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游斜川

魏晉陶淵明

辛丑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物閒美,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川。臨長流,望曾城,魴鯉躍鱗於將夕,水鷗乘和以翻飛。彼南阜者,名實舊矣,不復乃為嗟嘆。若夫曾城,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靈山,有愛嘉名。欣對不足,率共賦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紀鄉里,以記其時日。

開歲倏五日,吾生行歸休。
念之動中懷,及辰為茲游。
氣和天惟澄,班坐依遠流。
弱湍馳文紡,閒谷矯鳴鷗。
迥澤散游目,緬然睇曾丘。
雖微九重秀,顧瞻無匹儔。
提壺接賓侶,引滿更獻酬。
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中觴縱遙情,忘彼千載憂。
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正月初五辛丑日,天氣晴朗和暖,風光景物寧靜優美。我與兩三位鄰居,一同遊覽斜川。面對悠然遠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陽中,魴魚,鯉魚歡快地躍出水面,鱗光閃閃;水鷗乘著和風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飛。那南面的廬山久負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為它吟作賦。至於曾城山,高聳挺拔,無所依傍,秀麗地獨立於平澤之中;遙想那神仙所居的崑崙曾城,就更加喜愛眼前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對曾城賞景,尚不足以盡興,於是即興賦詩,抒發情懷。歲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傷;美好的年華離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內心哀痛。各位遊伴分別寫下年齡、籍貫,並記下這難忘的一天。

新歲匆匆又過五日,我的生命終將止休。
想到這些胸中激盪,趁此良辰攜友春遊。
天氣和暖碧空如洗,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緩緩流水魚兒馳游,靜靜空谷高翔鳴鷗。
湖澤廣闊縱目遠眺,凝視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目極四周無與匹濤。
提起酒壺款待遊伴,斟滿酒杯相互勸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後,能否如此歡樂依舊。
酒至半酣放開豪情,全然忘卻千載憂愁。
今朝歡樂姑且盡興,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注釋
斜川:地名,位置不詳,當在詩人所居南村附近。據駱庭芝《斜川辨》,斜川當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
辛丑:一本“醜”作“酉”。據逯欽立考證,辛酉是“正月五日”的乾支。
澄和:清朗和暖。
風物:風光,景物。閒美:閒靜優美。
鄰曲:鄰居。
長流:長長的流水。
曾城:山名。曾同“層”。一名江南嶺,又名天子鄣,據說上有落星寺,在廬山北。
魴(fáng):魚名。
和:和風。
南阜:南山,指廬山。
名實舊矣:舊與新對應,有熟悉之意。這句意思是說,廬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傍無依接:形容曾城高聳獨立,無所依傍。
獨秀中皋(gāo):秀麗挺拔地獨立在澤中高地。皋:近水處的 高地。晉代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序》說:鄣山“基連大嶺,體絕眾阜,此雖廬山之一隅,實斯地之奇觀”。
靈山:指崑崙山最高處的曾城,又叫層城。古代神話傳說,崑崙山為西王母及諸神仙所居,故曰靈山。《水經注》載:“崑崙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謂太帝之居。”所以,靈山又稱層城九重。這是詩人游斜川時,由目前所見之曾城,而聯想到神仙所居的崑崙曾城,故曰“遙想靈山”。
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與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愛彼而及此,故曰“有愛嘉名”。
欣對不足:意思是說,高興地面對曾城山賞景,尚不足以盡興。
率共:本是形容貿然,輕率的樣子,這裡作“即興”解。一本“共”作“爾”。
疏:有條理地分別記載。鄉里:指籍貫。
開歲:指歲首。一年開始,即元旦。倏(shū):忽然,極快。
行:即將,將要。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動中懷:內心激盪不安。
及辰:及時,趁著好日子。茲游:這次游賞,指斜川之游。
氣和:天氣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
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順著。遠流:長長的流水。
弱湍:舒緩的水流。馳:快速遊動。文魴:有花紋的妨魚。
閒谷:空谷。矯:高飛。鳴鷗:鳴叫著的水鷗。
迥(jiǒng)澤:廣闊的湖水。迥,遠。散游目:縱目遠望,隨意觀賞。
緬然:沉思的樣子。睇(dì):流盼。曾丘:即曾城。
微:無;不如。九重:指崑崙山的曾城九重。秀:秀麗。
顧瞻:即瞻前顧後,放眼四周。匹儔:匹敵,同類。
壺:指酒壺。接:接待。
引滿:斟酒滿杯。更:更替,輪番。獻酬:互相勸酒。
從今去:從今以後。
不(fǒu):同“否”。
中觴(shāng):飲酒至半。縱遙情:放開超然世外的情懷。
千載憂:指生死之憂。《古詩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極:指盡情。

