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西江月·送別

宋代蘇軾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馬首長安。舊官何物與新官。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幾變,箇中下語千難。使君才氣卷波瀾。與把新詩判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昨夜您的小船離開京口,今晨我的馬頭遙望長安。舊官拿什麼交代給新官?只有西湖、吳山、公事、案件。
杭州美景,百年來幾度變遷?內含奧秘,下評語叫人為難。新太守林大人的才氣能掀起錢塘江的波瀾。把我的新呈給您。請您細加指點。

注釋
⑴西江月:詞牌名,原唐教坊曲。
⑵送別:《二妙集》本及毛本詞題皆作“蘇州交代林子中席上作。”可從。然文中之蘇州,應為“杭州”之誤。交代:交接職務。
⑶扁舟:小舟。京口:今江蘇鎮江市。乃古潤州治所。
⑷長安:此處代指京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馬首長安,謂馬不停蹄地向京都進發。
⑸舊官何物與新官:孟綮《本事詩·情感第一》載陳朝樂昌公主破鏡重圓詩:“此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都不敢,方驗作人難。”這裡東坡僅以其“新官對舊官”句,借指自己是“舊官”即將離任;“新官”,指林子中,他接替自己任杭州太守。
⑹湖山公案:指東坡自己的吟詠西湖山景的詩作。傅斡《注坡詞》注云:“公伴杭日作詩,後下獄,令供詩帳。此言湖山公案,亦謂詩也。禪家以言語為公案。”
⑺箇中:此中。下語:評說,講說。傅斡註:“禪家有下語之說。”
⑻使君:指新任杭州太守的林子中。才氣卷波瀾:形容林子中的才氣像波濤一般壯闊起伏。
⑼判斷:猶鑑別辨析。

賞析

上片,“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馬首長安。”詞人先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訴說著他的仕宦奔波之苦。這句詞份量沉重,內涵複雜,至少含有兩層意思:其一,詞人說自己沒有做出什麼成績,只留下一堆吟詠西湖山景的作了,表現了東坡的謙虛和自責精神,令人欽敬。其實,詞人這次知杭政績斐然,盡人皆知,他不僅積極抗旱救災,施粥送藥,救活了很多貧困百姓;而且開河浚湖、興建水利,在西湖中築造堰閘,修建南北三十里長堤,並在堤上造六橋,置九亭,遍植楊柳芙蓉,不僅美化了風景,還方便了行旅耕作,深得人民崇敬,以至人們“家有畫像,飲食必祝,又做生祠以報。”

下片,集中請求林子中評判其湖山新詩。“此景百年幾變,箇中下語千難。”詞人說西湖山景千變萬化,百年數異,自己對之描寫是很困難的。這裡,詞人把其湖山詩作的內容限制在自然景物的範圍內,與其他(如政治)無關,而且“百年幾變”,“下語千難”,表明其詩歌內涵隨著風景的變化而複雜多變,用語費神頗多,是正常現象。“使君才氣卷波瀾。與把新詩判斷。”這末二句是詞人對林子中的客套頌揚之辭,當然也含有某種期待的願望,他說林子中才氣如壯闊波濤,一定會對自己的新詩做出公正的評判。用語謹慎巧妙,表面上是請友人品賞、評說自己的新詩,而卻帶有某種警惕性。因為詞中連用“公案”、“判斷”二詞,十分醒目,這涉及到訴訟、判案性質,東坡決不會隨便使用之。東坡似是有意把自己當作了“被告”,等待審判,但他實際上卻又是問心無愧,心地坦蕩,並且充滿了自信心。

全詞表現了詞人對自己奔波在仕宦之途中的無可奈何心境,用意深微,渾然妥貼,章法平中有奇,虛實櫃生,宛曲味永。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二月,詞人被召為翰林承旨,在赴汴京之前,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交接職務之時,為了表示自己無可奈何的心情,於是寫下這首詞。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3637篇詩文

猜您喜歡

千年調·卮酒向人時

宋代辛棄疾

蔗庵小閣名曰“卮言”,作此詞以嘲之。

卮酒向人時,和氣先傾倒。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滑稽坐上,更對鴟夷笑。寒與熱,總隨人,甘國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個和合道理,近日方曉。學人言語,未會十會巧。看他們,得人憐,秦吉了。

秋思寄子由

宋代黃庭堅

黃落山川知晚秋,小蟲催女獻功裘。
老松閱世臥雲壑,挽著滄江無萬牛。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

唐代王維

少年識事淺,強學乾名利。
徒聞躍馬年,苦無出人智。
即事豈徒言,累官非不試。
既寡遂性歡,恐招負時累。
清冬見遠山,積雪凝蒼翠。
浩然出東林,發我遺世意。
惠連素清賞,夙語塵外事。
欲緩攜手期,流年一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