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龍宮灘
唐代:韓愈
浩浩復湯湯,灘聲抑更揚。
奔流疑激電,驚浪似浮霜。
夢覺燈生暈,宵殘雨送涼。
如何連曉語,只是說家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浩浩蕩蕩的流水,在灘頭時抑時揚。賓士的流水令人疑心是閃電划過,驚起的白浪就象是浮霜一般潔淨。
大夢醒來,只覺油燈罩著一輪光圈,深宵將盡,微雨送來清新的涼爽。為什麼我們通宵達旦的談語,說來說去都是說的家鄉瑣事?
注釋
⑴龍宮灘:在廣東省陽山縣陽溪上。
⑵湯湯(shāng):大水急流的樣子。
⑶抑:低。更:又。 揚:高。
⑷激電:電閃雷鳴。
⑸驚浪:大浪。浮霜:浪頭的泡沫白如浮霜。
⑹夢覺:夢醒。暈:燈照水氣而生的暈圈。
⑺宵殘:天亮之前。
⑻連曉語:夜間說話到天亮。
⑼“只是說家鄉?”:出自《韓愈集》,而在《韓昌黎詩文研釋》里寫的是“一半是思鄉”。
賞析
該詩前四句是寫龍宮灘之險奇,接下面兩句則是詩人觸景生情,景心互動,產生了共鳴。特別是那“宵殘雨送涼”之句,天將破亮,可還是浙浙瀝瀝地下著小雨,小雨送涼,這個“涼”字在此既是寫實又是寫感。陽山是個山區,氣候宜人,加之龍宮灘這個特殊之地,又是“宵殘”之時,確實是個地道的“涼”。再個是詩人含冤遭貶陽山一年之多,滿腹的委屈和壓抑,平時猶如一把無名之火,燃燒在心頭,終焦躁不安。今幸遏大赦,當然自覺自待,“涼”在心頭了。這一個“涼”字寫活了詩人獨享的快意。
該詩最後兩句寫到:“如何連曉語,一半是思鄉。”此景此地,此時此情,一旦夢醒,自然會心情激動,睡意全無,打開開心的話匣,套套不覺一直說到天亮,說的是故鄉河陽老家都是他最最思念的地方。該詩另一半想必是他回朝後,要大展宏圖,實現他不懈追求的宏願。該詩情景相融,渾然一體,主題明朗,語序流暢,是歷代中華詩詞中一枝獨秀的奇花。
此詩中寫盡了水勢之浩蕩,波濤之洶湧,驚濤令人如聞獅吼,駭浪激流快如閃電。就連經驗豐富、見過無數大風大浪的船老大,對此情景也不敢掉以輕心。
創作背景
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德宗死,唐順宗李誦即位,大赦天下。
韓愈遇赦北上,離開陽山途經龍宮灘時見其景險奇,觸景生情。於是便作了此
詩。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575篇詩文
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
唐代:韋應物
鑿崖泄奔湍,古稱神禹跡。
夜喧山門店,獨宿不安席。
水性自雲靜,石中本無聲;
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
貽之道門歸,了此物我情。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
宋代:蘇軾
定知玉兔十分圓,化作霜風九月寒。
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流向月中看。
萬人鼓譟懾吳儂,猶似浮江老阿童。
欲識潮頭高几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
吳兒生長狎濤
定知玉兔十分圓,化作霜風九月寒。
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流向月中看。
萬人鼓譟懾吳儂,猶似浮江老阿童。
欲識潮頭高几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
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
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
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