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

唐代韓偓

宿醉離愁慢髻鬟,六銖衣薄惹輕寒,慵紅悶翠掩青鸞。
羅襪況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細更沈檀。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晚唐女子宿醉初醒帶著離別的愁緒慢慢整理環形髮髻,輕如蟬翼的衣服讓身子有一點點寒冷,慵懶地照著鏡子塗口紅穿翠衣。
裝著蠶絲襪和裝飾金蓮花頭飾,如雪肌膚在薄薄的紗衣下仿佛是玉石般潤澤,在沉香與檀香的氛圍下露出楊柳小纖腰婀娜的身姿。

注釋
1、浣溪沙: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又名《小庭花》、《減字浣溪沙》、《東風寒》、《和清風》等。
2、宿醉:隔夜猶存的余醉。
3、慢:胡亂,隨便。
4、髻鬟(jì huán):環形髮髻。古代中國婦女髮式。
5、六銖衣:中國古代計量以二十四銖為一兩,六銖極言其輕。也指仙人之衣。
6、青鸞:青鳥。古代創說中能幫人傳遞信息的仙鳥。這裡指青銅鸞鏡。
7、菡萏(hàn dàn):指蓮花。
8、玉琅玕(láng gān):玉石。
9、沈檀:沉香與檀香。“沈”通“沉”。

賞析

該詞為典型的“香奩體”詞,為最早的《浣溪沙》,題材為“艷情”題材,抒情風格細膩深曲,文辭麗美。

上片主要描寫宿醉初醒女子面部神態、髮髻、衣服、面容等內容。“愁”字寫出女子的情緒,“慢”寫出了女子的動作,“寒”烘託了環境冷暖,“紅”和“翠”也出了顏色。

下片主要描寫女子體態、身姿、腰身、肌膚、和腿部。“羅襪”、“雪肌”、“玉琅玕”突出了女子體態、肌膚的質感,“骨香”和“沈檀”突出了嗅覺感受。

全詞共六句,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全方位描寫了女性,以雕琢的文辭表現了女子的形態美和裝飾美,但更重的是她的“離愁”,因離愁而醉酒、慵懶,失了生活的趣味卻又止不住“更沉檀”即重塗脂粉,看似享受卻掩飾著內心的苦澀。

創作背景

該詞創作時間約為860-880年之間,詞人韓偓在南唐皇帝唐昭宗下任兵部侍郎等職,專寫女子裙裾脂粉之詞供皇帝娛樂,該詞收錄於《尊前集》。
韓偓

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438篇詩文

猜您喜歡

湘春夜月·近清明

宋代黃孝邁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念楚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月當門。翠玉樓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搖盪湘雲。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這次第,算人間沒個並刀,剪斷心上愁痕。

好事近·杭葦岸才登

清代周之琦

杭葦岸才登,行入亂峰層碧。十里平沙淺渚,又渡頭人立。筍將搖夢上輕舟,舟尾浪花濕。恰好烏篷小小,載一肩秋色。

朝中措·襄陽古道灞陵橋

宋代完顏璹

襄陽古道灞陵橋,詩興與秋高。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雲飛隴首,風落江皋。夢到鳳凰台上,山圍故國周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