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悲歌

兩漢佚名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思念故鄉,鬱郁累累。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無法還鄉,悲歌一曲代替思家的哭泣,登高望遠就當做回到了故鄉。
茫茫的草木,重重的山崗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思鄉的憂愁盈滿心懷。
家裡已經沒有親人了,哪裡還有家可歸?即便是有家可歸,也回不去,因為前途坎坷,走投無路,無船可渡。
很想向人訴說思鄉之情、痛苦遭遇,但有許多難言之隱,只好憋悶在心中,心裡萬分痛苦,就像車輪在腸子裡轉動一般,陣陣絞痛。

注釋
可以:這裡是“聊以”的意思。當(dāng):代也。
鬱郁累累(léi léi):重重積累之貌,形容憂思很重。鬱郁,愁悶的樣子。累累,失意的樣子。
思:悲也。
“腸中”句:形容內心十分痛苦。司馬遷《報任安書》:“腸一日而九回。”

鑑賞

這首古辭收在《樂府集·雜曲歌辭》中,寫遊子思鄉不得歸的悲哀。“悲歌可以當泣”,詩一開頭,劈頭劈腦攔腰斬斷許多內容,不難理解,這位悲歌者在此之前不知哭泣過多少回了,由於太傷心,以至最後以放聲悲歌代替哭泣。接著寫他這樣悲哀的原因:“遠望可以當歸”。原來是一位遊子,他遠離故鄉,無法還鄉,只好以望鄉來代替還鄉了。不是真的“遠望可以當歸”,而只是聊以解憂,無可奈何罷了。這兩句把許許多多人的生活體驗作了典型的藝術概括,是最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所以成為千古名句佳句。

“思念故鄉,鬱郁累累”,這是承接“遠望”寫遠望所見,遠望還是沒有見到故鄉。“鬱郁”是寫草木鬱鬱蔥蔥。“累累”是寫山崗累累。“嶺樹重遮千里目”,茫茫的草木,重重的山崗遮住瞭望眼,難見故鄉,不見親人。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這兩句是寫思鄉而未還鄉的原因。家裡已經沒有親人了,已經無家可歸了。即便是有家可歸,也回不去,因為“欲渡河無船”。所謂“欲渡河無船”,不僅僅是指眼前無船可渡,而是說自己處處受阻,前途坎坷,走投無路的意思,是這位遊子悲慘命運的形象寫照。這正是他思鄉、望鄉的根本原因。這樣寫,就比《艷歌行》所表達的要沉痛得多了。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這兩句寫遊子心中紛煩複雜、無限愁悵的思緒難以傾訴,就好像有車輪在腸中轉動。末句用形象的比喻手法寫出遠在他鄉的征夫的無限離愁,把感覺中的心理體驗轉化為視覺上的形象存在,比喻貼切恰當,不但“轉”字關合得自然,同時能準確傳神地傳達出痛楚之感:愁緒隨車輪轉動而緩緩抽出,綿延不絕。

這首詩和《古歌·秋風蕭蕭愁殺人》在思想內容上相似。最後兩句均是“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但《古歌》是觸景生情,而這首詩,既不寫景,也不敘事,它以肺腑之言,真摯的感情痛苦的體驗而動人心弦。可以說,抒情詩的意境,並不在於寫景和敘事,只要感情真摯感人能引起共鳴,那么詩的意境就在不同的讀者的腦海中幻化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了。

創作背景

這首《悲歌》當作於東漢時期。東漢後期社會動盪不安。由於社會動盪,普通百姓流浪在外,無家可歸。此可能就作於這種背景之下。其具體創作時間未詳。
猜您喜歡

天地

兩漢劉徹

天地並況,惟予有慕,爰熙紫壇,思求厥路。
恭承禋祀,縕豫為紛,黼繡周張,承神至尊。
千童羅舞成八溢,合好效歡虞泰一。
九歌畢奏斐然殊,鳴琴竽瑟會軒朱。
璆磬金鼓,靈其有喜,百官濟濟,各敬厥事。
盛牲實俎進聞膏,神奄留,臨須搖。
長麗前掞光耀

蒿里行

兩漢曹操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古從軍行

唐代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