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廣文方水掌教筠城,兼寄潘明經圓子
明代:成鷲
同游回首各升沉,往事那堪數至今。兩度川山仍舊路,三年風木負初心。
大儒到處多虛席,古道由來有盍簪。白首故人如見訊,祖庭秋冷待相尋。
成鷲
成鷲(1637-1722),清朝初年廣東肇慶鼎湖山慶雲寺僧。又名光鷲,字跡刪,號東樵山人。俗姓方,名覬愷,字麟趾,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出身書香仕宦世家。年四十一,從本師西來離幻即石洞和尚披剃。繼法於碩堂禪師,系憨山大師徒孫。與陶環、何絳等南明抗清志士為生死之交。與屈大均、梁佩蘭唱酬,粵中士人多從教游。先後主持澳門普濟寺、肇慶慶雲寺、廣州大通寺,終於大通。其為人豪放倜儻,詩文亦卓厲痛快,盡去雕飾,頗有似莊子處。沈德潛譽為詩僧第一。作品有《楞嚴直說》十卷、《鼎湖山志》八卷、《鹹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剛直說》一卷、《老子直說》二卷、《莊子內篇注》一卷等。► 1篇詩文
題東華侄詩文集
明代:成鷲
生子不願為腐儒,尋行數墨成蠹魚。教子莫教治生產,求田問宅徒守株。
君不見渥窪龍種千里足,高視闊步陵天衢。安能俛首隨款段,血汗伏櫪悲鹽車。
憶我伯兄九穀子,先世分室城東居。一朝落地為兄弟,先後雁行如貫珠。
七歲同師授章句,八歲九歲能操觚。十歲為文學聲律,弟兄唱
生子不願為腐儒,尋行數墨成蠹魚。教子莫教治生產,求田問宅徒守株。
君不見渥窪龍種千里足,高視闊步陵天衢。安能俛首隨款段,血汗伏櫪悲鹽車。
憶我伯兄九穀子,先世分室城東居。一朝落地為兄弟,先後雁行如貫珠。
七歲同師授章句,八歲九歲能操觚。十歲為文學聲律,弟兄唱和無時無。
大庭廣眾弄柔翰,滿堂賓客爭稱譽。伯翁我翁莞爾笑,私心相慶陽謙虛。
我年十三舉博士,自誇逸足能先驅。須臾陽九天改步,儒冠高掛歸田廬。
伯兄十五始入學,一舉再舉登賢書。兄年十九我十八,從此出處天淵殊。
兄方及弟兩齣宰,廿年不調思歸與。我年四十入山去,終老不材如大樗。
殊塗同轍各有以,蓋棺事定當何如。伯兄不死賴有子,快哉一馬生三駒。
中間神駿不可測,少不相從東郡趨。有時繞膝聞詩禮,有時出郭隨蹇驢。
有時承歡郯子國,有時定省來姑蘇。孺子可教更可畏,制義帖括寧區區。
吟詩直欲祖風雅,初盛為主中晚奴。文章寢食飽秦漢,三唐兩宋皆皮膚。
而翁所學有真訣,心傳口授無精粗。小子狂簡志高遠,良玉未及分瑕瑜。
秋風颯颯樹不靜,廢書讀禮日月徂。太初堂上見手澤,白門城外聞啼烏。
故園歸去問封樹,總角今來成丈夫。我時臥病一百日,朝來起坐須持扶。
歸人解裝席未煖,聞我老病深嗟吁。自攜詩卷過橋去,行吟直到南山隅。
吟聲未歇履聲近,病夫下榻開繩樞。入門再拜誰家子,諦視方知封與胡。
去日垂垂髫夾囟,歸時鬑鬑微有須。去日斑衣事兒戲,歸時博帶飄長裾。
人生少壯會如此,使我日暮悲窮塗。問子來意胡為乎,袖中有物能卷舒。
琅玕出手光照席,索我落筆為點污。我身既隱文何有,汝言可采良不誣。
開卷一唱復三嘆,掩卷大聲還疾呼。九穀子,九穀子,有子如此道不孤,有子如此道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