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高僧怎么也會來到這裡?在這秋風颯颯的季節我與您相逢。
陰雨撂荒了您深院的菊花,嚴霜欺倒了半池蓮影。
遭到放逐又豈能違背心性?身居荒野也未能放棄禪宗。
今夜與您相逢共宿,隴上的明月也向我們現出圓圓的光影。
注釋
①杖錫(xī):手持錫仗。錫仗,菩薩頭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環,表示四諦十二姻緣之義。比丘向人乞食,到門口,便震動錫杖上的小環作聲,以讓人知道。
②颯(sà)然:形容風吹時沙沙作響。
③寧:豈能。
④虛空:荒野無人之處。贊公土室在山野。
⑤隴(lǒng)月:潔白明亮的月亮。
賞析
詩人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被貶棄官,暫居秦州,不意遇到了謫置此地的原京師大雲寺贊公,所以以“錫杖何來此”反詰起筆,表現了驚愕之情。“秋風已颯然”自然是寄情於景,以秋風述說一份不滿與困苦。“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緊接“秋風”義旨,進一步渲染贊公與自己處境的蕭條淒涼。對仗工整,用字精準,以“荒”“倒”二字使冷落身世傳神而出。此處也為下文讚嘆贊公梵行高潔,禪心清淨作一反襯。詩至“放逐寧違性,虛空不離禪”則秋戚之情一掃而空,換之以無盡的平和,又透出獨立孤峰頂的豪情。贊公深通佛法,無論外境如何變化,也不能動搖他的清淨心。而一切萬法無非真如,放逐本身也不離空性,就如虛空也是禪。在贊公身邊,使詩人也感染了幾分寧靜安詳。夜間在贊公房間休息,望見朗朗明月,掃清太虛,猶如禪心空明,能出種種違順。同時尾聯也點出題意,以作照應。賞析二
這首詩以“杖錫何來此”發問開始,但又故意不作回答。這是因為政治鬥爭竟然連累到了出家人,杜甫痛心疾首之餘,不願再回顧往事。二、三、四句接著寫秋風、院菊、池蓮,都是贊公禪房所見。這些描寫不僅借物寫人,側面寫出贊公作為釋門隱者清靜淡泊的生活與性格,還運用“颯然"、“雨荒”、“霜倒”等詞語,象徵著贊公平白受屈被貶的不幸遭遇。
五、六兩句從“放逐”起首,推崇贊公不為放逐移節的情操。“放逐寧違性”說贊公被放逐到深山老林,而那裡恰好是贊公喜愛的地方。“虛空不離禪”說寵辱無非虛空,等榮辱,齊貴賤,正是禪門的宗旨。在安慰、讚揚贊公的過程中包含著對眨謫、放逐的蔑視。
最後兩句寫夜,點明題目中的“宿”字。二人本來交情很好,後來同案遭貶,如今又在邊地相逢,自是非常難得。“隴月”句,不僅是寫景,更重要的是以月圓象徵兩位老友的團圓。
這篇詩作的前三聯極富禪趣。在凡胎俗人眼中,身遭貶謫,處境淒涼,當會黯然神傷。然而對禪家佛人來說,一切萬法,一切煩惱,都是主觀的,因此都是空幻不實的,通過勤修苦練參禪悟道,體悟了這種萬物皆空的微妙智慧,即可開悟解脫,最終達到沒有執著、沒有牽掛、沒有悲歡,坦蕩磊落、廣大自在的心境。詩篇中僧人贊公不以自身的遭貶境遇的淒涼而悲傷,對事態變遷來之不拒,處之淡然,可謂了悟了禪定般若之境,體悟了萬物皆空的智慧。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高殿秋砧響夜闌,霜深猶憶御衣寒。
銀燈青瑣裁縫歇,還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真成薄命久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