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⑴猶曙色,到底還是天亮了。下三句寫秋曉之最。⑵宿霧,早晨的霧。因由前夜而來,故日宿。
⑶這兩句是矛盾的。自己並非沒有才德,如今卻老病成翁,這算什麼“聖朝”?又哪能說 得上“無棄物”?杜甫往往使用這種說反話的矛盾手法來反映當時政治黑暗的真相。
⑷殘生,猶徐生。轉蓬,言人之飄零無定如蓬之轉,這是由憤慨而灰心絕望的話,碰著這 種“聖朝”,還有什麼可說,這輩子只有隨它去了。其實這種飄零生活,對杜甫創作倒大有裨益。
創作背景
此詩和《客夜》是同時之作。杜甫公元762年(唐寶應元年)秋,流落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這年七月,杜甫送嚴武還朝,一直送到綿州奉濟驛,正要回頭,適徐知道在成都作亂,只好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詩。這時他的家仍住在成都草堂。猜您喜歡
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
頂高元氣合,標出海雲長。
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
水搖金剎影,日動火珠光。
鳥拂瓊簾度,霞連繡栱張。
目隨征路斷,心逐去帆揚。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黃。
玉毫如可見,於此照迷方。
頂高元氣合,標出海雲長。
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
水搖金剎影,日動火珠光。
鳥拂瓊簾度,霞連繡栱張。
目隨征路斷,心逐去帆揚。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黃。
玉毫如可見,於此照迷方。
類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