創作背景

辛丑是隆安五年(401年),這年陶淵明三十七歲。而根據逯欽立考證,辛丑應為“辛酉”,此當作於晉安帝義熙十年(414年),歲次甲寅,作者年五十歲。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物閒美”,他和二三鄰里,偕游斜川。作者不禁欣慨交心,悲喜集懷。因創作此詩。

賞析

真實記錄了作者剛入半百之年的一時心態。

詩開頭四句寫出遊的緣由。張衡《思玄賦》說:“開歲發春。”隨著新歲來臨,詩人已進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從)。古人說:“人上壽百歲。”(《莊子·盜跖》)由此常引出人們“生年不滿百”的慨嘆。進入五十,正如日已過午,歲已入秋,是極足警動人心的。孔融就曾說過:“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論盛孝章書》)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現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驚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離開回歸空無、生命休止的時候也不很遠,(《淮南子·精神訓》:“死,歸也。”《說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動中懷”了。於是,在初五那天景氣和美的良辰,他作了這次出遊。

次節“氣和天惟澄”以下八句,充分就“游”字著筆。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游侶們分布而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獻在眼前:近處是微流中的彩色魚兒在嬉遊,空谷中鳴叫著的鷗鳥在高飛。作者用較華采的筆墨著意寫出遊的、飛的都那樣自得,空中、水底無處不洋溢著生機,這其中自然也含著他的欣喜和嚮往。再放眼遠遠望去,湖水深廣,曾(通“層”)丘高聳,也構成佳境,令人神馳意遠。特別是這曾丘(指廬山邊上的鄣山),不僅使人聯想到崑崙靈山的峻潔(《後漢書·張衡傳》注引《淮南子》說:“崑崙有曾城,九重,高萬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樹在其西”);而且它“旁無依接,獨秀中皋”(儘管它不如崑崙山曾城的真有九重),顧矚四方,無可與比擬者,也足以對人們的人格修養有所啟示。序中說:“欣對不足,率共賦詩。”因為這曾丘的誘發,才給人間留下這好詩。

三節“提壺接賓侶”四句,寫出好景誘人,鄰里歡飲,使詩人不禁興起“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否”的感念。這是對人生、對美好事物——詩中所寫的風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無限熱愛、執著的人自然會產生的想法,作者把人們心中所有的感念,以樸素自然的語言真率地吐露了出來。

結尾四句,寫出酒至半酣,意適情遙的境界。古人說:“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古詩十九首》)而作者卻以高昂的意氣唱出“忘彼千載憂”,他的人生觀是超脫的。他又說:“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這是本有曠達胸懷、又加以“中觴縱遙情”的作者所發出的對良辰、美景、佳侶、勝游的熱情讚嘆,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頹廢之歌是迥然異趣的。

陶淵明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186篇詩文

猜您喜歡

醉落魄·離京口作

宋代蘇軾

輕雲微月,二更酒醒船初發。孤城回望蒼煙合。記得歌時,不記歸時節。
巾偏扇墜藤床滑,覺來幽夢無人說。此生飄蕩何時歇?家在西南,常作東南別。

高陽台·豐樂樓分韻得如字

宋代吳文英

修竹凝妝,垂楊駐馬,憑闌淺畫成圖。山色誰題?樓前有雁斜書。東風緊送斜陽下,弄舊寒、晚酒醒餘。自消凝,能幾花前,頓老相如。
傷春不在高樓上,在燈前攲枕,雨外熏爐。怕艤遊船,臨流可奈清臞?飛紅若到西湖底,攪翠瀾、總是愁魚。莫重來,吹盡綿,淚滿平蕪。

出居庸關

清代朱彝尊

居庸關上子規啼,飲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飛千嶂外,榆林只隔數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