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貴公子夜闌曲

唐代李賀

裊裊沉水煙,烏啼夜闌景。
曲沼芙蓉波,腰圍白玉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滿屋裡煙霧繚繞,點燃著沉香,飲宴歌舞,直至烏啼夜殘天亮。
看看曲池裡的荷花,在清波上搖盪,摸摸腰帶上的嵌玉,像冰一樣寒涼。

注釋
貴公子:泛指貴族公子。夜闌:夜盡。
裊(niǎo)裊:煙繚繞搖動。
沉水:即沉香。植物,常綠喬木,產於印度、泰國和越南。
曲沼:即曲房。內室,密室。
芙蓉波:指美人春心蕩漾。
白玉:腰帶上裝飾的玉。
冷:夜盡嘵寒的情狀。

賞析

這是寫貴公子徹夜飲宴作樂的。雖未直接描述“沉湎長夜狎飲”,但通過“裊裊沉水煙”、“腰圍玉帶玲”,是能讓人想像出作樂場面之盛,時間之長來的。全詩僅僅二十個字,似乎剛開了個頭,就結束了,但李賀寫詩的思路是變化莫測的,詩無定格,句亦無定式,這首詩僅僅是側面烘托,輕輕一點,便戛然而止。

李賀此詩有意捕捉這“夜闌樂罷的最後一鏡頭”,通篇僅作含蓄的靜態描寫,而此前的縱酒豪飲等種種行樂情事,也就盡在不言之中了。詩中的那位貴公子醉眼朦朧,稍帶倦態,然而神志尚且清晰,正滿意地感觸著周邊事物的聲音、色彩、香氳和質料,仿佛他所有的感官一時都充分地擴張開來。“裊裊沉水煙”一句寫視覺和嗅覺,“烏啼夜闌景”寫聽覺和視覺,“曲沼芙蓉波”寫視覺和聽覺,“腰圍白玉冷”乃寫視覺和觸覺。綜觀全詩,作品呈現出由多種微妙感覺糾葛構成的奇特意象。這四句詩涉及到了四種感覺。李賀詩歌內頻繁出現的感覺語詞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芳、香、馨等表現嗅覺和濕、冷、寒等屬於觸覺的字眼。嗅覺、觸覺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原始的感覺。通過對這些最為原始因而也是最為根本的感覺的尖銳化,李賀實現了對日常生活感覺的超越。

通過詩歌來實現對平凡生活的超越,觸及了李賀創作的一處要害。以“唐諸王孫”的名分而論,李賀自視為“貴公子”原無可挑剔,問題是身為沒落的貴族,不可能得到社會的普遍尊敬和豐厚的物質待遇。李賀的潛願既不為現實所容,只能通過詩筆想像在幻境中得到宣洩。《夜飲朝眠曲》、《梁台古意》一類歌詩,肆力繪寫五光十色的貴胄游宴生活,這裡面瀰漫著恣縱行樂的氣息,既無道義的約束又無理性的調節,唯能感受到醉生夢死和欲望的盡情流淌。這首《貴公子夜闌曲》,更是無一處理語,任由人類本初就有的“原始感覺”在詩中遊走,李賀的心思多少應了那句“ 我感故我在”。然而,虛幻的總歸虛幻,理想與現實雲泥之別只能倍增李賀的痛苦,讓他在生活的無奈中越陷越深。

創作背景

李賀是是唐朝宗室的後裔,這對李賀來說似乎是個牢籠、陷阱或者是一種情結。這首作於李賀在長安做奉禮郎的三年,即元和五至八年(810-813)。這首詩就是就自己對上流社會所見所聞有感而作。
李賀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335篇詩文

猜您喜歡

早春夜宴

唐代武則天

九春開上節,千門敞夜扉。
蘭燈吐新焰,桂魄朗圓輝。
送酒惟須滿,流杯不用稀。
務使霞漿興,方乘泛洛歸。

夜宴謠

唐代溫庭筠

長釵墜發雙蜻蜓,碧盡山斜開畫屏。
虬須公子五侯客,一飲千鍾如建瓴。
鸞咽奼唱圓無節,眉斂湘煙袖回雪。
清夜恩情四座同,莫令溝水東西別。
亭亭蠟淚香珠殘,暗露曉風羅幕寒。
飄颻戟帶儼相次,二十四枝龍畫竿。
裂管縈弦共繁曲,芳樽細浪傾春醁。

鷓鴣天·席上作

宋代范成大

樓觀青紅倚快晴,驚看陸地涌蓬瀛。南園花影笙歌地,東嶺松風鼓角聲。
山繞水,水縈城。柳邊沙外古今情。坐中更有揮毫客,一段風流畫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