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採桑子·謝家庭院殘更立

清代納蘭性德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銀牆,不辨花叢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夜過殘更,兩人偎依庭院。燕子已在樑上棲息,牆壁也被月光染成銀白色。花香陣降襲來,只是夜色昏暗,難以分辨發自哪叢花。一對愛侶完全沉浸在朦朧月色和溫馨花香之中。
然而,此情此案,已成追憶。昔日戀人,如今兩地零落,洽似一對分離的鴛鴦。在雨後微寒中追念舊情,就如同十一年前做了一個夢。夢中的甜蜜幸福,轉眼間化為無奈與憂傷。

注釋
①謝家庭院:指南朝宋謝靈運家,靈運於會稽始寧縣有依山傍水的莊園,後因用以代稱貴族家園,亦指閨房。晉謝奕之女謝道韞及唐李德裕之妾謝秋娘等都負有盛名,故後人多以“謝家”代指閨中女子。
②殘更:舊時將一夜分為五更,第五更時稱殘更。
③雕粱:刻繪文采的屋樑。
④銀牆:月光下泛著銀白顏色的牆壁。
⑤歇:停止,停歇。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一首悼亡之作。盧氏於康熙十三年(1674)嫁與納蘭為妻,根據詞中“十一年前夢一場”之句,此詞應作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有的學者認為這是一首生離之詞,是納蘭為一位早年曾有婚約的絕色女子所作。

賞析

開篇所寫到的謝家庭院,也是在隱喻這是在寫當下的實景,可以看出,這是納蘭在懷念一段情緣。下片開始的那句“此情已自成追憶”,更是證明上片是屬於追憶往昔的情感了,而最後一句更是點明了這段情感的時間,是發生在十一年前,如夢一場的時光令這段情感逐漸模糊,但並沒有被遺忘。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開篇這句的意象,是納蘭常用的,尤其是“謝家”,所以,後人推斷納蘭愛戀的這名女子一定是姓謝。不過真相是否果真如此,也只能留待猜測。從詞句的字面來看,這首詞寫得十分華美動人,有種濃郁之美,短短十數字,就將思念者孤獨寂寥的心態描寫出來,而且還讓人仿佛分辨不出,這個月光下的人,到底是被相思所苦的納蘭,還是偶爾神傷的自己。王維開創了“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一例,而納蘭的詞中更是將詩畫藝術發揮到了一個巔峰,對一個具體情境的描摹已經到丁人木三分的境地。

而後一句“月度銀牆,不辨花叢那辨香”,則是納蘭從元稹的《雜憶》中所改出的一句,雖然只是簡單改過一個字,但整首詞還是相得益彰的。元稹的詩是這樣的:“寒輕夜淺繞迴廊,不辨花叢暗辨香。憶得雙文朧月下,小樓前後捉迷藏。”元稹是悼亡詩的高手,他的悼亡詩成就不在納蘭之下,而元稹本人也是多情之人,他存婚前和一個女子有過一段熱戀,雖然沒有結果,但元稹對那名女子很是看重。這首詞便是為那名女子所做。上片先是寫景色,後又引用前人懷念的舊文,都是要烘托自己內心的懷念。而到了下片,第一句便是“此情已自成追憶”,納蘭自己也明白,這份感情只可追憶,無法挽回,所以這句詞既道出了納蘭的悲傷,也道出了世事的無常。

而後接著一句“零落鴛鴦”,則是引出了最後的結局“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往事已如煙散去,回憶空空,納蘭沉吟至此,才忽然覺出了雨夜後的微涼,他也覺察出,這十一年前的夢,早就該醒了。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箇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284篇詩文

猜您喜歡

送劉司直赴安西

唐代王維

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塞塵。
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
苜蓿隨天馬,葡萄逐漢臣。
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

秋日思舊山

唐代子蘭

鹹言上國繁華,豈謂帝城羈旅。
十點五點殘螢,千聲萬聲秋雨。
白雲江上故鄉,月下風前吟處。
欲去不去遲遲,未展平生所佇。

慶宮春·雙槳蓴波

宋代姜夔

紹熙辛亥除夕。余別石湖歸吳興,雪後夜過垂虹,嘗賦詩云:“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雲衣;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後五年冬,復與俞商卿、張平甫、鈷朴翁自封禺同載,詣梁溪。道經吳淞。山寒天迥,雲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