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宿鄭州

唐代王維

朝與周人辭,暮投鄭人宿。
他鄉絕儔侶,孤客親僮僕。
宛洛望不見,秋霖晦平陸。
田父草際歸,村童雨中牧。
主人東皋上,時稼繞茅屋。
蟲思機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當渡京水,昨晚猶金谷。
此去欲何言,窮邊徇微祿。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早晨才辭別了洛陽,傍晚就到鄭州投宿。
異鄉已沒有自己的伴侶,孤單客子自然和僮僕親睦。
洛陽城已經看不見了,秋雨連綿晦暗了平陸。
老農從青草叢生的地邊歸來,村童還在濛濛細雨中放牧。
主人家住東邊肥沃水田地,該收穫的莊稼環繞著茅屋。
蟋蟀歡鳴織機聲響,麻雀喧噪穀物正熟。
明天將要渡過京水,昨晚卻還住在金谷。
這一去還想說些什麼呢?到邊遠之地掙份薄祿。

注釋
⑴周人:洛陽人,洛陽為東周都城。
⑵鄭人:鄭州人,鄭州春秋時為鄭國都城。
⑶儔(chóu)侶:伴侶,朋輩。唐白居易《效陶潛體》之二:“村深絕賓客,窗晦無儔侶。”
⑷宛洛:二古邑的並稱。即今之南陽和洛陽。常借指名都。
⑸秋霖:秋日的淫雨。《管子·度地》:“冬作土功,發地藏,則夏多暴雨,秋霖不止。”
⑹田父:老農。《尹文子·大道上》:“魏田父有耕於野者,得寶玉徑尺,弗知其玉也。”
⑺東皋:水邊向陽高地。也泛指田園、原野。
⑻思:一作“鳴”。機杼(zhù):指織機。悲:一作“休”。
⑼京水,源出滎陽縣高渚山,鄭州以上稱為京水,鄭州以下稱為賈魯河。
⑽晚:一作“夜”。金谷: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初學記》卷八引晉郭緣生《述征記》:“金谷,谷也。地有金水,自太白原南流經此谷,注谷水。”金谷原為晉代富豪石崇花園,此處代指昔日繁華。
⑾窮邊:荒僻的邊遠地區。徇(xùn):營求。

創作背景

這首是作者於唐玄宗開元九年(721年)赴濟州(治所在今山東濟寧)途中,路過鄭州(今屬河南)時所寫。

賞析

“朝與周人辭,暮投鄭人宿。他鄉絕儔侶,孤客親僮僕”,這四句交待路途情況。早上與周人辭別,晚上在鄭州寄宿,離開親人,越來越遠了,一種淒涼的孤獨之情油然而生。在這寂寞的旅途中,與人相親相近的只有那隨身僮僕了。這後兩句摹寫人情極真,刻畫心理極深,生動地表現出一種莫可名狀的淒清。唐末崔塗詩“漸與骨肉遠,轉與僮僕親”(《巴山道中雨夜抒懷》)就是由這兩句脫化而出。

接下來八句由記敘、議論轉為寫景。詩人將這種淒清孤獨的感情外化為具體可感的“雨中秋景圖”:“宛洛望不見,秋霖晦平陸。田父草際歸,村童雨中牧。主人東皋上,時稼繞茅屋。蟲思機杼鳴,雀喧禾黍熟。”南陽、洛陽在視線中已逐漸模糊、消失,空闊遼遠的原野籠罩在霏霏的霪雨、蒙蒙的煙氣之中。村頭,田父荷鋤踏青而歸,牧童短笛聲聲,怡然自得,村東水邊高地上的主人家環繞在一片油綠鮮亮的莊稼中。還有悲鳴的秋蟲,搖動的機杼,喧囂的雀鳥。

詩的最後四句又由寫景轉為直接抒情。“明當渡京水,昨晚猶金谷”。這兩句是說:“我昨天還在繁華的洛陽,而明天就要去偏遠的鄭州了。”句意和頭二句“朝與周人辭,暮投鄭人宿”前後呼應,既體現出感情的凝聚、深化,給人以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另一方面又開合有度,收放自如,渾然一體。“此去欲何言,窮邊循微祿”是指為了微薄的俸祿而到窮僻邊遠的地方去。這二句話感情深沉、情韻豐厚而不作平白直露的激越之語,在自嘲中流露出更深沉的憂鬱——情到深處人孤獨。

全詩在征途愁思中以簡淡自然之筆意織入村野恬寧景物,又由恬然的景物抒寫宦海沉浮的失意、苦悶和孤獨。全詩詩情與畫境的相互滲透、統一,最後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妙境。

王維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476篇詩文

猜您喜歡

菩薩蠻·湘東驛

宋代范成大

客行忽到湘東驛。明朝真是瀟湘客。晴碧萬重雲。幾時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別後書難得。先自雁來稀。那堪春半時。

舟中曉望

唐代孟浩然

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
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潮。
問我今何適?天台訪石橋。
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耒陽溪夜行

唐代張九齡

乘夕棹歸舟,緣源路轉幽。
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
嵐氣船間入,霜華衣上浮。
猿聲雖此夜,不是別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