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箜篌謠

唐代李白

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
貴賤結交心不移,唯有嚴陵及光武。
周公稱大聖,管蔡寧相容。
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從。
他人方寸間,山海幾千重。
輕言托朋友,對面九疑峰。
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鮑久已死,何人繼其蹤。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要想升天飛仙,千萬不要騎龍,要想遊歷河川,千萬不能騎著老虎。朋友相交應不分貴賤,就像東漢的嚴陵和光武帝一樣。可惜周公執政時是如此的賢明,管叔和蔡叔為什麼還苦苦相逼,不能相容呢?漢代歌謠中說“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漢文帝卻容不下淮南王,將他流放。骨肉兄弟尚且如同路人,我要結交的知己哪裡會有呀?朋友雖然表面上親密無間,可是心卻如同隔著千重山、千重海。和他們相交時,就像面對著九疑山一樣,讓人分不清真假,茫然找不到邊際。許多花長在一個樹枝上,必然會早早凋謝,桃李開花雖然很美麗,但不如松柏能四季常青,朋友也是一樣。管仲和鮑叔牙這樣彼此信任的朋友早已死去,不知道後世還有沒有人像他們一樣,結交朋友能夠貴賤不相移。

注釋
①嚴陵:嚴光,字子陵,東漢餘姚人。
②周公: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
③管蔡:管叔和蔡叔,是周武王的弟弟。
④“漢謠”兩句:語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講的是漢文帝與淮南王之間的兄弟恩怨故事。
⑤九疑峰:山名。在湖南寧遠縣南。其山九穀皆相似,故稱“九疑”。
⑥管鮑: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上天切莫登著龍上天,爬山切莫騎著虎。
古來貴賤結交而心不移者,唯有嚴子陵與漢光武帝。
周公被稱為大聖人,也不容下管叔與蔡叔。
漢謠唱道:“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說盡了漢文帝與淮南王之間的兄弟恩怨。
兄弟尚且與路人一樣,我的心要服從誰呢?
人心方寸之間,便有山海幾千重。
輕信了朋友,對著面,心裡也像隔著九疑峰。
花開必有花謝,桃李樹不如松樹堅貞。
管仲與鮑叔那樣的友誼早已消亡,何人可以繼承他們的風尚?

注釋
⑴箜篌謠:《樂府集》謂《箜篌謠》不詳所起;《太平御覽》引作“古歌辭”。大略言結交當有始終。
⑵嚴陵與光武:據《漢書·逸民傳》:嚴光,字子陵,會稽姚餘人。少有高名,與光武帝劉秀同學。光武即位,改變姓名,隱身不見。光武念其有賢德,令按其貌尋。後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光武疑其是光,備車馬,帶禮物,遣使聘之。凡三返,而後至。帝車架即日幸其館。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其腹曰,咄咄子陵,不肯相助耶?光眠不應。良久曰,古之帝堯有德,巢父洗耳。人故有志,何必相逼?終乘車而去。後帝與光共臥,光加腳於帝腹。翌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爾。”授予建議大夫之職,終不屈從,耕於富春山。後人名其釣處為延陵瀨。
⑶“周公”二句:《詩集·周本紀》:武王崩,成王少,周公專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不利於成王,乃攜武庚以作亂。周公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
⑷漢謠一斗粟:即漢文帝對待淮南王劉武事。
⑸方寸:指心。
⑹九疑峰:也作九嶷山,一名蒼梧山。在湖南寧遠縣。相傳虞舜葬於此。《水經注·湘水注》:九嶷山蟠基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岩九舉,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⑺開花:一作“多花”。
⑻“管鮑”句:《史記·管晏列傳》: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貧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天下不多(看重)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簡析

嘆結交摯友之難。全詩可分為三段。前四句為第一段。首二句比興,喻交友須慎重;三四句從正面列舉貴賤結交而心不移的典範。中四句為第二段,從反面列舉兄弟尚不容的事例。末十句為議論,直接表達詩人對結友不易的看法。“兄弟”四句言兄弟尚且如同路人,他人之間的感情隔閡應如山之高,如海之深。“輕言”二句謂不可輕信、輕托朋友。“開(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喻輕諾必寡信,美言必不信,多交必涉濫,是“輕言”二句的形象化。結尾二句呼喚交友古風的重現。議論部分層層推出,條理井然,虛實相間。

創作背景

為至德二載(757),李白從璘敗後作。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1310篇詩文

猜您喜歡

重別周尚書

南北朝庾信

陽關萬里道,不見一人歸。
惟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

灞陵行送別

唐代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歧,雲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
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

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

唐代白居易

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後文章合有名。
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