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武侯廟

明代佚名

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曰又曛。
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
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雲。
正統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劍江的春水啊,洶湧而明淨;五丈原的太陽,也只剩餘影。
原有基業還未能由劉禪控制,巨星隕落,你已經病死軍營。
南陽祠堂,只剩下枯黃的秋草;西蜀關山,也籠罩在暮雲之中。
漢室正統未續,名聲流傳萬古,不要以成和敗,論列三國英雄。

注釋
武侯:即諸葛亮,三國蜀漢的政治家、軍事家,輔佐劉備建立蜀漢,任丞相。劉禪繼位後,封為武鄉侯。建興十二年(234),病死於五丈原。
劍江:水名,在四川劍州(治所在今四川劍閣縣)北。沄沄:江水涌動的樣子。
五丈原:古地名,在今陝西岐山縣。曛:昏暗。
後主:即劉禪。
“大星”句:謂諸葛亮之死。
南陽祠宇:據傳諸葛亮躬耕於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西南臥龍崗),這裡也有武侯廟等古蹟。
正統:南宋後,三國中奉蜀漢為正統。

創作背景

原題刻於成都武侯祠壁間,今已不存。人們一直傳為明代楊慎撰,實誤。

賞析

這既是一首憑弔,又是一首詠史詩。這首詩集中向諸葛亮表達了崇敬仰慕之情,也指出蜀漢事業的敗亡在於劉禪。

首聯從諸葛亮在世時活動的重要地點入筆,展開題武侯廟全詩。劍江是諸葛亮率軍北伐必經之處,五丈原則是他損命之地。這兩個極富典型意義的地點,濃縮了諸葛亮由生至死的過程。作者拜謁武侯廟時,跟前出現了“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日又曛”,這絕非實景,而是作者的想像,為的是渲染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和抒寫作者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哀惋心情。

頷聯直接揭示諳葛亮壯志未酬的哀傷。詩句直來直去,有助於悲情的表達。頸聯又掉轉筆鋒,再用首聯的路數。表現對諸葛亮由衷的悼念之情。作者眼前是武侯廟裡的蕭疏秋草,卻不見傍晚暮靄阻遮的西蜀關山,淒涼迷茫的景色,烘託了作者的哀傷和痛惜。

前三聯的基調是低沉、抑鬱的,而尾聯卻驀然掙脫出來,客觀而又公允地為諸葛亮的一生作出了評價:諸葛亮精神傳萬古,莫以成敗論英雄。

猜您喜歡

掃花游·秋聲

宋代王沂孫

商飆乍發,漸淅淅初聞,蕭蕭還住。頓驚倦旅。背青燈弔影,起吟愁賦。斷續無憑,試立荒庭聽取。在何許?但落葉滿階,惟有高樹。
迢遞歸夢阻。正老耳難禁,病懷淒楚。故山院宇。想邊鴻孤唳,砌蛩私語。數點相和,更著芭蕉細雨。避無處。這閒愁,夜深尤苦。

少年游·重陽過後

宋代晏殊

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朱闌向曉,芙蓉妖艷,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紅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將瓊萼等閒分,留贈意中人。

滿庭芳·香靉雕盤

宋代蘇軾

香靉雕盤,寒生冰箸,畫堂別是風光。主人情重,開宴出紅妝。膩玉圓搓素頸,藕絲嫩、新織仙裳。雙歌罷,虛檐轉月,餘韻尚悠揚。
人間,何處有,司空見慣,應謂尋常。坐中有狂客,惱亂愁腸。報導金釵墜也,十指露、春筍纖長。親曾見,全勝宋玉,想像賦高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