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小至

唐代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時人事,每天變化得很快,轉眼又到冬至了,過了冬至白日漸長,天氣日漸回暖,春天即將回來了。
刺繡女工因白晝變長而可多繡幾根五彩絲線,吹管的六律已飛動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臘月快點的過去,好讓柳樹舒展枝條,抽出新芽,山也要衝破寒氣,好讓梅花開放。
我雖然身處異鄉,但這裡的景物與故鄉的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因此,讓小兒斟上酒來,一飲而盡。

注釋
⑴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說指冬至日的第二天
⑵五紋:指五色彩線。《唐雜錄》載,冬至後日漸長,宮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線之功。添弱線:古代女工刺繡,因冬至後,白天漸長,就可以多繡幾根絲線。
⑶葭:初生的蘆葦。琯:古代樂器,用玉製成,六孔,像笛。動浮灰:古時為了預測時令變化,將蘆葦莖中的薄膜製成灰,放在律管內,每到節氣到來,律管內的灰就相應飛出。浮灰:一作“飛灰”。
⑷臘:臘月。
⑸雲物:景物。鄉國:家鄉。
⑹覆:傾,倒。

賞析

由於冬至特定的節氣和自然環境,人墨客們都會感嘆時光與人生,感嘆歲末與寒冬,謳歌冬至節。詩聖杜甫《小至》詩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說前一天)。

《小至》寫冬至前後的時令變化,不僅用刺繡添線寫出了白晝增長,還用河邊柳樹即將泛綠,山上梅花沖寒欲放,生動地寫出了冬天裡孕育著春天的景象。詩的末二句寫他由眼前景物喚起了對故鄉的回憶。雖然身處異鄉,但云物不殊,所以詩人教兒斟酒,舉杯痛飲。這舉動和詩中寫冬天裡孕育著春天氣氛的基調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詩人難得的舒適心情。

全詩緊緊圍繞“小至”的時令,敘事、寫景、抒感,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開篇二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是說冬至後白晝漸長,陽氣漸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遠了。作者以詠嘆筆調點明“陽生春來”與冬至的詩題緊扣,作為總起。中間兩聯:“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是分承:頷聯,直承首聯“冬至”的自然節令特徵;頸聯,直承冬去春來的景物特徵;最後是尾聯:“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結。在這無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讓兒子取酒來盡飲吧!“事”、“景”、“感”三者烘托,從中可自然地悟出詩人寫的只能是“小至”時令,而斷非其他什麼節候,這正是詩人感受敏銳,立意高遠,選材典型,熱愛生活的不俗體現,正是:“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了。

創作背景

這首是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寫的。那時杜甫生活比較安定,心情也比較舒暢。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1539篇詩文

猜您喜歡

春閨怨·不系雕鞍門前柳

元代喬吉

不系雕鞍門前柳,玉容寂寞見花羞,冷風兒吹雨黃昏後。簾控鉤,掩上珠樓,風雨替花愁。

小闌乾·去年人在鳳凰池

元代薩都剌

去年人在鳳凰池,銀燭夜彈絲。沉水香消,梨雲夢暖,深院繡簾垂。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誰知。楊柳風柔,海棠月淡,獨自倚闌時。

西平樂·稚柳蘇晴

宋代周邦彥

元豐初,予以布衣西上,過天長道中。後四十餘年,辛丑正月,避賊復游故地。感嘆歲月,偶成此詞。

稚柳蘇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覺春賒。駝褐寒侵,正憐初日,輕陰抵死須遮。嘆事逐孤鴻盡去,身與塘蒲共晚,爭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