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贈何七判官昌浩

唐代李白

有時忽惆悵,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嘯吒,思欲解世紛。
心隨長風去,吹散萬里雲。
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
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勳。
老死阡陌間,何因揚清芬。
夫子今管樂,英才冠三軍。
終與同出處,豈將沮溺群?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有時我忽覺心情惆悵,兀然獨坐直至夜半。天亮時空懷壯志,仰天長嘯,,欲為世間解亂釋紛,一展懷抱。我的心隨長風直上萬里,吹散天空中的浮雲。我羞作濟南伏生,九十多歲了還在啃書本,吟誦古文。不如撰劍而起.到沙漠上去拚殺廝鬥,為國立功。一輩子老死於阡陌之間,怎能揚大名呢?夫子您是當今的管仲和樂毅,英才名冠三軍。我想您終會一起建功立業,豈能一輩子與長沮、桀溺為伍呢?

注釋
⑴何七:何昌浩,排行第七,故稱何七。安旗云:”似為幽州節度使判官“。判官:節度使屬官。
⑵匡坐:正坐。夜分:夜半。
⑶平明:天明。嘯吒:高號長嘯。
⑷紛:世間的紛爭。
⑸濟南生:即西漢伏生,名勝,濟南人。曾為秦博士,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傳九篇,即今文《尚書》。漢文帝時召伏生,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晁錯往受之。見《漢書·伏生傳》
⑹夫子:指何昌浩。管樂:指春秋時齊相管仲、戰國時燕國名將樂毅。
⑺將:與。沮溺:指春秋時兩位著名隱士長沮、桀溺。見《論語·微子》。

創作背景

當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即詩人逝世的前一年。當時詩人飽經滄桑,體弱多病,遭受了政治上最沉重的打擊。

鑑賞

最顯著的特點是善於抒發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苦悶,最終以擺脫這種苦悶而展示出詩人樂觀向上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可分三段,第一段為前四句。開篇”有時忽惆悵,匡坐至夜分“兩句,直接點出積鬱於心的”惆悵“。這惆悵雖僅時而出現,但對積極進取、樂觀豪爽的詩人來說,卻也是非常嚴重的。為此,他正襟危坐,自夜至明,最後竟不得不用長嘯聲來加以發泄:”平明空嘯吒!“然而,”嘯吒“是無濟於事的,只不過聊以發泄胸中的不平之氣而已,所以用了一個”空“字。”思欲解世紛“,用了戰國時魯仲連的典故。由此可以看出詩人之所以”惆悵“,原因是為了解除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苦難。這就是全詩的主旨所在。詩中的矛盾和苦悶心情也是產生於這裡。

詩的第二個特點便是在積極用世和消極思想的對比之中進行多層次的交叉抒寫。這一特點主要體現在詩的第二段。這一段共八句,在揭示詩人內心活動方面較之第一段更加深入具體。”心隨長風去,吹散萬里雲“二句,上承”解世紛“作飛動的描寫,用以狀寫理想與抱負的遠大。這是正面的直抒。”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是反面的對比。就李白看來,面對安史之亂的混亂局面,即使自己已年逾花甲,但也不能像伏生那樣,老死於經文之中,於國於民毫無補益。這是一層。”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勳“又是一層。這兩句承上而言。如果自己不能乘風破浪,實現”濟蒼生,安黎元“的抱負,那么,也應在國難當頭之時,拔劍而起,為統一祖國而建立功勳。這是正面的發揮。”老死阡陌間,何因揚清芬“又是反面的對比。

詩的第三個特點是把古人、友人與自己交織在一起來加以描寫。這明顯地體現在第三段,即最後四句裡邊。”夫子今管樂,英才冠三軍。“詩人用管仲、樂毅來比喻何昌浩,同時,也是在寫自己的懷抱。李白在詩中多次把管仲、樂毅作為自己仰慕和效法的榜樣。最後”終與同出處,豈將沮溺群“二句表示,自己將跟何昌浩一樣,為國為民乾一番事業,而決不能像長沮、桀溺那樣做逃避現實的隱士。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1310篇詩文

猜您喜歡

國風·邶風·燕燕

先秦佚名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唐代李白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洛陽才子謫湘川,元禮同舟月下仙。
記得長安還欲笑,不知何處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

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

宋代柳永

漸覺芳郊明媚,夜來膏雨,一灑塵埃。滿目淺桃深杏,露染風裁。銀塘靜、魚鱗簟展,煙岫翠、龜甲屏開。殷晴雷,雲中鼓吹,游遍蓬萊。
徘徊。集旟前後,三千珠履,十二金釵。雅俗熙熙,下車成宴盡春台。好雍容、東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且追陪,鳳池歸去,那更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