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城西陂泛舟

唐代杜甫

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
春風自信牙檣動,遲日徐看錦纜牽。
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盪槳,百壺那送酒如泉?

賞析

寫皇家的豪華生活。仇兆鰲《杜詩詳註》:“此泛陂而志聲妓之盛也。”

首聯首句“青蛾皓齒在樓船”中的青蛾皓齒指船上的家妓或歌妓。在古代,攜妓出遊,是所謂“雅事”。青蛾,當時仕女的青眉並不是像後世那樣細細彎彎的,而是用青黛塗描得很大,呈瓜子狀斜峙,如同兩隻青蛾,故稱。這在唐代的《簪花仕女圖》可以明顯地看出來;次句“橫笛短簫悲遠天”,由於笛聲音色高亢哀厲的緣故,古人經常用“悲”之類的詞來形容笛簫之聲(特別是笛聲)優美。例如江總詩:“橫笛短簫淒復切”(《梅花落》)。杜甫在七律《吹笛》詩中也寫道:“誰家巧作斷腸聲”。橫笛相傳為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以後輸入長安。唐代笛子橫吹,是沒有笛膜的。杜甫曾有詩:“晚來橫吹好”(《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所指即吹奏這種橫笛。

頷聯:“春風自信牙檣動,遲日徐看錦纜牽。”明朝顏廷榘《杜律意箋》:象牙作帆檣,此樂府之侈詞;錦彩為舟纜,此甘寧之侈事,皆屬借形語。這裡所說的“甘寧之侈事”,見於《三國志·吳志·甘寧傳》:甘寧住止,常以繒錦纜舟,去輒割棄,以示奢(引自《太平御覽》卷771)。

頸聯出句“魚吹細浪搖歌扇”的魚吹,仇兆鰲注認為典故出於《列子》,但查《列子·湯問》,有“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只見“魚躍”,而未見“魚吹”。儘管出處未知,“魚吹浪”後來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用法,被清朝楊林蘭選入用於教初學者的《聲律發蒙》:“落葉繽紛鳥出林,浮萍聚散魚吹浪”。聯繫到下句來看,很有可能是當時天氣悶熱,氣壓低,所以這時候一些水裡的魚兒連連透出水面吐泡泡(即所謂“魚吹”),有的還紛紛躍出水面。對句中的“燕蹴飛花”進一步證實了當時的天氣狀況。因為氣壓低,當時燕子也就飛得極低,這樣才有可能杜甫近距離觀察到“燕蹴飛花”。這種氣候情況易發生在麥收前後(陽曆6月份左右),特別是第一場大雨來臨之前。“燕蹴飛花落舞筵”與“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絕句》)的景象很相似,看來當時的燕子準頭很好,既能踩到飛花,又能擊到飛蟲。同時也可以看出杜甫對生活觀察很細緻。杜甫很喜歡燕子,在詩中共歌詠76次,而且又有詩專門寫燕子,其中一首為七律。

尾聯“不有小舟能盪槳,百壺那送酒如泉?”寫小舟送酒,用反問句。清朝邊連寶指出:“小舟送酒,若用正說,便味短而少力。”(《杜律啟蒙》)

此詩頜聯、頸聯均失粘,是一首拗體七律。不過,此時的作品和杜甫後期(特別是入夔州以後)的有意為之拗體七律意義不同。仇兆鰲《杜詩詳註》:“盛唐七律,尚有寬而未嚴處。此詩“橫笛短簫悲遠天”,次聯宜用仄承,下雲“春風自信牙檣動”,仍用平接矣。如太白《登鳳凰台》詩,上四句亦平仄未諧,此才人之不縛於律者。在中晚則聲調謹嚴,無此疏放處,但氣體稍平,卻不能如此雄壯典麗耳。”這反映了七律在剛剛成型的初期尚不嚴謹,而且杜甫本人當時也處於七律創作的學習階段。

創作背景

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杜甫43歲,地點在長安。清朝顧宸指出:“天寶間,景物盛麗,士女游觀,極盡飲燕歌舞之樂。此詠泛舟實事,不是譏刺明皇,亦非空為艷曲。”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1539篇詩文

猜您喜歡

送人游吳

唐代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水港 一作:水巷)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山中四詠

明代元鵬

我愛山中春,蒼崖鳥一聲。
桃花源里住,罕見問津人。
我愛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行吟屐齒肥,樹色麗四野。
我愛山中秋,黃雲稻正稠。
鐸聲連振起,鐮子刈禾頭。
我愛山中冬,冰澌疊亂封。
地爐無品字,一榻冷千峰。

一枝花·不伏老

元代關漢卿

〔一枝花〕

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臥柳。

〔梁州〕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