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擬詠懷十一

南北朝庾信

搖落秋為氣,淒涼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
天亡遭憤戰,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壘,長星夜落營。
楚歌饒恨曲,南風多死聲。
眼前一杯酒,誰論身後名!

簡析

“搖落秋為氣,淒涼多怨情”是借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句來寫景,並以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淒涼之景引出對往事的追憶。起首就奠定了全詩的悲怨基調,後面的用典也就大多與悲怨憤恨及其死亡相關。“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一是用舜死時兩個妃子為其而哭,淚灑竹上盡成斑點的典故,二是用春秋時齊國大夫杞梁為齊國伐莒,死於莒國城下,其妻號哭過於哀痛,而導致杞的城牆為之崩塌。作者用此兩典,暗示梁元帝的失敗和江陵城的陷落。“天亡遭憤戰”後的六句借典故轉入對梁滅亡的反思,言說梁滅亡前乃有不少敗亡的徵兆,說明國亡兵敗乃是天意所致,其深層則含有譴責之意。“天亡遭憤戰”引項羽之典。項羽兵敗時對烏江亭長說:“此天要亡我,我又何必渡江呢?”然後自刎而亡。“遭憤戰”是指遭遇使人怨憤的戰爭。“日蹙值愁兵”指梁的國土一天比一天在縮減,將士為之而愁也沒有什麼用處了。“直虹朝映壘,長星夜落營”,借天文之象暗喻梁早已顯出敗亡的跡象。《晉書·天文志》載:“虹頭尾至地,流血之象”。長虹映照軍營戰壘是兵敗的徵兆,而長星流落營中又為主將隕落的先兆。“楚歌饒恨曲,南風多死聲”,仍是用典。“楚歌”句用項羽兵困垓下,夜聞漢軍四面楚歌之典,寓含梁朝江陵兵敗多有怨恨之意;“南風”句則引《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人對陣楚師則歌南風,多有死聲,預言楚必然無功而返,而暗指梁元帝必敗。以上六句都是引典而暗寓江陵敗局乃天意難違。“眼前一杯酒,誰論身後名!”則有兩解,一是譴責梁朝的君臣只顧眼前的享樂,將士養尊處優,不思戰爭,皇帝也淫逸驕奢,不慮身後的罵名;第二解則可理解為作者的憤激之言,說的是梁亡乃必然之事,我也就借酒澆愁,不管他身後的榮譽與名聲了。庾信羈留北方而不能南歸,預想自己肯定會被人詬病,但想到梁的腐敗無能與不可挽救,也就顧不得論身後之名而借酒澆愁了。實際上這是庾信的憤激之言,梁必敗早就有預兆,我等又何德何能力挽狂瀾於既倒呢?那就暫且以杯中酒而自我安慰吧!

創作背景

人借悼念梁元帝的江陵之敗和梁朝滅亡的悲劇,表現出一種痛定思痛的懷念故國之意。
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並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331篇詩文

猜您喜歡

端午

唐代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秋懷十五首

唐代孟郊

孤骨夜難臥,吟蟲相唧唧。
老泣無涕洟,秋露為滴瀝。
去壯暫如剪,來衰紛似織。
觸緒無新心,叢悲有餘憶。
詎忍逐南帆,江山踐往昔。

秋月顏色冰,老客志氣單。
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腸中轉愁盤。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宋代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