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兼呈靜玄
明代:李達
余昔學詩時,未通其關楗。達旦求厥義,譬如蠶縛繭。
胸鬲漸迷悶,精神弊蹇淺。頭疾作無時,至今不能遣。
嘗聞後山翁,書畫益不鮮。自嘆老垂垂,詎言歲月緬?
余謂後山賢,此見礙而褊。捉筆但揮之,工拙誰復辨?
不為其能賣,不為名能顯。能將自作詩,雲煙書之蕆。
又覺學書時,中心得安宴。專注於線條,神隨線條轉。
如峻瀨秋鳴,如枯條春展。遺世而獨立,蟬蛻於淟涊。
當晝如暮夜,處市如陘峴。昔時頭疾痊,曾不待和扁。
此時觀外物,如以明鏡搴。後山若知此,學之命將衍。
後來歲月多,衰顏變婉孌。吾人凡庸物,俗慮掛件件。
念佛雖雲好,淨域苦難踐。坐禪雖雲好,磨磚何其舛?
書即吾輩禪,從此須黽勉。若能持之恆,誰雲非善善?
李達
明鳳陽定遠人。永樂初以都指揮使鎮守洮州,七年率兵攻西寧。進都督僉事。在鎮四十年,為各族軍民所畏服。正統中致仕。► 171篇詩文
深慮論
明代:方孝孺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歟?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當秦之世,而滅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耳,變封建而為郡縣。方以為兵革不可復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歟?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當秦之世,而滅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耳,變封建而為郡縣。方以為兵革不可復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漢帝起隴畝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漢懲秦之孤立,於是大建庶孽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萌篡弒之謀。武、宣以後,稍削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而王莽卒移漢祚。光武之懲哀、平,魏之懲漢,晉之懲魏,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亡也,蓋出於所備之外。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求人於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見五代方鎮之足以制其君,盡釋其兵權,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孫卒困於敵國。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蓋世之才,其於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慮切於此而禍興於彼,終至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
良醫之子,多死於病;良巫之子,多死於鬼。豈工於活人,而拙於謀子也哉?乃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也。古之聖人,知天下後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唯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者也。夫苟不能自結於天,而欲以區區之智籠絡當世之務,而必後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無者,而豈天道哉!▲
韜鈐深處
明代:戚繼光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