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
這首詩是對求奇追險詩風及其流弊的批評。蘇軾、黃庭堅是北宋影響巨大的著名詩人,兩人的詩歌都有很高的成就。蘇軾的詩歌氣象宏闊,鋪敘宛轉,意境恣逸,筆力矯健,常富理趣,但蘇詩散文化、議論化傾向明顯。蘇軾有滿腹才學,難免在詩中賣弄,以出新意。黃庭堅作詩則力求新奇,選材僻熟就生,喜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造拗句,押險韻,做硬語,詩風生新瘦硬峭拔,善於出奇制勝。他所用“奪胎換骨”、“點石成金”增加了“以才學為詩”的傾向。蘇、黃兩人在技巧上力求出新,對傳統有所發展變化,取得了卓著的成績,因此元好問承認了他們在詩歌上的成就“只知詩到蘇黃盡”和影響力(“一波才動萬波隨”)。但是另一方面,蘇黃的後學者卻往往沒有蘇黃的才力,未得其長,先得其短,容易出現一味崇尚奇險、堆砌生典、搜羅怪異形象,語言生硬晦澀、詞句雕琢不自然的弊端(“奇外無奇更出奇”)。元好問批評了蘇、黃詩歌缺點所造成的不良風氣,同時,這也反映了元好問崇尚自然、雅正,反對險怪、雕琢的詩歌思想。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