瑟的空間背景;再著一個“出”字,不僅突出了野菊的一枝獨放和光彩奪目,亦從力度上強化了野菊生命力的頑強。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謂野菊花吐放的縷縷馥香蕩漾在湛藍的秋水之上。其“冷香”與“秋水”相映照,構成了一幅明淨、雅潔、寬闊,博大而令人心曠神怡的畫面,野菊之造福人間的心志因此而盡顯。其中以“冷”字修菊“香”,從詩人的心理感受來著筆,卻與時令、氣候相吻合,自然地渲染了香味的清純無邪,一顯野菊那冰清玉潔的姿質。“晚艷”、 “冷香”、 “秋水”,既繪出了菊的形貌氣味,又傳出了菊的神韻丰采。 “出荒籬”點出了“野”。後二句則進一步從旁烘托,在“野”字上開拓意境,把“野菊”寫得神完意足,而詩人形象也略約可見。此乃托物扦懷之法。

轉句“憶向山中見”,順著追根求源的線索,展現出野菊的出生地和來源處,緊扣題名中的“野”字拓寬詩的境界,從而使詩意得以升華。

其結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觀地描繪出一位雖終日只能與低吟淺唱的蟋蟀為伴,但卻立根岩縫、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強者形象,其孤標獨顯的高風亮節令人敬佩。

總之,此詩雖短小,但野菊之野勁、野香、野趣盡融其中,而作為“在野”的王建,其棄絕名利、超脫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託。此外,這首詩的虛實處理也很妙。一二句實,三四句虛,由“憶”相聯,於是就從籬、水擴而到山、石,詩境為之開闊而且靈空飛動起來。

創作背景

貞元八年(792),王建學成。根據唐代科舉制度規定,讀書人要由地方掌管選舉的官員選送長安應試,而王建遊學異鄉,無人延譽識拔。於是王建鄙棄軒冕,山居谷汲,學仙求道,餌藥煉丹,在邢州漳溪度過了一段山居生活。山居期間,王建創作此作品。
王建

王建

王建(約767年—約830年):字仲初,生於潁川(今河南許昌),唐朝詩人。其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516篇詩文

猜您喜歡

詠歸堂隱鱗洞

宋代王汝舟

先生名利比塵灰,綠竹青鬆手自栽。
擬把一竿盤石上,幅巾閒過峽山來。

清時通退一何忙,撫志山西漢仲長。
靜覺眼根無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

隱德家聲累世聞,考盤幽澗作閒人。
夭紅過眼隨榮謝,菊秀蘭香自占春。

種竹淇園遠致

感遇·江南有丹橘

唐代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暗香·舊時月色

宋代姜夔

辛亥之冬,余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