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聲詩 其三 葉聲
明代:成鷲
古亭抱秋樹,秋意失婆娑。畟畟下涼吹,蕭蕭鳴遠柯。
漸知聲應少,止覺別離多。未敢隨流默,知音謂我何。
成鷲
成鷲(1637-1722),清朝初年廣東肇慶鼎湖山慶雲寺僧。又名光鷲,字跡刪,號東樵山人。俗姓方,名覬愷,字麟趾,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出身書香仕宦世家。年四十一,從本師西來離幻即石洞和尚披剃。繼法於碩堂禪師,系憨山大師徒孫。與陶環、何絳等南明抗清志士為生死之交。與屈大均、梁佩蘭唱酬,粵中士人多從教游。先後主持澳門普濟寺、肇慶慶雲寺、廣州大通寺,終於大通。其為人豪放倜儻,詩文亦卓厲痛快,盡去雕飾,頗有似莊子處。沈德潛譽為詩僧第一。作品有《楞嚴直說》十卷、《鼎湖山志》八卷、《鹹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剛直說》一卷、《老子直說》二卷、《莊子內篇注》一卷等。► 1篇詩文
寄鄭珠江太史
明代:成鷲
珠江訊息近何如,明月清風各索居。記得橋頭三笑約,頻開懷裡八行書。
諍臣不負陽司諫,直道還推衛史魚。天上鳳池容挹注,好分涓滴及紅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