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淮中晚泊犢頭

宋代蘇舜欽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天的陰雲垂落在曠野,田野里到處綠草青青。偶爾看見幽香的花開放,那一株樹因此明亮美麗。
黃昏的時候,我乘一葉孤舟停靠在古舊的祠堂下,在滿河的煙雨中凝望那漸生漸滿的潮水。

注釋
淮:淮河。犢頭:淮河邊的一個地名。犢頭鎮,在今江蘇淮陰縣境內。
春陰:春天的陰雲。垂野,春天的陰雲籠罩原野。
幽花:幽靜偏暗之處的花。
古祠:古舊的祠堂。
滿川:滿河。

賞析

這首小題為“晚泊犢頭”,內容卻從日間行船寫起,後兩句才是停滯不前船過夜的情景。

詩人敘述中所見的景象說:春雲布滿天空,灰濛濛地籠罩著淮河兩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與空中陰雲上下相映。這樣陰暗的天氣、單調的景色,是會叫遠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邊不時有一樹野花閃現出來,紅的,黃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鮮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陰雲,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說是船行所見,何以見得呢?這就是“時有幽花一樹明”那個“時”字的作用了。時有,就是時時有,不時地有。野花不是飛鳥,不是走獸,怎么能夠一會兒一樹,一會兒又一樹,不時地來到眼前供人欣賞呢?這不就是所謂“移步換形”的現象,表明詩人在乘船看花嗎?

天陰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風,眼看就會下雨,要趕到前方的碼頭是不可能的了,詩人決定將船靠岸,在一座古廟下拋錨過夜。果然不出所料,這一夜風大雨也大,呼呼的風挾著瀟瀟的雨,飄灑在河面上,有聲有勢;河裡的水眼見在船底迅猛上上漲,上游的春潮正龍吟虎嘯,奔涌而來。詩人呢?詩人早已繫舟登岸,穩坐在古廟之中了。這樣安安閒閒,靜觀外面風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豈不是很快意的嗎?

欣賞這首絕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間動靜關係的變化。日間船行水上,人在動態之中,岸邊的野草幽花是靜止的;夜裡船泊牧犢頭,人是靜止的了,風雨潮水卻是動盪不息的。這種動中觀靜,靜中觀動的藝術構思,使詩人與外界景物始終保持相當的距離,從而顯示了一種悠閒、從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風度。

創作背景

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秋冬之際,人被政敵所構陷,削職為民,逐出京都。他由水路南行,於次年四月抵達蘇州。這首詩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犢頭鎮時所作。

蘇舜欽

蘇舜欽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曆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閒居蘇州。後來復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17篇詩文

猜您喜歡

夢江南·九曲池頭三月三

宋代賀鑄

九曲池頭三月三,柳毿毿。香塵撲馬噴金銜,涴春衫。
苦筍鰣魚鄉味美,夢江南。閶門煙水晚風恬,落歸帆。

少年游·欄乾十二獨憑春

宋代歐陽修

欄乾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

三月晦日偶題

宋代秦觀

節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兒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