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

唐代岑參

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
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長長的渭水東流不休,什麼時候能流到雍州?
請帶上我的兩行熱淚,向著遙遠的故鄉奔流!

注釋
⑴渭州:隴右道有渭州,在今甘肅隴西縣西南。渭水:源出渭州鳥鼠山,東流至陝西境入黃河。秦川:今陝西中部地區,此處指長安。
⑵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為雍州,治所在長安。唐代開元元年,復改雍州為京兆府。此處借指長安。
⑶憑:請求。
⑷故園:指人在長安的高冠別業。

創作背景

這首懷鄉之作寫於天寶八載(749)南京出塞途中。作者在西行經過渭州時看見東流的渭水因而思念起自己的故鄉長安,於是有感而作此

賞析

這首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鄉,而觸發這種感情的緣由則是“見渭水”。全詩通過寫渭水來寄託自己的情思。

詩的一開始就以“渭水東流去”點出題目“見渭水”;而“東流”又暗含詩人“西行”之意。因渭水東流,經過自己的家鄉秦川一帶,對於遠離家鄉的詩人來說,自然要觸動對家鄉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時到雍州”。這句不直寫自己思鄉,而是通過流水來寫,不直說自己何時歸故鄉,而說渭水“何時到雍州”,語意極委婉。而且,這裡不用直陳語氣,卻用反問語氣,與白居易《億江南》詞中“何時更重遊”,與韋莊《浣溪沙》詞中“幾時攜手入長安”等等詩句一樣,都表現出一種痴情的期待和盼望,從而把思鄉之情表達得更為深沉。通過這種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語氣把“思秦川”的“思”傳達出來。“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兩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為寫“思”。詩人本不能返回故鄉,卻將兩行熱淚灑向河水,讓河水帶回故鄉。寄去的是熱淚,寄託的卻是深情。如果說“渭水東流去”的“流”,僅僅是水流,是詩人之所見,是觸起鄉思的一個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園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從而是詩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見”,而是所“思”了。詩人急切地詢問“何時到雍州”的原因在這裡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詩人要讓河水帶去自己對故鄉的懷念。

全詩寫西行途中因“見”而“思”的一個片斷,看來很偶然,但出於詩人內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觸發它;而每經觸發,它都會十分強烈地奔瀉出來,因而又是必然的。詩中就是通過這一剎那所思表現了對故因的一片深情。這首詩的語言樸素自然,不假修飾,是從詩人心中流出,顯得極為真摯深沉。

岑參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577篇詩文

猜您喜歡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唯 通:惟)

送率府程錄事還鄉

唐代杜甫

鄙夫行衰謝,抱病昏忘集。常時往還人,記一不識十。
程侯晚相遇,與語才傑立。熏然耳目開,頗覺聰明入。
千載得鮑叔,末契有所及。意鍾老柏青,義動修蛇蟄。
若人可數見,慰我垂白泣。告別無淹晷,百憂復相襲。
內愧突不黔,庶羞以賙給。素絲挈長魚,碧酒隨玉粒。

玉蝴蝶·秋風淒切傷離

唐代溫庭筠

秋風淒切傷離,行客未歸時。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遲。
芙蓉凋嫩臉,楊柳墮新眉。搖落使人悲,斷腸誰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