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下
唐代:司空圖
故國春歸未有涯,小欄高檻別人家。
五更惆悵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回故鄉美妙的景象無邊無涯,那優美的小欄高檻是別人的家。
五更時惆悵苦悶又回到我心上,仍是孤燈一盞照著這片片落花。
注釋
⑴華下:即華州(今陝西華縣),作者曾旅居華州。
⑵故國:指作者的家鄉。春歸:指春回大地。未有涯:無邊無際。
⑶小欄高檻:小小的欄桿,高高的橫檻。
⑷五更:天快亮時稱五更。孤枕:指作者自己孤零零地睡著。
⑸猶:還。殘燈:燈已沒油,光也昏暗了。落花:指花朵零落,春即歸去。
創作背景
乾寧三年到光化元年(896~898),昭宗被軍閥李茂貞逼迫,曾離開長安,在華州暫住,而
司空圖這一段時間裡則在朝廷中擔任兵部侍郎,不久,托足疾辭職。這首
詩,是他在華州的懷歸之作。
賞析
詩的第一句寫夢中的境界。作者遠離家鄉,久久不能歸去,又正是大好的春天,思鄉之情與眼前之景便衍成一夢,寫自己回到了故鄉,正是春光灑遍大地,無邊無際。這裡的“未有涯”三字,既包括奼紫嫣紅”、“鶯啼燕語”,也有作者的內心活動和無限的喜悅。雖然著筆不多,而喜悅之情卻十分明顯。次寫夢後。一夢醒來,眼前所見卻是小欄高檻,環境雖然優美,可惜不是夢中的故鄉了,而是“別人家”。在這兩句詩中,夢中回到故鄉與現實中回不了故鄉成了對比,夢中家鄉春光大好與醒來“別人家”的“小欄高檻“成了對比。這樣便把詩人極度懷念故鄉,又恨不得歸去的複雜情懷抒發得十分真切。
詩的第三、四句緊承前兩句寫作者夢醒後的心情和環境。這些描寫與第一句夢遊故鄉相對照,與第二句的描寫緊緊相連。這裡的“小欄高檻”是“別人家”,這裡沒有了夢遊回鄉的歡樂,有的只是自己五更獨眠,苦悶、惆悵,室內只有殘燈一盞,窗外還有紛紛的落花。這樣便把詩人的內心世界,把詩人的情態和愁容展示出來,環境的淒涼冷落也寫得逼真形象。這樣,總觀全詩,作者思鄉這個題意便表現得更為完整了。
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聖,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鹹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271篇詩文
祭妹文
清代: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於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嗚呼!汝生於浙,而葬於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予幼從先生授經,汝差肩而坐,愛聽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於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嗚呼!汝生於浙,而葬於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予幼從先生授經,汝差肩而坐,愛聽古人節義事;一旦長成,遽躬蹈之。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今予殮汝葬汝,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歲,憩書齋,汝梳雙髻,披單縑來,溫《緇衣》一章;適先生奓戶入,聞兩童子音琅琅然,不覺莞爾,連呼“則則”,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舊事填膺,思之淒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悔當時不將嫛婗情狀,羅縷記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間,則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與為證印者矣。
汝之義絕高氏而歸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辦治。嘗謂女流中最少明經義、諳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於此微缺然。故自汝歸後,雖為汝悲,實為予喜。予又長汝四歲,或人間長者先亡,可將身後托汝;而不謂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終宵刺探,減一分則喜,增一分則憂。後雖小差,猶尚殗殜,無所娛遣;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資一歡。嗚呼!今而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醫言無害,遠吊揚州;汝又慮戚吾心,阻人走報;及至綿惙已極,阿奶問:“望兄歸否?”強應曰:“諾。”已予先一日夢汝來訣,心知不祥,飛舟渡江,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四支猶溫,一目未瞑,蓋猶忍死待予也。嗚呼痛哉!早知訣汝,則予豈肯遠遊?即游,亦尚有幾許心中言要汝知聞、共汝籌畫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當無見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見汝;而死後之有知無知,與得見不得見,又卒難明也。然則抱此無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詩,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傳;惟汝之窀穸,尚未謀耳。先塋在杭,江廣河深,勢難歸葬,故請母命而寧汝於斯,便祭掃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兩冢:一為阿爺侍者朱氏,一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曠渺,南望原隰,西望棲霞,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所憐者,吾自戊寅年讀汝哭侄詩後,至今無男;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睟耳。予雖親在未敢言老,而齒危發禿,暗裡自知;知在人間,尚復幾日?阿品遠官河南,亦無子女,九族無可繼者。汝死我葬,我死誰埋?汝倘有靈,可能告我?
嗚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後又不可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寒食上冢
宋代: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