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浣溪沙·敗葉填溪水已冰

清代納蘭性德

敗葉填溪水已冰,夕夢猶照短長亭。何年廢寺失題名。
倚馬客臨碑上字,鬥雞人撥佛前燈,淨消塵土禮金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乾枯凋落的樹葉堆積在溪上,水已結冰。黃昏時分,夕陽的餘暉依然照著長亭短亭。來到一座廢寺前,寺的門額上已經看不清寺名。
閒遊的過客駐馬臨摹碑上之字,富家子弟撥弄佛前燈芯。塵世辛勞,凡人幾時醒悟。

注釋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於若耶溪而得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
⑵敗葉:乾枯凋落的樹葉。
⑶題名:寺名。
⑷鬥雞人:鬥雞本為一種遊戲,戰國時即已存在。《戰國策·齊策》:“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踘者。”此處“鬥雞人”與前“倚馬客”對舉,謂到此寺中之人已非往日的善男信女,而是前來閒遊的過客,或是貴族豪門的公子哥們。
⑸金經:佛經,即《金剛經》,為《金剛般若經》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之簡稱。自東晉以後有多種譯本。

賞析

上闕寫廢寺之外景,荒涼冷寂,繁華消歇。“敗葉填溪水已冰”,秋天的樹葉凋零了,遂成“敗葉”,而蕭瑟的秋風又將這些枯葉吹到溪水裡。“填”字說明敗葉之多,給人一種沉重壓抑之感。“水已冰”說明時令已值深秋冬。“夕陽猶照短長亭”說的是荒秋暮景。黃昏時分,夕陽斜照長亭短亭,而行人已經杳無蹤跡。此句表面上說的是亭,實際上是人,因為長亭也好,短亭也罷,在古代皆含送別之意。此句勾勒的殘陽落照、野亭蕭然的暮景與前句“敗葉填溪水已冰”的意境十分相合,遂為全詞定下淒涼的基調。有了背景的鋪墊後,作者開始切入“廢寺”主題。“何年廢寺失題名”,古人遊覽廟宇時常題名以資紀念,這些題名經年遭受風吹雨打,最終模糊難辨,以至作者想要追問這究竟是哪一年的寺廟。這一句是正面渲染廢廟的冷落蒼涼。

下片寫廢寺內景,殘破不堪,香火斷絕。“倚馬客臨碑上字,鬥雞人撥佛前燈”。此二句謂到此寺中之人已非往日的善男信女,而是前來閒遊的過客,或是貴族豪門的公子哥們。其中“鬥雞人撥佛前燈”一句用了唐朝賈昌的典事。唐玄宗好鬥雞,在兩宮之間設立鬥雞坊。賈昌七歲,通曉鳥語,馴雞如神,玄宗任命他為五百小兒長,每天賞賜金帛。賈昌父親死,玄宗賜他葬器。天下人稱其“神雞童”。賈昌被玄宗恩寵四十年。天寶間,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倉皇奔蜀,賈昌換了姓名,依傍於佛寺。其家被亂兵劫掠,一物無存。大曆年間,賈昌依存於寺僧,讀佛經,漸通文字,了解經義。日食粥一杯,臥草蓆。作者用賈昌的故事顯然是說寺廟的命運同人的命運一樣,在風雨流年中飽經盛衰興亡、榮辱浮沉,最終繁華不再,一切歸於荒涼冷落。結尾“淨消塵土禮金經”,更是精警妙出,充分體現了納蘭詞“君本春人而多秋思”(梁佩蘭評性德語)的淒涼哀婉之風。此句謂,那些臨碑者也好,鬥雞人也罷,以及過去來到這裡的貴宦雅賓、文人墨客,雖然賢愚有所不同,然而在這勞勞塵世,終同歸一夢。這分明是“人生如夢”的感喟了,但是再也沒有蘇東坡“一樽還酹江月”的豪放與灑脫,有的僅是對“悲歡離合終成空”的無限悲涼的感懷。

全詞語調低沉,含蘊良多,耐人尋味,透露了納蘭內心深處不勝蒼涼的悲感。

創作背景

康熙年間,詞人隨從康熙皇帝出巡時見到了“廢寺”,由此生情動感,遂填詞以寄今昔之慨。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箇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284篇詩文

猜您喜歡

浣溪沙·露白蟾明又到秋

五代顧敻

露白蟾明又到秋,佳期幽會兩悠悠,夢牽情役幾時休?
記得泥人微斂黛,無言斜倚小書摟,暗思前事不勝愁!

秋夜曲

唐代張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秋夜宴臨津鄭明府宅

唐代杜審言

行止皆無地,招尋獨有君。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雲。
露白宵鍾徹,風清曉漏聞。
坐攜餘興往,還似未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