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哥舒歌

唐代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黑夜裡北斗七星掛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邊夜帶寶刀。
吐蕃族至今牧馬只敢遠望,他們再不敢南來越過臨洮。

注釋
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將,突厥族哥舒部的後裔。哥舒是以部落名稱作為姓氏。《全唐》題下註:“天寶中,哥舒翰為安西節度使,控地數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
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窺:竊伺。牧馬:指吐蕃越境放牧,指侵擾活動。
臨洮:今甘肅省洮河邊的岷縣。一說今甘肅省臨潭縣。秦築長城西起於此。

英文譯文

The night the Big Dipper hung high; the night with the sword and keep the edge Gosuha.
So far the Tibetan people horse only dare to look at; they dared not come across southern Lintao.

鑑賞

這是唐代西北邊民對唐朝名將哥舒翰的頌歌。此從內容上看,是頌揚哥舒翰抵禦吐蕃侵擾、安定邊疆的;同時也通過這個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願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第一句是起興,詩人用高掛在天上的北斗星,表達邊地百姓對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牧馬,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擾活動。自從遭到哥舒翰的抵禦,吐蕃再也不敢越過臨洮進行騷擾。

這首詩題為《哥舒歌》,哥舒之所以值得歌唱,是因為他戍邊抗敵,保國為民。但是,作者並不從激烈的戰鬥中直接表現他如何英勇善戰,如何機智果敢,用兵如神等等,而是通過側面描寫的手法來突出主題。詩的第一句就把哥舒翰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渲染出來。人民為何讚揚,吐蕃何故畏懼;過去吐蕃長驅直入,如今又為什麼“不敢過臨洮”,這都是宣揚哥舒翰的赫赫武功。可見這樣的描寫是很富於啟發性的。“哥舒夜帶刀”,這個“夜”字是頗有講究的,它把起興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巧妙地聯繫起來了,把讚揚和崇敬之情融注於人物形象之中;同時又將邊地的緊張氣氛和人物的警備神態刻畫出來了。“哥舒夜帶刀”五個字乾淨利落,好像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人物畫像。在那簡煉有力、富有特徵的形象中,蘊藏了一股英武之氣,給人一種戰則能勝的信心,而給吐蕃以“屏足不敢近”的威懾。因此,就反映人物內心世界和表現詩的主題來講,“哥舒夜帶刀”比起那種衝鋒陷陣的形象更豐富、更傳神,更能誘導人們的想像。

這首《哥舒歌》可能是經過修改加工後的作品,但是它那種樸實和巧妙、明朗和含蓄相統一的風格,依然顯示出民歌的特色。

創作背景

這首大約是在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哥舒翰領兵大破突厥後西北人民為歌頌其戰功而作。哥舒翰多次擊退吐蕃侵擾,改變了邊境的局面,總體上起到了安定邊境作用。因而,當時就有民謠說:“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吐蕃總殺卻,更築兩重壕。”

西鄙人

西鄙人,意為西北邊境人,相傳為唐代五言民歌《哥舒歌》的作者。這首民歌通過對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的歌頌,表達了各族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平朴自然,雄渾粗獷,流傳至今。► 1篇詩文

猜您喜歡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宵 一作:終)

灞上秋居

唐代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長安遇馮著

唐代韋應物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