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浣溪沙·春到青門柳色黃

五代馮延巳

春到青門柳色黃,一梢紅杏出低牆,鶯窗人起未梳妝。
繡帳已闌離別夢,玉爐空裊寂寥香。閨中紅日奈何長。

賞析

這首小令寫春日少婦的寂寞。上闋前二句以瑰麗的彩筆描繪出奼紫嫣紅的滿園春色:鵝黃的新柳,嬌紅的桃杏,映著青青的芳草,織就一幅美不勝收的圖畫。“春到青門”四字極有意,詞人把春天來到人間的景況形象地比擬為春姑娘翩翩地來到大自然的芳草青青的門檻,這想像是多么新奇,美麗而又得體貼切,“柳色黃”三字也用得妙,在“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早春季節,柳梢最初綴著的是米粒大的新芽,而新芽初茁之際,柳條上便綴滿了鵝黃的嫩葉,漸漸才變成淡綠碧綠的成葉。前人有“柳垂金線拂平橋”之句,即是描寫這一“柳色初黃”的情景。次句“一梢紅杏出低牆”一出,畫面就更為之增色,,在鵝黃淡綠的背景上加添了緋紅瑰麗的一筆——一枝紅艷艷的杏花探出低低的牆垣,呈現在我們眼前,就益發感到春色的迷人。北宋詞人宋祁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名句佳句,南宋詩人葉紹翁也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絕唱,但他們皆在馮延巳之後,從字句的安排與意境的經營上都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淵源關係,後二者較之前者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最早能吟出這樣佳句者卻有不可替代的美學價值。

前二句對於“鶯窗人起未梳妝”來說是一種反襯,即以大自然的生機勃勃與萬紫千紅來反襯人物的慵懶無緒與黯然寂寞。“鶯窗”這一意象也捕捉得十分美妙,它使我們聽到窗外鶯啼的婉囀,也使我們聯想到草長鶯飛的美麗意境,還使我們想起“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的名篇。黃鶯兒真的驚破了麗人的好夢了嗎?她悻悻地、懶懶地起了床,卻懨懨地、遲遲地不去梳妝打扮。“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悅己者遠在他鄉,是沒有心思去拭容飾貌的。

下闋緊承上闋第三句,描寫少婦起床後呆呆地出神、默默地痴想的神態:方才在繡帳中縈迴的別夢已成為依稀的碎影,而玉爐中裊裊香篆更增添了心境的寂寥。“玉爐空裊寂寥香”一句,把女主人公寂寥的心境形象化:她那落寞心緒正象裊裊香篆悠悠地舒捲、輕輕地飄散著。詞人在這裡找到了一個最能外化主人公心境的意象。尾句“閨中紅日奈何長”乃點題之筆,良辰苦短,愁日倍長,這是人的心理時間在起作用。對於一個無所事事只盼良人歸來的閨中少婦來說,她肯定感到時間是無可奈何的漫長。這也正是有閒階級的婦女不幸之所在。

馮延巳

馮延巳

馮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過得很優裕、舒適。他的詞多寫閒情逸緻辭,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其詞集名《陽春集》。► 147篇詩文

猜您喜歡

游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

唐代柳宗元

志適不期貴,道存豈偷生?
久忘上封事,復笑升天行。
竄逐宦湘浦,搖心劇懸旌。
始驚陷世議,終欲逃天刑。
歲月殺憂栗,慵疏寡將迎。
追游疑所愛,且復舒吾情。
石角恣幽步,長烏遂遐征。
磴回茂樹斷,景晏寒川明。
曠望少行人,

山行

唐代項斯

青櫪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數家分。
山當日午回峰影,草帶泥痕過鹿群。
蒸茗氣從茅捨出,繰絲聲隔竹籬聞。
行逢賣藥歸來客,不惜相隨入島雲。

春日獨酌二首

唐代李白

東風扇淑氣, 水木榮春暉。
白日照綠草, 落花散且飛。
孤雲還空山, 眾鳥各已歸。
彼物皆有託, 吾生獨無依。
對此石上月, 長歌醉芳菲。

我有紫霞想,緬懷滄州間。
且對一壺酒,澹然萬事閒。
橫琴倚高松,把酒望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